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25年,用愛撐起一個家

——記夏縣廟前鎮史家村衛中親家庭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裴旭薇時間:2019-08-23

她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卻用瘦弱的雙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連續照顧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丈夫25年,守在植物人婆婆床前6年不離不棄;作為孫媳婦,她悉心照顧丈夫的爺爺活到104歲。面對家庭的苦難和不幸,她沒有被壓垮,而是用善良和堅強書寫了人間大愛,也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她,就是夏縣廟前鎮史家村的衛中親。

今年,衛中親家庭榮獲“全國最美家庭”稱號。8月20日,記者采訪了衛中親,了解“最美家庭”背后的故事。

夫妻恩愛

丈夫患病她不離不棄

今年52歲的衛中親相比同齡人略顯蒼老,命運似乎對她有些不太公平。

1987年,20歲的衛中親同本村的張茂榮結婚,婚后兒女雙全,全家幸福美滿,夫妻恩愛。然而好景不長,1995年10月,張茂榮被診斷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左髖股骨頭壞死,生活不能自理,更不能下地干活,家庭的重擔全壓在了衛中親一個人身上。那年她28歲,小兒子僅2歲。

四處尋醫后,衛中親被告知丈夫的病通過手術可以緩解,但手術費需要30萬元左右,這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無奈之下,她和丈夫決定用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那些年,丈夫因為髖胯骨疼痛坐不起來,無法走路,連大便時都只能靠墻站著,每天穿脫衣服都需要她幫忙。為了掙錢給丈夫治病,除了干地里的農活,她還到鄰村的鞋廠計件做工,到石料廠幫灶做飯等,還要悉心照料年事已高的公婆。

2001年,衛中親9歲的兒子突發多發性神經炎住院,再一次牽動了她脆弱的神經。好在經過3個月的搶救和治療,兒子終于轉危為安。

盡管這樣,衛中親依然對丈夫不離不棄,獨自承受起家庭的重擔和命運的打擊。直到2015年,張茂榮在夏縣縣醫院做了雙髖置換手術,因為享受國家對貧困戶的醫療補貼政策,本該花費十幾萬元的手術費他們僅交了1000元。現在,丈夫總算可以獨自行走了,但走起來還是搖搖擺擺,而且不能干重活。但在衛中親看來,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孝親敬老

連續6年照顧植物人婆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1年,衛中親的婆婆突發腦溢血,不幸成為植物人。丈夫家中其他幾個弟兄都常年在外工作,照顧婆婆和家里百歲患有健忘癥爺爺的重擔都壓在瘦弱的衛中親肩上。對此,她沒有一句怨言。

為了照顧方便,衛中親和丈夫干脆搬來婆婆院子里住。為了給婆婆加強營養,衛中親用自己省吃儉用的錢買了榨汁機和營養粉。每天早上6點,她給婆婆洗臉、擦身、拍背;8點喂飯,雞蛋面湯拌蜂蜜再加一勺腸內營養粉,用套管充進婆婆的胃里;10點鐘第二次拍背;11點鐘喂第二頓飯;下午1點鐘,面條加青菜,用榨汁機加工成流食充進婆婆胃里;下午3點鐘第三次拍背;下午4點鐘開始煮套管,進行消毒清潔;下午5點鐘喂奶粉;下午6點鐘第四次拍背;晚上9點鐘第五次拍背,服侍婆婆睡覺。晚上,婆婆喉嚨有痰呼嚕呼嚕響,她就立刻起身為婆婆吸痰。

就這樣連軸轉的日子,衛中親堅持了6年,直到婆婆去世。6年里,她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她無微不至、無怨無悔照顧婆婆的事跡在周邊村莊傳為佳話,大家紛紛為她豎起大拇指。村里人都說:“中親不容易,一般人都做不到的,她做到了,真是難遇德行這么好的兒媳婦!”

團結和睦

好家風受到世人稱贊

衛中親的丈夫共有兄弟姐妹6個,丈夫排行老二。婆婆成植物人后,每月的護理費用就需要近3000元。6個子女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只要有閑錢就寄回來,他們互相體諒,從來沒有因為出錢多少、付出多少而爭吵過。大哥一家在天津市工作,常常惦記二弟和弟媳的不容易,不僅把衛中親的兒子接到天津讀書,還幫他找了工作;三弟在縣城買房,衛中親找鄰居借了2000元給三弟,三弟每次周末一回來就到地里去干農活,幫助嫂子減輕負擔……

婆婆生病臥床后,每次兄弟姐妹們回家,衛中親就承擔起“婆婆”的角色,忙前忙后,收拾屋子、準備飯菜,讓在外忙碌的親人感受到家的溫暖。每次,衛中親都是笑臉相待,從來沒有因為忙碌和操勞而生過氣,也從來沒有向哥哥弟弟們抱怨過。

衛中親的善良和孝順讓丈夫的姑姑張翠梅為之動容。今年70歲的張翠梅曾擔任夏縣婦幼保健院院長,醫學專業出身的她經常給衛中親這個孝順的侄媳婦一些幫助和指導,教她如何吸痰、喂食以及科學護理、日常保健知識等。她總說:“中親人品好,心地善良,她在我家受了太多的苦,她太可憐了,為我娘家付出了太多。”為此,在張翠梅的指引下,衛中親的女兒報考了衛校,成了一名護士。

張翠梅告訴記者,自己的父親曾是村里的黨支部書記,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黨的事業奉獻了一輩子。老父親常常教育后輩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要待人謙和,要懂得吃虧是福。在老父親的影響下,整個家庭上上下下團結和睦,互幫互助,家風優良,十里八鄉交口稱贊。

這個大家庭的妯娌之間也親如姐妹。大家心疼衛中親的辛苦,一有時間就回來幫忙,有機會就帶著衛中親外出游玩放松。2019年春節,衛中親婆婆去世三周年,大嫂把全家20多口人召集在一起,深情地地對衛中親說:“我是大嫂,媽生病,本該由我來扛,這幾年卻苦了你,咱家也全靠了你,咱媽臥床6年,就沒生過一次褥瘡,我們都知道這其中飽含著你多少辛勞,我代表咱們全家給你鞠一躬!”大嫂說著已是泣不成聲。衛中親卻憨厚地說:“家和萬事興,只要我們全家能和和睦睦地過日子,我就知足了。”

苦盡甘來

相信明天會更好

2015年,張茂榮104歲的爺爺去世;2016年,婆婆去世。對兩位老人盡心盡力的照料,衛中親覺得自己對親人沒有留下遺憾。多年來,她照顧丈夫,孝敬老人,為這個家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她的孝心、愛心、熱心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也感染著史家村甚至周邊村莊的人。

2015年11月,衛中親家庭被夏縣婦聯評為“最美家庭”;2016年12月,先后被評為三晉“最美家庭”和河東“最美家庭”;2018年1月,被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山西省文明家庭”;今年,衛中親榮獲第五屆運城道德模范“孝老愛親”榮譽稱號。隨后,衛中親家庭又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可謂實至名歸。

2016年以后,衛中親家庭在國家各項扶貧政策的幫助下,日子也越過越好。丈夫的手術費僅交了1000元,這在以前她連想都不敢想。她感恩地說:“國家政策真是好,是國家和政府幫了我!”如今,丈夫病情好轉,女兒考到永濟市虞鄉鎮中心衛生院,兒子也工作掙了錢,衛中親的生活苦盡甘來。2017年,女兒帶著她去了河南省幾個景點旅游;去年,大嫂邀請她和丈夫到天津游玩了一周。

去年,衛中親還積極參加了縣里組織的農業技術培訓,學習葡萄、桃樹、杏樹的修剪、殺蟲、管理等技術,收獲頗豐。她高興地說:“原來種莊稼不知道這么多門道,現在地里杏樹、桃樹每年什么時候打藥、該怎么配藥、怎么修剪,我都更加有規劃,更加懂得科學管理了。

“丈夫享受慢性病補貼每月50元、開墾荒地每年享受補貼500元,家里種地每年收入3萬元,兒子發了工資也總是給我寄回來。”說起如今的好日子,衛中親滿眼都是感恩。她同時也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感恩國家、感恩社會、回報社會。

衛中親告訴記者,眼下,自己和丈夫的主要任務就是攢錢給兒子結婚,早點抱上孫子,享受天倫之樂。對未來,衛中親充滿期待和憧憬,她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