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董戰軒時間:2020-01-07

廠區一隅
把一個高污染、高耗能、高勞動強度的粗放型產業改進成為安全健康、環保達標、精細制造、文明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產業;由一種原始作坊化的生產模式逐步轉化過渡到自動化和數字化的“智能制造”……成立20余年來,垣曲縣剛玉陶粒有限責任公司努力推動陶粒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實現了從作坊生產到智能制造的“蝶變”。
垣曲縣剛玉陶粒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剛玉陶粒)創建于1998年,是一家集石油壓裂支撐劑(俗稱陶粒砂)科研開發、生產銷售和市場服務于一身的企業,其產品專業用于石油天然氣、頁巖油氣、煤層氣地下能源的開采壓裂技術,屬于新型材料行業。該公司旗下設有陶粒研究所,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A級網絡供應商和戰略合作伙伴,也是國內陶粒產業龍頭企業,先后被授予“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技術中心”“山西省智能制造試點企業”等稱號。其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剛玉”牌系列產品以質量優良、規格齊全、服務周到而享譽國內外,能滿足各種不同油(氣)巖層的壓裂技術需求,具備高難和特殊規格陶粒的研發和生產實力,被中外重點油氣田廣泛采購使用,榮獲“山西省著名商標”。
陶粒制造曾經屬高污染、高耗能、高勞動強度的粗放型產業,但由于產品涉及國家能源開發戰略的需求,一直被保留。在“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背景下,陶粒產業面臨迫切的轉型升級。為此,剛玉陶粒于2019年啟動實施了年產10萬噸陶粒數字化生產線的改造項目,會同科研機構、自動化和軟件公司設計了一套數字化生產線的改造方案。
據了解,該項目在優化傳統陶粒制造工藝的基礎上,分別在磨粉、造粒、窯爐燒結和均化包裝4個車間使用了博圖、Sptep7、Mirouin編程軟件和WinCC上機位系統,實施監控和操作,以實現整條生產線全程數字化控制,在全國乃至全球陶粒生產線行業屬于唯一的獨創,具有自主產權。“由于陶粒產業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國內外均無標準的自動化設備和控制軟件,我們唯有‘摸著石頭過河’,先從自動化做起,打好基礎,建好平臺,然后再沿著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路徑,逐步對接升級。”剛玉陶粒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了第一階段任務,初步實現了各車間和工段數字化區域和區塊的數字化控制和連接。第二階段計劃于2020年實施整條生產和公司各部門的互聯互通,實現兩化融合。第三階段計劃在水到渠成的條件下,建立企業自己的數據庫,然后上云計算,進入大數據時代。“公司實施的年產10萬噸陶粒數字化生產線改造項目是在沒有先例、沒有標準、沒有可參考和示范的背景下,走出了一條獨創之路,目前已取得了智能制造的階段性成果,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特別是2019年被省工信廳評定為‘智能制造試點企業’,給予公司上下很大的鼓舞。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堅定不移地把‘智能制造’進行到底,在為行業轉型發展提供示范的同時,積極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