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鉤沉>

東北大豆往事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9-24

中國東北大豆加工業的現代化進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洋務運動時期。

清初,出于統治階級的利益需求,清政府對東北逐步采取了封禁政策。兩百多年后,清政府由于內憂外患、連年用兵,財政日益困窘。在這種形勢下,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增強邊防實力,咸豐十年(1860),清政府對中國北疆解除封禁,并開始移民開荒。東北的農村與城鎮人口增加,商業、手工業日趨繁榮。

1861年清政府“許開豆禁”,1862年準許英國等外國輪船運銷東北大豆,東北大豆的生產以及大豆榨油產業活躍起來。大豆、豆油以及榨油后留下的副產品——豆餅,合稱為“大豆三品”,一時成為“香餑餑”。營口作為東北地區第一個被迫開放通商的港口,1864年輸出大豆81.6萬擔,豆餅84.2萬擔,豆油7300萬擔,1867年輸出大豆增至100萬擔,豆餅增至116萬擔,豆油增至23000擔。

1869年清政府取消大豆外運的禁令,東北大豆開始進入國際貿易舞臺。1873年清政府又采納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建議,將東北大豆拿到奧地利參加萬國博覽會,東北大豆受到了各國的青睞。

因為東北盛產大豆,油坊很早就在東北興起。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作為通商口岸的營口,出現了近代最早的油坊:義泰德以及同興宏。此后十年間,油坊遍布東北。當時,東北傳統的油坊業主要使用手工生產,所采用的技術也是中國傳統的楔式壓榨法,出油量只能達到10%。

到十九世紀末,通過洋務運動積累的產業發展經驗,東北大豆的油脂加工業開始進入到機器加工時代。當時,大量的大豆及其制品從營口源源不斷輸送至關內和國際市場。根據調查,營口在當時已經成為東北大豆工業的中心,規模化經營的油坊有30多家,開啟了中國東北大豆加工業技術的早期現代化進程。從那時起,大豆三品也成為國際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商品。 (《北京晚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