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革命先烈牛線線的生前身后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8-10

胸懷大義 無懼死生

“你們來了,趕快到家里坐。”得知記者要來,牛線線烈士的后人早早就在家門口等著。

門房的閣樓上,就是牛線線烈士被捕時的藏身之地,時至今日,為了紀念先烈,家人保持了其原來的樣子。

院子中間有一張小桌子,為了招待客人,烈士后人還專門準備了竹葉茶、青蘋果,在炎炎夏日,讓人們感受到了這個小家的溫馨。

坐定,經介紹,眼前的3位老人就是牛線線烈士的兒女——大女兒黃梅葉,已經77歲了;二女兒黃綜香,比姐姐小一歲;小兒子黃小金,也七十有三了。

雖然母親犧牲的時候,他們還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常聽身邊人講起母親的事情,對母親越發崇敬。

“聽村里人講,我媽犧牲的時候,我才一歲多一點……”說起母親牛線線,黃小金聲音低沉。

回憶是沉痛的,但不能忘記。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隨著烈士后人的講述,時光仿佛回到了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7年。那年5月,芮城解放,東張村迎來了黨的工作隊,農民協會隨之成立。

時年,從河南逃難而來的牛線線,已與東張村村民黃俊結婚多年,并育有一雙兒女。黃俊此前有過一段婚姻,留下一子黃海子、一女黃梅葉,其中,黃海子與范金節已經完婚。

不幸的是,由于黃俊被國民黨反動派抓了壯丁,牛線線既當爹,又當媽,生活十分艱難。

在黨的感召和幫助下,牛線線看到了翻身謀幸福的奔頭。雖然身邊有3個孩子需要照顧,其中黃小金還是個嗷嗷待哺的嬰兒,但她仍毫不猶豫地加入農會,團結村里的婦女,帶頭站崗、紡線、織布,盡自己最大所能支援前線。因工作出色,她還被選為農會常委兼婦女組長。

黎明前的黑暗總是格外漫長。1947年的農歷臘月初六,一場大雪過后,寒氣逼人,地主還鄉團卷土重來,糾結反動武裝,對新政權和翻身農民展開了殘酷的階級報復,牛線線在家中閣樓被抓。

匪徒們軟硬兼施地逼問她農會的情況,都被她嗤之以鼻。一個土匪頭頭用誘惑的語氣對她說:“牛線線,你年輕輕的,上有老下有小,只要你說出農會的事兒,保你平安無事。”

牛線線怒目圓睜:“呸,我不知道。”匪徒惱羞成怒,搬來一口鍘刀:“再不交代,這口鍘刀就是你的對頭。”牛線線臨危不懼,厲聲呵斥:“要鍘便鍘,何必啰嗦。”

猛然間,她想起了還在吃奶的小兒子,便讓旁邊村民去抱自己的孩子來,讓她給孩子再喂最后一口奶。此時,正在磨坊中磨面的范金節抱著黃小金匆匆來到牛線線跟前。

牛線線抱過孩子,撩開衣襟,從容為兒子喂完奶,又將孩子交給范金節說:“他們姐弟仨個,以后就托付給你了。”說罷,她昂然向鮮血染紅的鍘刀走去。

那一刻,東張村正是早飯時分,村里有人家的米湯剛熬好……

臨終托孤 大愛無言

舍小家為大家。生死關頭,牛線線慷慨赴死,以命言志。

那年她只有28歲。

母親被殺害的時候,腳蹬母親做的黑花棉鞋的3歲的黃綜香,在院子里哭得稀里嘩啦。此時的她十分想找到媽媽,可是她不知道,母親都來不及再看她一眼就走了。

只是,她的哭喊聲引來了同村的鄰居老人,老人心疼年幼的孩子,悄悄把她抱到了自己家。

當時,范金節自己的兒子黃林祥已經3歲,為了牛線線離世前的重托,她挑起了撫養黃梅葉和黃小金的重擔。

為了留足奶水給小叔子,范金節把兒子黃林祥送到了娘家斷奶,把省下的奶水喂養一歲多的幼弟小金。

長嫂如母,范金節歷盡艱辛數十年如一日照顧弟弟、妹妹,在東張村傳為佳話。

據黃林祥的弟弟黃自祥介紹,牛線線烈士犧牲后,遺體身首分離,慘不忍睹。當時的形勢下,沒人敢靠近,他的父親黃海子和母親范金節趁夜里悄悄將尸首轉往村北祖師廟,清洗了血跡,縫合了身首,入殮掩埋。

銘記先烈 砥礪前行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正是無數像牛線線這樣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才換來了今天的新中國新生活。

72年前,與牛線線一同犧牲的,還有東張村農會主席吉五娃,農會委員任全福、聶明財、朱四娃、王絨花等數位烈士。

1977年農歷臘月初六,為了紀念烈士,東張村村委會牽頭,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起了革命烈士紀念碑。

祖國沒有忘記他們。

黃綜香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是烈士之后,當初撫養她長大的鄰居老人去世的時候,國家還送來了板材和衣服。

在嫂子范金節的精心撫養下,黃小金健康成長,長大后入伍參軍6年,退役后被分配到鐵路工作,現已退休十多年。

黃小金的兒子現任芮城縣公安局一派出所所長。其他孩子也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貢獻力量。

范金節的兒子黃自祥從教師崗位退休后,就一直搜集整理著奶奶和母親的故事。每有學生到家里參觀,他都會主動介紹先烈的事跡,告訴孩子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發憤努力。

2013年,芮城縣烈士陵園建成。牛線線的遺骨遷入陵園,已在蒼松翠柏間安息。每年的清明節,芮城的小學生會來此掃墓獻花。

新落成的芮城縣烈士紀念館,牛線線的光榮事跡,陳展于內。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點贊英雄、緬懷先烈,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前不久,由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院、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舉辦的“我和我的祖國——山西省紅色故事講解大賽”在省城太原舉行,運城博物館梁嘉璐作為運城唯一代表挺進復賽,10月份,將在省城參加決賽。她講的紅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牛線線烈士!烈士的故事在新時代正廣為傳揚。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