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發布者:時間:2019-11-27
23日晚,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在廈門落下帷幕。這場中國電影界最權威、最專業的盛會,設置了九大論壇,開展了66項各類活動,全方位見證了中國電影故事的新表達、電影人才的新傳承和電影市場的新氣象。
故事新說
執導《紅海行動》的林超賢獲本屆金雞獎最佳導演獎。這部根據也門撤僑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正是中國近年來正能量、主旋律電影新氣象的縮影。
今年國慶期間,全國電影票房達50.5億元,成為“史上最強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故事之一《相遇》的導演張一白說,今年國慶檔的主旋律電影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每個故事都是中國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是真實的情感。
本屆金雞獎將最重要的獎項——最佳故事片頒給了《流浪地球》。影片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主題,在宏觀敘事和人性微觀描述之間獲得完美平衡,溫暖而有力地表達了對未來世界的歷史責任。
傳承有序
在本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文牧野執導的《我不是藥神》獲最佳導演處女作獎。青年導演大放異彩,為中國電影的未來打開更多想象空間。
擔任“青蔥計劃”導師的陳思誠說,中國電影需要發掘更多有才華的青年導演,“中國比較缺類型片導演,缺未來能操作商業大片的導演。希望‘青蔥計劃’拔出好苗子”。
市場新風
王景春和詠梅分獲本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獎,王志飛和吳玉芳分獲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獎。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老戲骨”。本屆電影節上,倡導演藝新風尚、找回表演初心,已成為電影人和觀眾的廣泛共識。
電影市場的良性發展,對演員的個人能力及自我修養提出更高要求。
中國電影市場化、產業化改革近20年來,觀眾逐漸走向理性成熟,低級搞笑、視覺奇觀已不能滿足觀眾的口味。觀眾不僅琢磨劇本的邏輯,還要影片有思想深度,這就要求創作者拿出更有誠意的作品講好中國故事。
徐崢說,中國觀眾成長非常快,他們對類型的接受度高,對新題材、新內容都充滿期待,每個電影人應該付出更多的努力。
“隨著《我不是藥神》等現實主義題材獲得成功,未來既有思想深度、又兼具娛樂性的影片將推動中國電影持續良性發展。”張一白說。
(新華社11.25)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