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9-25
陶模(1835~1902),浙江秀水人。陶模自任知縣至總督30余年,尤以治理西北邊疆政績最著,其在新疆采取的招民屯田、發展屯墾等一系列措施,為新疆地區的穩定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陶模在迪化直隸州任上前后逾三個年頭,當時社會矛盾非常尖銳,社會動亂,大批土地荒蕪,無人耕種。陶模采取安撫政策,團結回漢人民,穩定當地局勢,他重新丈量土地,每認耕二畝土地折合一畝計稅;上地每畝交糧八升,中地每畝交糧五升,下地每畝交糧三升;按應交農業稅糧總額的百分之六十計征,同時規定六年內不調整征收比例。這樣一來,認耕十畝最好的土地,最多交糧二斗四升,按百分之六十打折后,僅占收獲量的百分之三以下。陶模一方面鼓勵農民開墾荒地,一方面給他們提供農具、種子、耕牛、房屋等輔助設施,極大鼓勵并調動了那些被裁撤下來的士兵在新疆安家落戶。迪化州原來沒有實行這一政策之前,約有三分之二的土地還沒有人來耕種,實行這一制度后,因為土地有利可圖,不僅留住了被遣散的軍人,而且沒有耕種的土地也都種上了糧食,這些人也很快適應了下來,由暫留到長期從事開發,成為屯墾戍邊的一支重要力量,使邊城得以安寧。
調任巡撫后,為恢復社會經濟秩序,陶模恢復生產,提出重點招募新疆的土著居民,特別在南疆各地招收人員到北疆各地開荒生產的計劃,南疆部分維吾爾族農民到北疆各地落戶,不少人就逐漸成為當地民戶,開荒種地以維持生計,解決了當地居民的生計問題,促進了當地農業人口的增加。
陶模在羅布淖爾北筑蒲昌城,南設屯防局,組織回民前往定居、開發,擴展行政建制。他注重水利建設,在任新疆巡撫期間,全疆基本形成完整的水利灌溉系統,擴大了屯墾的灌溉面積。屯墾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軍資百物,運自內地”的壓力,有效抵御了外來勢力的不良企圖。 (《生活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