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解世忠 陳永年時間:2020-02-24

際華3534用天源藥業免費提供的無菌車間,加班加點趕制防護服 本報記者 雷哲俠 攝
近期,有兩則信息,引人聯想和深思。
一則,2月21日上午,地處聞喜縣的際華3534制衣有限公司生產的第五批1.4萬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裝車啟程,發往武漢。目前,這家剛剛轉產醫用防護服的企業,向武漢運送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總量已達6.2萬套。
另一則,2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強調,“要系統梳理國家儲備體系短板,提升儲備效能,優化關鍵物資生產能力布局”。其中,“布局”一詞格外搶眼。
分析兩則信息,不難得出一個初步判斷:這些源源不斷發往武漢的運產“醫”服,除了當下為一線白衣戰士披上抵御病毒的盔甲之外,倘能搶抓國家關鍵物資生產能力“布局”的戰略機遇,或許可由應急“戰疫項目”上升為“戰略項目”,成為運城工業項目建設的一個新的重要抓手。
運產醫用防護服
嶄露頭角
戰“疫”之前,在運城的工業版圖中,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處于空白。當然,在山西也是空白。疫情肆虐,防護服瞬間變得稀缺難覓。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位于運城的際華3534制衣有限公司和山西兵娟制衣有限公司,在省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協調下,緊急轉產,以紓國難。
兵娟制衣位于臨猗,是當地較有名氣和規模的制衣企業,但其生產的是普通衣服,生產醫用防護服必須具備D級凈化車間,有著嚴格的溫度、風速、空氣清潔度等方面的要求,公司不具備這一硬性條件。
兵娟制衣不具備,但距其不遠的臨猗縣另外一家企業——澳邇藥業,卻有D級凈化生產車間。在疫情面前,特別是在省、市、縣多級多部門上下聯動和協調幫助下,兩家企業很快達成合作,實現了“兵娟制衣”的人員、生產設備和澳邇藥業的生產車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成功轉產醫用防護服。
“兵娟模式”開始復制。際華3534出人員、設備,利用山西天源制藥有限公司在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閑置D級凈化車間,僅用3天時間,便完成了緊急轉產。投產以后,公司以每天一萬套以上的產能,持續支援武漢疫情防控。
兩家公司的轉產,讓人興奮鼓舞,引來了央視《新聞30分》《共同關注》《東方時空》等欄目的密集關注。
目前,兩家公司已獲得一次性醫用防護服生產許可證,正式擁有了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專業資質。從此,運城醫用防護服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
重新認識
醫用防護服價值
疫情之前,普通人對于醫用防護服的認知,幾乎全部來自醫護人員的穿著,少有人想過有一天會在醫院之外的場景中見到它,會關注它有多么的短缺。
這種短缺并非異常。
因為,我們日常的生產與消費,是供求長時間平衡后的結果。這種結果,一方面保證消費者的需求能得到滿足,另一方面還保證生產出的產品能以合適的價格賣出去,這就是市場經濟下的供求均衡。
但這都是正常狀況,當疫情發生,醫用防護服需求呈幾何倍數增長,而春節放假又將企業產能降至低位,供求的極不平衡,反映到市場上則是防護服極為短缺,有價無市。
我國早在1997年就建立的中央和地方(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醫藥儲備制度,就是為了應對特殊情況的。但從這次抗擊疫情上來看,進一步提升完善儲備體系和能力,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這次疫情,醫用防護服等關鍵物資以“買不夠”和“供不足”的極端方式,給我們的應急產業發出了嚴重警告。相信這一警告,勢必會像2003年SARS疫情給我國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推動一樣,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應急產業是為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監測與預警、處置與救援等提供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業,發展應急產業,既能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又能保障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醫用防護服具有雙重屬性,平日具有市場商品屬性,在疫情發生之時,又會成為戰略物資,而且這種戰略物資短期內的需求與供給都非常缺乏彈性,且替代品的可獲得性很小。為此,要更科學地認識醫用防護服等應急產品的雙重屬性,盡可能地未雨綢繆、提前規劃,建立科學的戰略儲備制度。當然,這種儲備不僅包括實物儲備,還包括產能儲備,要建立特殊情況互相轉產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供應的能力。
由此觀之,醫用防護服的地位和價值已今非昔比,不再僅僅是“應急物資”,而是“關鍵物資”甚至是“戰略物資”。
醫用防護服
迎來戰略機遇
在此次抗擊疫情中,最讓人心痛的,可能就是眾多醫院對于防護物資的求援聲音了。這說明,我們的應急物資儲備的品種、數量、結構,以及物資的快速調運、配送,都一度難以滿足疫情防控的需要。
這一“短板”,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視。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強調,要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要系統梳理國家儲備體系短板,提升儲備效能,優化關鍵物資生產能力布局……
2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習近平強調,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要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產能保障和區域布局,要健全國家儲備體系,要建立國家統一的應急物資采購供應體系……
中央高層會議,無疑在釋放一個強烈信號:我國應急產業發展迎來一個戰略機遇期。
中央有“布局”,運城有行動。
2月5日,際華3534第一套醫用防護服正式下線,運城市委書記丁小強深入生產車間調研,在現場辦公解決問題的同時特別強調:“企業要搶抓機遇,主動對接市場,充分發揮優勢,進軍醫療物資生產行業,實現轉型升級。”
新冠肺炎疫情必將過去,在“后疫情時代”,同舔舐傷口、追思亡者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去完善、修復和彌補,用更強的處置能力、更完善的應急體系、更充裕的應急物資,做好疫情風險的從容應對。
此“疫”之后,人們的健康意識將得到提高,公共衛生體系將進一步完善,社區門診、流調人員的職能將得到加強,應急物資的需求總量將增加、需求結構將優化、產品品種將更加豐富,整個市場的細分也將更加精準,尤其是作為“關鍵物資”的醫用防護服,其需求范圍會擴大,應用門檻會降低,科技含量會提高。
這些新變化、新特點、新趨勢,無不預示著應急“關鍵物資”產業的廣闊市場前景。面對這一戰略機遇,誰把握得更及時、應對得更積極,誰就能獲得更多的主動。
令人欣喜的是,在新一輪戰略機遇面前,我市已搶得先機,率先進入醫用防護服的“山西布局”,相信會一鼓作氣,進入醫用防護服的“國家布局”。屆時,運產醫用防護服“方陣”,或將成為我市工業版圖中一個新興的“戰略項目”甚至重要的“戰略產業”!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