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1-13
記者 付 炎
成立于2013年的山西陽煤豐喜泉稷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泉稷能源)是陽煤豐喜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位于稷山縣西社新型煤化工循環經濟工業園。
近年來,泉稷能源圍繞“煤—焦—氣—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以技術開發為手段,以智能制造為牽引,充分利用國內外先進科技成果和外部科技資源,在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緊跟行業先進技術,積極與國內知名院校、科研院所聯系,將先進的技術及創新理念引入具體生產中,逐步探索出一條焦爐氣綜合開發利用的有效路徑。
說起智能制造,泉稷能源的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稷山焦爐煤氣綜合利用生產尿素聯產LNG轉型升級項目”不得不提。
該項目是全國最大的單套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于2017年試車投產,總投資24.3億元,年產24萬噸合成氨、40萬噸尿素,聯產6.3萬噸LNG,年產值8億元。
為高標準推動項目建設,泉稷能源大力引進各類先進工藝技術。其中,豐喜集團與清華大學聯合開發的水煤漿水冷壁加壓氣化工藝、可控移熱等溫變換技術兩項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以焦爐煤氣為原料配套的脫硫脫碳工藝技術在煤化工行業處于先進地位;集成創新的液氮洗+LNG深冷分離工藝組合在國內合成氨行業尚屬首例;低壓合成工藝、濕法制酸硫回收技術兩項技術在豐喜集團均為首次引進的國內先進技術。
項目建設過程中,泉稷能源采取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生產控制系統的自控投用率達到95%以上,危險區域和重點設備使用了符合標準的SIS控制系統,生產數據調度中心統一調控;運用的總體數字化網絡架構實現部分數據可視化;建立的生產過程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車間制造執行系統和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實現了規劃、生產、運營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和生產現場數據的可視化管理。與此同時,該項目還實現了異構系統多智能體的互聯互通等應用集成,形成了煤化工企業轉型升級智能制造新模式研究及應用。
據了解,在泉稷能源,智能制造的印跡無處不在,根基越扎越牢。該公司與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賽鼎工程有限公司、山西省化工設計院等十余個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在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新項目儲備、產業鏈延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3年,公司集中開展的研發項目、節能環保項目、儲備項目、環保項目就有十多項。
煤制100萬噸甲醇項目作為未來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前期工作正積極推進。該項目采用了國內先進的廢鍋-激冷型高效節能的水煤漿氣化爐技術、等溫變換工藝等,整套生產裝置自動化程度高,資源、能量利用合理,流程短,能耗低,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正在建設的5萬噸/年三聚氰胺項目選用國內先進的低壓法三聚氰胺生產技術,具有能耗低、產品質量優、投資低和能夠長周期連續穩定運行等特點。該項目依托公司合成氨、尿素生產裝置資源生產三聚氰胺,副產三胺尾氣返回尿素裝置,從而實現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
……
靠著智能制造驅動轉型的強大力量,去年11月,泉稷能源被省工信廳確定為2019年山西省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助力“智造強省”建設。
按照規劃,泉稷能源將分步驟進行智能制造工廠建設。第一步是打造數字化工廠,實現信息集成;第二步是打造智能工廠,實現人機交互;第三步是打造智能制造,實現人、機、物一體化。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