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1-05
左公柳也是援疆來的。當年阿古柏占領新疆,自立王國。左宗棠便帶領部隊,賣了家產作為軍餉,抬棺入疆,趕走了侵略者。而左公柳就是跟著左宗棠,沿著河西走廊,從陜西出發,一路上援甘肅、援新疆。
西北由于干旱少雨,從河西走廊一路往西,按照左大將軍的記載,那是赤地千里、禿山如剝,黃風過時,沙土飛揚。當年在陜甘總督任上的左大將軍,見到西北這種狀況,于是帶領將士,東起潼關,西至新疆,一路種植楊柳而來。
楊柳這種植物的生命力也真是讓人奇怪,無論南北,它都能夠適應生存。在那些苦寒之地,甚至長得比在江南還要“健碩”,不腐不蛀不空心。以前冬天去北方,在一些湖邊見到它,湖面都結冰了,可以走人走車,楊柳卻還有些黃綠的葉子掛在枝上,敲一敲會掉下些冰碴子,來年一開春,那凍成冰棍的柳條上會立馬發出新芽,瞬間吐綠。后來在西藏,也見到了許多楊柳,藏民說那是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嫁到西藏時帶來的,種下后,楊柳竟然成了西藏地區的主要木材來源。布達拉宮高聳的門樓,就是用這些楊柳所建。
在阿拉爾市政廣場的東邊,有一排可以稱之為“左公柳”的老楊柳。那些楊柳樹干不高,扭曲而掙扎,粗壯的“腰身”要幾人才能合抱。經歷多年風霜的樹皮長得厚實,如鐵板敲打成的,被一片片、一條條地“焊接”在樹干上。絲絲縷縷的紋理好像鏨子鑿刻過,又像一些老農布滿皺紋的臉龐。老柳樹的樹冠很大,一根根枝條直直地撐著,有些不愿意妥協的模樣,甚至枝梢都硬生生地翹著。(《兵團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