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趙克弟時間:2020-01-09
金融和戲曲,是跨度很大的兩個行業,但有人卻把這兩個行業同時干得風生水起,光彩奪目。
在金融領域,他從最基層鄉村起步,步步留痕,直到成為市級銀行高管,并于2019年國慶前夕被評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受到總行表彰。
在戲曲領域,初中畢業的他,憑天賦,靠勤奮,成為著作等身的文化名流,古稀之年榮獲“運城市文化工作終身貢獻獎”。
這位雙棲達人,就是市農業發展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運城市戲劇協會原副主席王思恭。
王思恭1946年生于鹽湖區上郭鄉上段村,自小天資聰穎,成績優秀,尤其是作文多次成為老師講解的范文。初中畢業后,他回村務農,先后擔任供銷社營業員、出納、村組會計、鄉村教師等,積累了同齡人少有的人生閱歷,也經受了同齡人少有的坎坷。
上段村是遠近聞名的“戲窩子”,鄉親們對鬧家戲、演節目情有獨鐘。正是受村里的特殊環境和文化氛圍所影響,王思恭從20歲起就把業余文藝創作當成了學習提高的著力點,勤學苦練,不懈努力,22歲時,其作品首次參加全鄉農村文藝匯演,即一炮打響。26歲時,他以蒲劇《井臺風波》代表鄉鎮參加全縣農村文藝調演,頗受好評。此后,他為上段村業余劇團創作多部小戲,先后6次赴縣匯演,被稱為當地的“青年作家”,幾次被縣文化部門借調地區創作匯演劇目組,趟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人生路。
1972年,他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信用社主任登門聘任,成為一名基層金融員工。不管分內分外,不管社內社外,他都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工作干得也是有條有理、有聲有色。1978年,他被借調至縣人民銀行,后又被分到縣農業銀行。金融體制改革中,37歲的王思恭,經全行員工推薦,進入縣支行領導班子,為農業銀行工作全面步入正軌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首任市(縣)信用聯社主任,在上級支持下,他一手籌辦了信用聯合社,建起了聯社辦公大樓。在擔任萬榮農業銀行行長期間,經他多方努力,基層機構翻倍增加,遍布全縣,業務得到全面發展。
王思恭的人生,既是金融人生,更是戲曲人生。
多年以來,他把自己大多數的業余時間都傾注在寫作和戲曲事業上。起早貪黑,是他的家常便飯;廢寢忘食,是他的生活常態。退休之后,戲曲更成了他人生的主戰場,他一門心思緊盯戲曲事業的發展,見縫插針搞創作、寫戲評。
王思恭是省作家協會、戲劇家協會會員,也是市藝術學校、臨汾《蒲劇藝術》的顧問,長期擔任市戲迷協會名譽會長、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這些年來,他撰寫劇評、影評、書評150多篇,推出戲曲人物傳記130個,創作大小劇目200多個,屢獲國家、省、市等各級各類獎項。其中《答卷》《指路》等金融題材作品,先后榮獲全省同行業匯演一等獎,赴京匯演最佳節目獎和特別獎;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為蒲劇名演武俊英、王藝華量身打造的蒲劇電視劇《天使之歌》在市電視臺連續播放;蒲劇《還債局長》、廣播劇《守望之歌》更是赴省參加了慶祝黨的十八大新劇目展演,同時獲得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013年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評選中,他以文學顧問身份參與《山村母親》《青絲恨》劇本創作,蒲劇演員景雪變喜摘“二度梅”,賈菊蘭首獲梅花獎;他與人合作二度創作的蒲劇電影《山村母親》,榮獲四項國家級優秀作品獎和三項國際民族電影節大獎。
王思恭有干事創業的魄力和能力,還有樂于助人的善心、熱心與愛心。他捐資、倡議成立“運城市藝術教育促進會”,極大促進了全市藝術人才的培養成長;他在上段村建校籌款中捐過巨資,為家鄉父老多欣賞戲曲演出承擔了不少的費用。
最美不過夕陽紅。這位金融與戲曲的兩棲達人如今雖已年屆古稀,但依然堅守著戲曲這塊陣地,至今仍保留著《蒲劇藝術》顧問、市戲劇家協會顧問和文聯特約評論員3個社會職務。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