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0-28
霜降已過,下個節氣就是立冬了。眼看著冬天就要來臨,不由得想起曾經的土炕。從記事起,我們晉南這一帶人都喜歡睡熱炕。
土炕要有走煙的煙道,即煙筒。煙筒的位置非常重要,必須在建房時就處理好。每個家庭都要盤鍋灶,鍋灶緊挨著炕,一做飯,炕就會熱,供一家人取暖。孩子們每天放學,都會坐在熱炕上寫作業,吃飯時,一家人也會坐在炕上,暖暖和和地吃著、說著,其樂融融。老話講,家暖一條炕,一盤炕溫暖了整個冬天,這也形成了獨特的炕文化。
土炕的大小、寬窄、高低都是按主家的要求,請盤炕把式來制作的。按尺寸先用磚砌成炕箱,在炕箱砌到八九寸高時,離窗臺地墻的這頭與那頭墻各二尺多,做個爐子門供燒炕時用。接著砌到主家要求的高低為止,用干土墊到爐子門的底端,墊實弄平,上面用胡基立成巷子,作為走煙的通道,與建房時留的煙筒相通。最后,在胡基巷子上抹把用麥衣草與土合成的泥,放上泥基子,再用泥抹平、抹光,這炕就算盤成啦。
一般燒兩頭爐子的炕好干。在炕快干時往炕上的麥秸草里扣一個碗,如果碗里有水珠珠,證明這炕還沒干好。如果碗里沒一丁點水汽兒,把炕掃干凈,鋪上新席、新褥子,就可以舒服地在炕上睡覺啦。
炕分為炕頭、當炕和后炕,平日里,炕頭是留給家中老人或長輩的,晚輩只有出遠門回家才被讓到炕頭上歇歇、暖暖。家中來客時,尊貴、親近的就請到炕頭或炕中間正位上,盤腿而坐,這已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習俗了。
那個年月,炕可是家中最出彩的地方,所以要樣兒的人家在炕上下足了功夫。炕沿鑲著寬18~20厘米的杏木板或其他硬木,經過打磨和油漆,锃亮光滑。特別是家中娶媳婦,在環炕的墻面,請畫匠彩繪上二尺高的炕圍,也叫墻圍,既美觀,又避免靠墻坐時身上衣服被白灰墻污染。炕圍邊設計了“長方空”“圓形空”“扇形空”“正萬字腿”“斜萬字腿”等圖案,底色因各人愛好或淺綠或淡黃或橘紅。采用最廣泛的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紅棕色,火紅濃艷,強烈醒目;另一種是淺綠色,素雅大方,清新悅目,二者各具其妙,各悅所好。中間用油彩畫上花鳥、風景、人物、故事等,炕圍畫以顏料做底色,彩畫花,桐油涂罩,既鮮艷豁亮,又堅固耐用,日常臟污,用濕布擦拭,即可光亮如新。
滿炕鋪的油布通常畫的是花和水果,那年月輕易吃不到的東西幾乎都在油布上,如菠蘿、香蕉、蘋果、鴨梨等。更多的是花,如梅花、菊花、荷花等。無論外邊什么樣,一進屋,這滿炕的色彩繽紛,一下子會讓人覺得這日子是火騰騰的。
據說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我們這里有人曾把炕比作住宅的魂,如果沒有炕,再好的房子也沒有家的感覺。以至于今日人們住在有暖氣、空調的房子里,還會不時地思念著曾經睡暖炕的感覺。現在,我們村不少老年人睡的還是土炕,溫馨的小日子承載著記憶更有味道。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