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19-12-20
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困擾黨和政府的難題。近年來,我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的重大決策,探索形成了“兩端醫聯體,中間醫共體”的縣域綜合醫改“運城模式”,初步取得了“一體化、集團化、信息化、均等化、便民化”的改革新成效。
2018年,全國和全省縣域綜合醫改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后,先后接待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醫改考察學習團255批次4000余人次。今年5月25日,市委書記劉志宏榮獲全國“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聞人物,10月16日第二期全國縣域綜合醫改培訓班又在我市成功舉辦,運城醫改的對外影響力和行業吸引力得到進一步擴大。
管辦分離,縣鄉醫療機構成“一家人”
在縣域綜合醫改工作中,我市堅持高位推動,將一體化改革作為市委十大重點改革項目之一。
各縣(市、區)成立以政府“一把手”為組長的市、縣兩級醫院管理委員會,代表政府履行領導、保障、管理和監督責任。同時,以各縣(市、區)人民醫院為龍頭,整合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財、物,組建縣域內唯一法人的醫療集團,構建縣鄉醫共體,真正實現集團內部行政、人員、財務、業務、績效、藥械的‘六統一’管理,使縣鄉兩級醫療機構成為‘一家人’。醫療集團作為一個緊密型醫共體,可以實現人才在集團內部的自由流動,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市委書記劉志宏強調,推進縣域綜合醫改是涉及范圍廣、層次深的全局性大事,也是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全社會普遍關注的一件好事,一定要加強領導,統籌實施。圍繞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抓醫改的工作格局,全面推廣“管辦分開、縣鄉一體、以鄉帶村、城鄉聯動”的模式,為建設“健康運城”提供堅實的制度和機制保障。
實踐證明,對基層群眾來說,成立醫療集團最大的好處是,患者在鄉鎮衛生院就可以享受到縣級醫院的診療服務,而各項醫療費用只需執行鄉鎮醫院的收費標準。鄉鎮衛生院的患者所做的各項檢查將通過互聯網信息化平臺實時傳送到縣醫院,由縣醫院醫生開出檢查報告和治療方案,再傳送回鄉鎮衛生院,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同時,縣級醫院還會定期組建專家團隊到基層醫療機構坐診、查房,開展業務培訓等,實現縣鄉醫療服務同質化。
目前,我市13個縣(市、區)全部將中醫院、婦幼院、疾控中心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納入縣級醫療集團統一管理,主要負責人在醫療集團兼任職務,業務工作實行雙重管理,堅持統一組織領導,統一標準規范,統一績效考核。通過“一兼兩管三統一”,突出預防為主、醫防協同,促進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的深度融合,推動“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向上拓展,推進醫聯體建設“強龍頭”
縣級醫療集團要做大做強,必須要抓住縣級人民醫院這個“龍頭”。對此,我市在醫療集團的基礎上,向上拓展積極對接市級醫院,構建市縣醫聯體,全面提升醫療集團龍頭醫院的診療水平。
心系群眾,情連信訪。臨猗縣耽子鎮黨委書記武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政治引領、源頭治理、雙向規范、難案攻堅,扎實推進信訪案件辦理,深入開展信訪“三無”單位創建、重點信訪問題“三到位一處理”集中行動,使該鎮信訪工作的信息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贏得群眾的贊許。
直面問題,不怕信訪
耽子鎮是一個以蘋果種植為主導產業的農業大鎮。武斌一上任,就把解決信訪問題作為“和諧臨猗”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加以推進。
“上訪一次就能解決,我們也不想多次上訪。”聽到群眾這樣講,他更加重視信訪工作,面對群眾的訴求,認真聽、認真記,耐心聽取群眾訴求。有人說,“書記不能這么干,你不能直接面對信訪群眾,否則你沒有退路”。開弓沒有回頭箭,不面對,怎樣了解情況,不面對,如何面對情緒激動的群眾。一年多來,他除了在辦公室接待上訪群眾,在上下班途中,在下鄉調研途中,不止一次地深入上訪群眾家中了解情況,吃透信訪群眾的怨愁,為使他解決信訪問題贏得了主動。該鎮東部片區的一名群眾為解決家里問題堅持多年上訪,武斌知道后三次赴村與她交談,多次電話溝通,與她談心。“好我的老姐哩,我也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每當看到你,我就想起了在農村生活的母親,你訴求這么多年,還不是為爭一個說法嘛!我就是你的大兄弟,靜下心來安安穩穩過日子才是正道。”武斌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感動了上訪者。她說:“書記,我要當著你的面,把多年上訪的材料燒掉,化為灰燼。”
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武斌多次赴該村或委托該村的干部過問她還有什么困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極力幫助她解決生活困難。
有理信訪,立即解決
在耽子鎮的信訪訴求中,有的問題簡單,一句暖心的話,就能解決。一個順氣的臺階,就能轉危為安。有的信訪就應立即快速處置解決。
武斌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作為黨委書記,解決群眾的信訪,是責任所在。對于有理信訪,他總是親自督導、親自落實、親自協調,從而使一些信訪困難得以化解。該鎮中部片區一村民反映鄰居蓋房時讓她的圍墻成為危墻,多次上訪,給村和鎮上造成了很多壓力。今年,在武斌的主持下,在鄉村兩級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該村民多年的危墻終于推倒重修,一樁信訪積案得以化解。西部片區某村80多歲的李某某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該村敬老院擔任院長,現在年齡大了,多次反映其為黨奉獻了幾十年,要與鎮上的農機管理員等享受同等的待遇。由于沒有政策依據,他便委托有關人員多次與老人對接,談心談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鑒于老人生活困難,為老人進行了合理適當的救助,圓了老人多年的心愿,老人非常滿意,專門給黨委政府送來一面錦旗。
疑難問題,攻克解決
對于耽子這個合并鄉鎮,群眾本身就有解不開的情結,卓里片合不到耽子片,耽子片接受卓里片有分歧,對于過去的疑難信訪,歷屆黨委、政府都費盡了心血,有的因為失去解決的最佳機遇,導致一些信訪案件成為難啃的“硬骨頭”。
“擔當作為的表現就是要啃硬骨頭,這是愛民情懷的體現,也是職責所使。”武斌說。
卓里村因為占地補償分配的問題,造成群眾多次上訪。對于群眾反映強烈的遷墳、邊角地補償款問題,武斌到任后,一改過去把專項補償款撥付到村的做法,采取“兩委”干部集體研究,統一標準、打卡發放、公布與眾的流程和方式,最終使大家關心的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杜絕了村干部截留不發的現象發生,消除了隱患。
在武斌的帶領下,耽子鎮班子成員在信訪接待場所輪流坐班、開門接訪已成常態。這與他提出的全面開展和諧單位創建、壓實源頭治理主體責任息息相關。
“開展信訪和諧單位創建活動不是搞形式、搞噱頭,不是權宜之計、應急之策,而是以創建活動強基礎、抓源頭、謀長遠,通過實實在在的舉措,達到信訪工作穩定目標。”武斌說。“現在,我們鎮無非正常上訪、無逾期受理辦理信訪事項、無退回重辦信訪事項”的創建之路,從注重結果轉變到結果與過程并重,從考評上訪轉變到上訪與業務共抓,實現了創建單位、考評標準、工作任務全覆蓋。
同時,耽子鎮以信訪和諧創建為抓手,深入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進一步鞏固信訪信息員、“網格化+信訪”等基礎矛盾糾紛排查機制,還創建了“兩代表一委員”、“五老人員”、心理咨詢師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矛盾調處的調解新機制,源頭治理展現新氣象,群眾自治展示新活力。
“一年多來,我雖然積極穩妥地化解了一批遺留訪、疑難訪,但是作為基層干部,解決信訪問題還任重道遠,做好群眾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后一定在的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牢牢扛起主體責任,積極履職擔當作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黨委書記,為全縣和諧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武斌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