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車的變遷,記錄祖國前進步伐

來源:發布者:李文正時間:2019-09-30

新中國成立時,我是個稚氣未脫的幼童。70年來,伴隨著祖國母親的成長,我已屆垂暮之年。70年間,我心貼祖國母親的胸膛,聆聽著母親脈搏跳動的聲響,目睹了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且不說原子彈爆炸、飛船上天、巨龍潛海、“互聯網+”、人工智能等軍事、科技的高速發展,單說我親身經歷的一些小事,心中便涌現出無限感慨。

13歲那年,我考入光華完小,學校離家四五里地。開學那天,因課桌板凳要自帶,父親借了輛牛車去送我,此后,年幼體弱的我開始了人生旅程的長途跋涉,每逢星期天,來去都是步行。1958年,我到榮河讀初中,學校距家十七八里,來去依然是步行。偶爾能搭坐別人的自行車,就太幸運了。那時,我對自行車產生了一種濃厚的羨慕之情。無奈家境貧寒,靠國家助學金勉強讀書的我,對自行車不敢有一絲奢望。

我上高中的縣城離家五十里開外,因為路途遙遠,不可能每個星期都回家。但凡回家或去學校,也總是靠兩條腿,常常是吃過午飯就啟程,星星滿天才能到達目的地,一趟就得走五六個小時。

深秋的一個星期天,回校途中突下大雨,道路泥濘、舉步維艱。走到離縣城還有十幾里地的薛里村時,天已漆黑,我只好叫開了路旁飼養室的大門,借宿在人家喂牛的草巷里,度過了一個瑟瑟發抖的不眠之夜。爸媽得知我夜宿飼養室的事后,把給奶奶準備的棺板賣了,為我買了輛五成新的自行車。從此,我來往學校,以車代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學校畢業后,我在縣城參加了工作,攢錢買了輛嶄新的“飛鴿”牌自行車。每逢回家或下鄉,總是蹬著自行車,就覺得悠閑自在、心滿意足了。再往后,縣城至家鄉通了公共汽車,干脆是乘車來往。有次出差去太原,乘坐他人一輛“212”吉普車。早上從萬榮出發,萬家燈火才到太原,不到千里的路途,竟用了十幾個小時。汽車行駛在顛簸不平的道路上,讓人備受折磨。

改革開放后,老百姓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我家新添了3輛自行車,大兒子嫌自行車速度慢,買了輛摩托車。我外出辦事、走親戚、去機關,都是他用摩托車接來送去,比起騎自行車來,不知強了多少倍。前幾年,兩個兒子都買了小轎車。縣城通往我家鄉的公路,也由石子路改成了柏油路,來往縣城只需半個小時。

如今的家鄉,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密如蛛網,正在修建的蒙華鐵路,就從我們村邊通過。高鐵、動車縮短了城際之間的距離,從運城到太原,只需兩個小時。

每每乘車在公路或鐵路上飛速行駛,我都會想起步行的年代、騎自行車的年代,進而感到飛速前進的不僅僅是車,而是這個時代!普普通通運載工具——車的變遷,記錄著祖國母親前進的步伐,見證著祖國的繁榮昌盛和人民的富裕安康!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