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19-12-21
丁衛娜 陳河秀
習總書記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絳縣公安局駐橫水鎮西仇村第一書記馬紅兵駐村扶貧4年多來,用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的使命,用汗水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扶貧成效,榮獲山西省“模范第一書記”“陽光警察”等榮譽稱號和運城市“五一”勞動獎章。
摸清村情 找準癥結
2015年8月,馬紅兵接到縣公安局黨委派駐橫水鎮西仇村第一書記的任務后,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帶上妻子張霞拉上鍋碗瓢盆,把被褥鋪在了西仇村。
入村伊始,他逐家逐戶登門走訪,了解基本情況、貧困戶屬性、致貧原因、包地面積、住房狀況等,并將相關情況一一記到自己的筆記本上。經過調查,他很快掌握了西仇村的基本情況。全村236戶824人中,有232人在貧困線以下,占三分之一戶數。誰家有幾口人,是老人還是孩子,有無外出務工人員,誰家種了幾畝地,種植了何類作物,為何致貧,他都了如指掌。在廣泛走訪調研的基礎上,他帶領駐村工作隊與支、村委干部一起討論研究,找出了西仇村“自然資源匱乏,水利條件極差,農業種植結構單一,群眾思想觀念保守”等致貧原因。
真情幫扶 用心工作
擔任第一書記以來,馬紅兵把貧困戶當親人,用情工作、用心付出,全力為貧困戶排憂解難。他一次次地為困難群眾送衣服,為孤寡老人水缸添水,為貧困戶送取暖煤炭,陪行動不便群眾去醫院看病……誰家有事,一打招呼馬上就到。單家獨戶的事他管,錯綜復雜的麻煩他從不推脫。
有一次他在走訪時了解到,村里有22戶村民于前兩年分別在某信貸站存放了共計84萬元的錢,后因信貸站經營不善,導致存款沉淀。這些儲戶跑斷了腿,磨爛了嘴,分文要不回來,嚴重影響了生產生活。馬紅兵一方面安撫群眾不要著急,另一方面多次往返信貸站,法理并用,耗時兩個多月,終于與之達成了協議。信貸站變賣3套樓房,還清了22戶村民屢要無果的債務。
對癥施策 精準幫扶
馬紅兵深知一家一戶脫貧不算難,難的是為老百姓找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富裕道路。他與村干部制定了“修路、打井、挖渠、建果園、上大棚、調整種植結構、培訓技術人才、提升整體素質”的發展思路。搞工程做項目需要大量資金,沒錢怎么辦大事?他一邊與大家反復查勘,請專家設計圖紙,認真學習研究國家的扶貧政策,另一邊又一趟趟地帶領村組干部到鎮上、縣上找主管部門爭取資金。在他和全村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加寬修通了2.3公里的村水泥道路,越溝開通了西仇至東仇960米長機耕大道,徹底改變了“大車進不了村、自古出門一條路”的半封閉現狀。
缺水是影響西仇村發展的另一只攔路虎。村里1400畝旱地長年靠天吃飯,收成甚微,就連人畜吃水也異常困難。馬紅兵與支、村委一班人反復研究,不厭其煩地奔波于縣扶貧辦、水務局、電業局等相關部門,爭取扶貧政策支持,新打了一眼深井,配套兩眼舊深井,既解決了人畜吃水問題,又保證了農田灌溉。
為了實施產業扶貧項目,馬紅兵多次組織村干部和貧困戶走出去開闊眼界、解放思想。他們先后到聞喜縣郭家莊鎮西阜村學習優質蔬菜種植技術,到鹽湖區汲取王過梨和桃樹種植經驗,到南樊鎮史村求教櫻桃種植竅門,并聘請了臨猗、新絳、萬榮等地蘋果種植專家來村現場授課。在此基礎上,統一征地,集中連片種植,新建了10個全鋼軟塑現代化大棚。2019年,村里成立了“欣源弘”農業蔬菜合作社,經營模式為“貧困戶+合作社+集體”,利益分配為貧困戶50%、合作社30%、集體20%,合作社統一提供新品種推廣、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治、市場信息等服務。通過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種植、區域化布局,有效地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益,促進了貧困戶脫貧致富。
“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為實現“全村無人閑、人人都掙錢”的目標,馬紅兵在村里辦起了貧困勞力免費培訓班,目前已開辦數期,培訓內容涉及月嫂、保姆、養老護理、農林技術、烹飪等技術項目,使村民致富的門路更加寬廣。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