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他們沒有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但有著關鍵時刻絕不含糊的信念
身穿防護服的保潔員們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2-10

如今,新冠疫情引發的全民防控戰役還在持續,全國上下正在爭取戰“疫”拐點的早日到來。在這場關乎所有人生命安危的戰役中,和醫護人員一樣堅守疫情防控一線的,還有很多不懼危難的普通人——比如在新冠疫情定點救治醫院工作的保潔員們。

說到全市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治和傳染病防控,運城市第二醫院(以下簡稱二院)自是第一陣地和第一力量。一般人不了解的是,和二院醫護人員一起晝夜堅守在戰“疫”一線的,還有承擔著全院環境衛生日常保潔的山西櫻子物業管理服務公司(以下簡稱櫻子公司)的15名保潔員。

近日,記者采訪了數位保潔員,走近這些大多五十多歲、來自農村但關鍵時刻堅守陣地的普通人。

“這個時候,絕不能當逃兵!”

劉忠立,今年59歲,萬榮南張人,2018年3月和老伴一起離開村子來到二院,住進了醫院分的一間宿舍,成了保潔員。自此,那間小小的宿舍,就成了兩位老人事實上的家。

老劉的工作是收集全院的垃圾,這個原本就需要口罩和手套防護的工作,因為疫情增加了“新冠垃圾”,于是,老劉也像醫護人員一樣,用防護服、護目鏡、防護鞋、口罩、手套等全副武裝了起來。

消毒、分類、收集、打包、再消毒、等待著專門的運輸車拉走,這就是這位普通的保潔員每天所做的事情。

新冠疫情完全打亂了他的工作節奏:手機全天24小時開機,要保證隨叫隨到,早上6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但老劉依然憨厚地說:“不是不累,關鍵是現在出‘新冠’了,這個時候,絕不能當逃兵!就算有困難,也不能在這個時候給領導說,不能干對不起人的事兒!”

在二院的櫻子團隊,一共有15個人,大多都像老劉一樣是夫妻檔。來自鹽湖區上王鄉56歲的張永定,2015年和老伴一起來到二院,平常吃住都在院里,就算是休息,也不過是從醫院的一個地方回到另一個地方而已。對于普天同慶的春節,他們的假期也就是一天多:除夕放假,初一休息,初二又回到醫院。但在今年,因為新冠疫情的突襲,這樣一天多的假期也沒有了。

老張記得,醫院里的氣氛從臘月底就開始緊張起來,從醫護人員到保潔員工,都要求全員上崗,就算是住在醫院,手機也要二十四小時保持開機。春節前,院方對全體保潔員進行了專門的防疫知識、消毒流程培訓和實練。培訓時醫生護士一對一地盯著、手把手地教著,看著他們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完成,要多嚴格有多嚴格。

老張的工作是和另一位同事,負責對全院所有區域進行消殺。每天早上5點起床,5點半配好藥,背上二三十斤的電動噴霧器,從病室到科室,樓道到廁所,從室內到室外,全部都要細細噴灑。完全噴灑一遍,得換五六桶藥,用時將近3個小時。到了下午7點半下班之后,他又得對全院再次消殺一遍。如果中途病人入院或做檢查,他還得跟在病人身后,沿著病人經過的路線,全程跟隨消殺。

每次作業,老張都穿著全套防護設備,每次干完活,大冷天的也都會滿頭大汗。因為要戴護目鏡,一出汗就起霧,啥都看不清,他著急得不行,后來采用一位醫生說的辦法,在佩戴之前用碘伏抹一下,果然好了很多。

看著形勢越來越緊張,老張的兒子打電話表示很擔心,還非要到醫院看上一眼才放心。“肯定不能讓他來啊,現在我們誰也顧不上誰,各操各的心,都把自己照顧好才算事!”老張說,“現在全國上下一盤棋,就算有再大的困難,自己先克服了再說。要不怎么辦?我雖然是從農村來的,但也知道關鍵時刻絕不能含糊!”

“我們省一套防護服,醫護人員就能多用一套”

晚上9點30分,櫻子在二院團隊的主管馮雪亮回到與二院僅一墻之隔的家。她將外套和鞋子脫下放在院里,用裝著消毒液的噴壺上下噴個遍,再穿著拖鞋進門。聽到開門聲,老伴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計,給她張羅著晚飯。而她則直接進入浴室去沖熱水澡。新冠疫情發生后,這些程序都成了馮雪亮的“常規操作”,回到家自覺離老伴遠遠的,晚上休息也各睡一個房間。

馮雪亮今年52歲了,作為櫻子公司的老員工,她在二院已經做了十多年,如今院里的保潔員,幾乎全都是經她手從農村招來的。她不擔心自己,但擔心自己的家人,她不愿意在這個特殊的時刻離開自己的團隊,但又比任何時候更在意家人的健康。

進入應急狀態之后,二院全速運轉起來。病房改造、裝修,完工一個小時后診治設備和病床就要進場。大過年的,本就難找人,再加上這特別的疫情特殊的醫院,馬上找下“外人”幾乎不可能。

院方“馮姐”一聲喊,馮雪亮手一揮,保潔員全部趕來了。“按我們的行內話講,這屬于‘拓荒’,不是保潔,但這個時候,哪能講那樣的話啊,醫生護士都在前方拼,我們多干一些,也是為治病救人出力!”馮雪亮說。

就像這樣,搬運醫療設備,喊“馮姐”;裝卸、分發愛心人士捐贈的物品,喊“馮姐”。在醫護人員與病毒鏖戰之時,一聲“馮姐”,總會喚來一群擼起袖子的保潔員。

一天晚上,一個保潔員對馮雪亮說:“馮主管,我今天跑得腿都拉不動了。”她輕聲勸解:“這就像我們給娃娶媳婦過事兒,剛開始肯定忙亂,順了就好了!”

不僅保潔員,馮雪亮從臘月二十八以來,家中的飯就沒有做一頓,連碗都沒洗過,下班回到家,換衣洗澡吃飯,累得話都不想多說。

關鍵時候保潔隊伍沒有掉鏈子,讓馮雪亮欣慰的是,醫院也沒有把他們當外人。就算是二院防護物品最緊張的時候,也沒對保潔員吝嗇過。馮雪亮每天上報需要的數字,報多少醫院就給多少,從沒二話。

越是這樣,馮雪亮越是想著法子幫醫院節省,特別是她聽說一套一次性防護服就得五六百塊錢之后。“防護肯定是第一位的,但也可以盡力省一些。我們省出一套,前方的醫護人員就可以多穿一套。”她說。本來對全院進行消殺作業的是兩個員工,得兩套防護服,經過流程調整,一個員工側重外圍配合,一個員工進核心區作業,每天至少可以省出兩套防護服。

每次消殺作業之后,她都會把現場工作照片發到醫院的員工群里,讓醫護人員更安心一些。一些職能部門到醫院檢查,馮雪亮總會在介紹完自己的流程和工作之后多說一句:“沒事兒,這里很安全,我們按標準做得很到位!”

“現在我們不是甲方和乙方,而是戰友”

這個春節,櫻子公司總經理端木英芳幾乎是在焦灼之中度過的。

除了二院,她公司的保潔員在稷山縣人民醫院還有40個員工。那里,同樣也是新冠疫情定點救治醫院。那里的保潔員,與二院的同事一樣,也幾乎在同一時刻進入戰備狀態。端木英芳說:“就算是在家的人,這么長時間都會有情緒波動,更別提這些和醫護人員一樣身處風暴中心的員工了。這種高強度、快節奏的日子不知道還要持續到什么時候,現在最想的就是什么時候能讓他們休息上半天,喘上口氣。”

保潔員在醫院接觸的范圍很廣,因為不像醫護人員那樣擁有專業的防控知識,他們面臨的風險其實并不小。話雖這樣說,但如今這種特殊的時期,醫院這種特殊的場所,換人不適合、不方便也不現實,公司能做的,除了更多的鼓勵和肯定外,只有采用各種辦法,表示和員工們在一起。

公司分管保潔的李改亮經理隔三差五給員工加油打氣,現場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公司想盡辦法調回了200只專業的醫用口罩,最終還是決定捐給二院的醫護人員,讓物品發揮更大的價值。

端木英芳不放心在二院的員工,想到現場去看一下,但被馮雪亮攔住了,理由是“跑來跑去不安全,而且現在防護物品這么緊張,你來了還得多用一套”。她沒去,但要求員工們每天防護物品穿好了拍成照片發到群里,她要一個個地看。疫情防控有了新的進展,她也會及時發到群里,讓員工們學習。

在了解到很多醫療機構因醫療物品匱乏無法讓更多患者得到及時就診時,端木英芳向韓紅基金會捐了2000元。2月3日,她又將2萬元捐款,交到了自己的“甲方”——二院。

“面對疫情,我們和醫院已不是簡單的甲方和乙方的關系,而是可以互給后背的戰友。”她說,“所以我們不但要出人還要出錢,我們捐款一方面是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另一方面,也是向我們的員工們表示,公司和他們在一起。”

采訪中,端木英芳還透露,對于這些員工的付出,公司都看在眼里,雖然現在不好說,但“公司肯定會對得起這份表現的,到時候工資怎么個翻倍法,公司會認真考慮的”。

記者手記:

致敬,逆行的普通人!

□陳永年

盡管隔著電話和網絡對運城第二醫院的保潔員們進行采訪,但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感動。

這些都是些普通之極的人,他們拿著掃帚、簸箕的樣子,與其在廣袤的土地上手持鋤頭和鐮刀,都很難讓人印象深刻。他們,平凡得幾乎像一粒塵土。

但“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正是這萬千塵土,壘起了讓我們心中足夠踏實的土地,也撐起了足以上攬九月的高樓。這些來自農村,幾乎全是五六十歲的老人,拿著一個月僅僅一千多元的工資,卻在這疫情兇猛之時,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

抗擊疫情,醫護人員自然是主力軍、正規軍,我們當然不會吝嗇于任何的謳歌與贊美。但在我們把很多高光時刻給予醫護人員的同時,也請不要忽視旁邊光線不太明亮處的人群。就算他們模糊得只能給人一個群體的輪廓,也請我們同樣伸出雙手,給他們一些鼓勵的掌聲。

讓我們致敬,為疫情防控作出貢獻的普通人。

疫情爆發,那些向武漢“逆行”的人,自然是英雄,值得醉人的鮮花甚至是感動的淚花。但像二院的保潔員們,同樣面對風險,但依然保持堅定信念,關鍵時刻絕不含糊的人,也值得一份敬意。

一如魯迅所言,不管是為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還是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他們都是中國人的脊梁!

逆行,絕不僅僅是沖向火場或嚴重疫區的決絕身影。更廣泛地講,那些克制住生命底層避難趨利的原始沖動,憑借著意志、信念甚至是一份善念選擇堅守、深居或照常工作的人,何嘗不是逆行者?

逆行,“逆”的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方向和位置,還有心理上的失衡和焦慮;“行”的也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具體動作,還有大腦中的輕重取舍。

為此,在這危急關頭,工人取消假期,毅然返廠復工復產,生產更多的防護物品,支援疫區,亦是逆行;教師結束假期,在家中拉網線、學軟件,開始網上授課,亦是逆行;甚至,那些響應政府號召,在家深居不出,每天趴在陽臺玻璃上卻堅定抵御外界燦爛陽光誘惑的普通的讓你無法舉例的人,都值得贊美。

如今,春節假期已過,疫情防控的難關還要攻克,生產和生活也要兼顧。在這個時候,我們更要打起足夠的精神,做到兩不誤、兩手硬,疫情防控肯定要更加重視,“新冠”的下場肯定也會像SARS一樣,但就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還要繼續,而且是更精彩的繼續。

再難熬的春節一樣也會過去,看,山上的迎春花已經吐出嫩芽,鮮花就要盛開。在這春的季節,就讓我們這些萬萬千千的普通人,人人都將手中的工作做得像花兒一樣漂亮,人人都將自己的生活過得像花兒一樣精彩,那么,我們腳下這片多災多難但英雄無畏的土地,自會重新回歸成花的海洋。

到那時,就讓我們這些普通人,呼朋引伴吧,縱情高歌吧!

到那時,就讓我們這些普通人,“春風得意馬蹄疾”吧,“一日看盡‘河東’花”吧!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