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7-29
數千年來,人們圍繞垃圾處理,發生了諸多故事。回首幾千年的歷史,或許在了解這些故事的同時,也能為當今人們正確處理垃圾,甚至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提供借鑒。
隋代時,長安城逐漸呈現出國際性大都市的氣象,在隋文帝開皇之治時,長安城里住著數十萬人。如此眾多的人口生活在城里,每天必然會產生很多生活垃圾和人畜代謝物。
史料記載,不少老百姓把生活垃圾全部傾倒在門口,日積月累,部分街道比兩邊房屋高一丈多;有的老百姓挖掘大土坑掩埋垃圾,任由它們壅滯地下,腐爛分解,結果產生大量硝酸鹽之類的毒素,溶于水并下滲,導致地下水中的硝態氮含量上升,地下水由此變得咸苦,不可食用。據《隋書·庾季才傳》記載:長安城“漢營此城,經今將八百歲,水皆咸鹵,不甚宜人”。
為了擺脫已污染的水源區,開皇二年(582),隋文帝楊堅在漢長安城東南部龍首原的南坡(今西安城及城東、城南、城西一帶),花了9個月時間,新建了大興城(隋文帝在北周時被封為大興公)。同時,挖掘龍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并引浐水、皂水、潏水入城,以解決城區用水問題。(《北京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