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朱 姝時間:2019-10-28
本次采寫咖啡館這個主題時,筆者一開始一廂情愿地認為咖啡館消費仍是小眾消費。就算有星巴克開業時的“盛景”,筆者也想當然地認為咖啡對普通市民來說,更多是一種時髦,而非一種慣性的消費,更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然而,在走訪了五六家咖啡館之后,不管是年輕學生還是白領,他們在喝咖啡方面消費升級非???,手捧一杯拿鐵行色匆匆走在街頭,或是三五個人圍坐在咖啡館里閑坐、談話,都成為了一道獨特卻又并不鮮見的風景。
咖啡消費成為習慣后,市區內的咖啡館分布網絡也變得相當密集。有開設在核心商圈大商場內的,比如萬達廣場、沃爾瑪超市等這幾個運城新崛起的商圈周圍,都分布著三四家咖啡館;也有開設在社區周邊的,槐東花園、大世界花園等小區周邊也聚集著一些或大或小的咖啡館;還有在城郊的大學城區域內,也有三四家咖啡館聚集。
咖啡的營業場所、消費人群等指標跟過去相比,都發生著“潤物細無聲”的變化。這些變化也指向了一個最根本的命題,就是消費升級。
這一杯咖啡中的消費升級首先體現在運城市民更愿意追求生活品位的提高和生活質感的提升。
過去人們購買商品時,會注重商品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就像早期的運城咖啡館仍是以提供簡餐和果汁等解渴解餓的產品為主。而現在,運城市民的消費顯然不只會注重商品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同時也會注重商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審美理念。現在消費者對一杯咖啡的消費更希望能配套文藝、優雅的環境等,可見人們在消費體驗上,比起物質層面的滿足,更注重精神層面帶來的愉悅感,這其實就是消費升級意識的一種體現。
消費升級意識的提升,讓大家更看重品牌和品質,會為商品的附加值買單。一杯拿鐵咖啡在運城的咖啡館貴的能賣到38元左右一杯,便宜的也在15元上下。
坦白講,這個消費水平并不低,因為一杯咖啡的價錢里,消費者是在為咖啡館的環境買單、為這杯咖啡給自己帶來的社會認同感買單。
一杯咖啡里的消費升級其次體現在市民更愿意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格調。
收入水平的提升讓運城市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這使得市民的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升級。以前我們出行,可能只會購買一張普通火車票,現在我們可能會追求高鐵、飛機,甚至是頭等艙、貴賓休息廳。人們不愿再接受生活的平淡,更想讓自己與眾不同,在生活上享受有別于常人的“特權”。在人們的消費理念中,對“定制”“限量”這些詞更感興趣,宣示出一種“我們不一樣”的生活概念。
這正是因為消費環境的變化在默默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讓我們注重生活格調,追求生活的情趣。人們的消費理念更加感性化,價格不再是第一標準,愿意為精神層面的享受買單。提高消費升級的意識,其實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革新,是對生活格調的追求,是一種精致的生活態度。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