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關心關愛”,結出累累碩果

——萬榮縣多方發力促進“鳳還巢”工作邁向新征程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朱姝時間:2019-11-11

■本報記者 朱姝 通訊員 馮鏡霖

2017年8月4日,運城市委四屆三次全會上,正式提出實施在外務工人員關心關愛計劃(“鳳還巢”計劃)。市委書記劉志宏多次指出,萬榮縣要在“鳳還巢”計劃的落實上先走一步,為全市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兩年來,圍繞這一要求,萬榮縣突出“抓兩頭、帶中間”,不斷探索創新,把“鳳還巢”計劃融入全縣各項工作,走出了一條具有萬榮特色的在外務工人員關心關愛新路子。

“萬榮人”

引領發展方向

2017年8月24日,萬榮縣在省城太原舉辦“鳳還巢”計劃懇談會,正式吹響了萬榮縣實施“鳳還巢”計劃的嘹亮號角。截至目前,萬榮縣已在全國25個城市建立在外經商務工人員黨支部、萬促會、商會等互助組織81個,基本實現在外組織全覆蓋。

“萬榮最有名的品牌是‘萬榮人’,最大的優勢也是人,萬榮人有文化、有思想、有性格、有精神,萬榮縣因‘萬榮人’而全國有名?!眱赡陙?,縣委書記杜中偉的這句話伴隨著一月一次“鳳還巢”計劃座談會的召開,在全國各地的“萬榮人”中流傳開來。

什么是“萬榮人”?

“萬榮人”是一種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后,各地的紅色教育基地都飄揚著萬榮縣在外黨支部的旗幟,在外萬榮人穿軍裝、唱紅歌的場景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多年來,隨著外出經商務工隊伍的逐步壯大,全國市級以上城市都有了萬榮人的身影,在全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萬榮防水外加劑、“古今青瓦一絕”的萬榮古建、家政行業口口相傳的“萬榮阿姨”……一代代“萬榮人”憑借著“樂觀自信、永不服輸、爭創一流”的萬榮精神,讓外界認識了萬榮,認可了“萬榮人”。在“鳳還巢”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完善的服務組織建設,多樣的組織活動開展,讓“萬榮人”凝聚得更緊、品牌叫得更響,知名度提得更高。

“萬榮人”是一種引領。據統計,8.21萬在外萬榮人在全國各地開辦規模以上企業819家,每年可為家鄉帶來40億元以上的收入。萬榮縣抓住“鳳還巢”計劃的機遇,以“萬榮精神”為引領,像創立產品品牌一樣塑造勞務品牌,把“防水建材、仿古建筑、家政月嫂、酒店餐飲、熟食小吃”的從業人員打造成“萬榮人”系列勞務品牌,使其成為萬榮的亮麗名片。目前,萬榮正在創建“國家級出口混凝土外加劑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在職教中心打造高標準的家政發展基地、為熟吃小吃免費制作統一LOGO、門牌、服裝,在北京、太原、西安等地建立勞務輸出示范基地,舉辦品牌推介活動,讓大批勞務人員更好地占領和開拓市場,讓“萬榮人”成為萬榮發展的“排頭兵”和萬榮形象的“代言人”。

“萬榮人”是一種能力。作為國家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范縣,如何培育一名優秀的“萬榮人”,萬榮縣委、縣政府有著自己的探索。在縣內,通過制定就業培訓規劃,整合教育培訓資源,開展全民技能提升培訓、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技校高級技師培訓、果園大學職業農民培訓、創業和小微企業培訓,與金盾苑建材、不凍泉建材、萬唐龍古建等公司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增強勞務品牌競爭力,讓“萬榮人”職業種田有能力、外出務工有能力、回鄉創業有能力。在各地,萬榮縣正在嘗試建立以北京齊家萬榮公司為示范的集培訓、就業、幫扶、維權于一體的在外務工人員服務站,并向“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陜甘青、渝川黔、黑遼蒙”等該縣經商務工人員六大集中地區邁進,發揮該縣在外組織和企業的優勢資源,建立勞務基地,搭建供需平臺,促進輸出就業。

兩年來,萬榮縣通過扎實、對路的技能培訓,給了所有愿意外出務工人員底氣與能力,形成了“在外中心發布信息—鄉村兩級組織動員—培訓機構精準培訓—職業介紹統一輸送—三級網絡關心關愛”這種上下聯動、內外結合的勞務輸出新機制,以勞務品牌帶動高水平的勞務輸出,提升了勞務輸出組織化,減少了外出務工盲目性,形成了培訓就業的良性循環,先后讓1.4萬人帶上新技能,走上新崗位。在這個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鳳還巢”計劃為“萬榮人”搭建起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的橋梁。

“大人才觀”

凝聚發展力量

踏入起鳳坊,走過狀元橋,該縣教科局組織的“鳳還巢”研學活動,讓高考優秀學子胸懷報國志,不忘家鄉情。政務實習長才干、電商聯盟助創業、志愿服務傳愛心、暢游家鄉燃激情,團縣委在“家燕歸巢,筑夢萬榮”大學生暑期服務家鄉系列活動中發現了人才、儲備了人才。27個在外黨組織,1537名流動黨員,組織部建立的“1234”流動黨員管理機制,讓黨員無論流動到哪里,都能開展黨員活動,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兩年來,萬榮縣在全國一個城市一個城市找老鄉,老鄉也在尋找為家鄉服務的機會和途徑。萬榮把“鳳還巢”計劃與人才強縣計劃緊密結合,把原來的主要服務外出務工創業人員,拓展到服務萬榮籍在外工作人員、在外求學的學生和與萬榮有歷史淵源的群體,搭建起六大“引鳳還巢”平臺。

通過鄉村振興領頭雁平臺,86名在外鄉賢通過換屆選舉回村擔任“兩委”主干,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與動力。王靖博利用3年時間帶領全村村民脫貧摘帽,讓永利村從“窮山溝”變成人人羨慕的“幸福園”;陳水潮投入2150萬完善基礎設施、發展主導產業、打造美麗鄉村,讓東蘇馮村舊貌變新顏;楊樹珍在集賢村成立新鄉賢互助基金會,邀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題寫村牌;謝海俊帶領大甲村村民發展養牛專業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謝青宇自掏腰包4萬多元,幫助大謝村村民渡過干旱難關。

通過創業興企帶動就業平臺,圍繞“出口混凝土外加劑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硬環境和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創業三十一條優惠政策等軟環境,吸引了15家規模企業和325家小微企業及個體回鄉投資20.1億元,解決縣內就業2610余人。金坦能源的王彥澤把握山西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機遇,建立博士人才工作室和占地50余畝的GSL新能源生產基地;茂發谷物合作社的薛強勝帶領村民在灘地種植水稻5萬余畝,開發了“榮后牌”特色小香米,爭當農業農村現代化排頭兵;方圓果酒以柿子、蘋果、桃等為原料釀制高端果酒、果醋,緩解了萬榮縣50余萬畝果類銷售難的問題;不凍泉建材、鴻偉益達建材、谷山建材等企業在環保和產品上都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光華鄉的葡萄基地,里望鄉的“崧”牌奢侈品皮包工廠,西村鄉的服裝加工廠,一個個創業故事讓“鳳還巢”計劃碩果累累。

通過美麗鄉村捐建榜平臺,在外成功人士為美麗鄉村建設修路建校、興辦產業、助學敬老共投入5000余萬元;裴莊鄉在外企業家樊振虎、孫貴峰等人為家鄉美麗鄉村建設捐資30余萬元;生番村的在外企業家王定玉等人每年春節為村民請來戲曲名家豐富群眾生活;榮河鎮臨河村在外企業家組織百名60歲老人赴粵港澳旅游觀光;光華鄉楊蓬村的在外人員樊文俊、薛立強等人常年為家鄉小學捐贈圖書、食品價值20多萬元;通化鎮東毋莊在外人員謝全斌為全村師生300余人捐贈價值6萬元的校服、書包、文具。

通過文化文明傳播者平臺,在外文化名家建學堂、開講座,助力文化名縣建設。山西大學退休教授史秉有回鄉開辦高村史秉有藝術館,定期授課講學;北京儒商李漢生在孤山西麓建成占地五千余畝,集農耕體驗、國學弘揚、民俗傳承等于一體的文化傳播基地三益書院,先后接待全國各地數萬人學習體驗;各村新建立的“村史館”,通過歷史演變、人物傳志、產業布局、遠景規劃,讓在外游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通過脫貧攻堅結對子平臺,幫助在外28位萬榮企業家與26個貧困村結對幫扶。榮河鎮17名在京愛心企業家按每生每年6000元的資助標準,資助21名貧困大學生從上大學到畢業;太原、江蘇、黑龍江等地在外組織先后為貧困村舉行募捐活動,并通過商會渠道開展消費扶貧;貴州、西安等地在外組織多次在家鄉開展“寒冬送溫暖”公益活動。各地在外組織結合自身情況,共為家鄉解決勞動力3700余人。

通過大運城建設跨地域平臺,萬榮縣收集了530位萬榮籍在外專家學者資料,組成了一個規模宏大、素質優良、門類齊全的在外人才庫。在外萬榮人返鄉創業打造的永濟“水峪口古村”、運城“星河創業基地”、夏縣“三強農業”等在萬榮以外的返鄉創業項目成為大運城建設的亮麗名片。

“關心關愛”

筑牢發展根基

“鳳還巢”計劃的核心是“關注、關心、關愛”。市委書記劉志宏也多次在講話中指出“政府要像家長關心自己孩子一樣,關心外出務工人員,讓他們感受到家鄉就是他們的堅強后盾,感受到家鄉黨委、政府對他們的深切關愛”。

萬榮縣率先在全市推出在外經商務工人員家鄉溝通交流、家鄉關心關愛、外出創業打工、外出法律維權、返鄉考察興業、返鄉投資創業、創業項目代辦七項服務流程,明確了118個服務細節,開展了“六送”“五推”和“三訪三幫三扶”系列關心關愛活動。

兩年來,各職能部門、縣鄉村三級在外務工人員服務中心、各公益協會積極為在外人員及家屬辦理關愛服務事項26680項,做到了有記載、有圖片、有反饋、有效果,讓萬榮人在家出得去、在外站得住、前方能掙錢、后方有保障。

醫療集團邀請在協和、西京等醫院工作的萬榮籍醫學專家回鄉義診。農委建立小麥、蘋果種植“全程托管+異地服務”模式,實現了“你在外安心掙錢,我在家幫你種田”。民政局在全縣建立110余個日間照料中心。教科局建立留守兒童驛站130余所。司法、人社部門多次到成都、貴陽等地為在外務工人員開展司法維權活動。婦聯為留守婦女開展技能培訓、創業指導培訓和權益保障宣傳。工會在北京、太原、西安等地建立了在外務工人員服務站,實現了在外組織自我管理和維權服務常態化。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愛心公社、手拉手公益協會、醫療集團公益協會等3500余名愛心人士先后開展關心關愛留守老人、婦女、兒童、貧困戶相關活動220余次,關愛人數達16900余人。

縣級在外務工人員服務中心建立了以“家在萬榮”微信公眾號為中心的新媒體開放平臺,點擊量達260多萬次;組織起32個在外人員微信群,讓在外中心成為在外人員關注家鄉的窗口和連接縣內外的紐帶,承擔起協調溝通、信息查詢、創業咨詢、務工介紹的職責。

各鄉鎮逢年過節對在外人員家屬進行走訪看望,組織聯誼座談活動,開展招商引資,根據鄉鎮特色開展“勞務品牌”打造工作,為外出務工和回鄉創業人員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貼心服務,確保他們出得去、回得來、發展得好。

各村在“兩委”主干的帶領下,以黨員包戶關懷、隊長定點聯絡的方式,為在外人員提供紅白喜事關懷、扶老攜幼關懷、看家護院關懷,積極收集在外經商、務工、工作人員信息,鼓勵本村富余勞動力參加全民技能培訓并外出就業,開展各類活動豐富留守人員生活。

兩年來,“鳳還巢”計劃已經融入了萬榮各項工作的方方面面,也給予了萬榮人更多的參與感和認同感,真正成為了興縣富民的“就業計劃”、關心關愛的“服務計劃”、吸引人才的“開放計劃”。近日,運城“鳳還巢”計劃作為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中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被通報表揚,這更加堅定了萬榮縣委、縣政府把這項計劃作為一項長遠大計來抓的決心和信心。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