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1-19
彩虹路如飄逸的彩帶,蜿蜒串聯起田野與村莊;寬闊平整的柏油路通達四方,貫通街巷阡陌;天然氣接通各家各戶,點亮了農家新生活;連片黃芩長勢喜人,涌動著豐收的希望……走進鹽湖區東郭鎮界村,一幅生態宜居的和美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這幅畫卷的執筆人,正是界村的黨組織與廣大黨員。他們以黨建為旗,將力量凝聚在田間地頭,將服務送達百姓身邊,正執筆共繪一幅業興、村美、民富的幸福圖景。
筑強堡壘
激活鄉村治理的“紅色引擎”
鄉村治理,根基在黨,主體在人。界村以建強班子、管好黨員、凝聚群眾為著力點,讓每一個“紅色細胞”都活躍起來,匯聚成推動鄉村發展的強勁動力。
“公生明、廉生威?!苯绱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亞泉深有感觸地說,“村里的征地和工程最容易引發爭議,我們從一開始就堅持全程公示,每一筆賬目清清楚楚,所有協調、用工情況全面公開,讓村民心里有本‘明白賬’。”
這一理念在鴨子池彩虹路項目建設中得到生動實踐。界村創新推出“群眾協調員”機制,由村民代表無記名投票選出3人全程監督、協調。這一做法不僅保障了進度,更贏得了信任。此后,村內的糧食儲備庫建設、和美鄉村建設等沿用此法,“陽光操作”成為界村班子建設的“金名片”。
信任無法代替監督。村“兩委”干部主動邀請11名卸職主干組成監督組,重要會議必聽其言,村務賬本隨時公開,村民隨時可查。
“每月的主題黨日活動上,我們都會把收支情況打印公示。起初,村民搶著看賬,現在都說‘從你們這里走的賬,我們放心’。”楊亞泉回憶道。這一變化,折射的是群眾滿意度的躍升。
在夯實信任基礎的同時,如何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成為界村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的關鍵。新春文藝演出的成功轉型,為此提供了一個精彩范本。

10月29日,界村村“兩委”聯合市、區兩級婦聯,市敬老服務志愿者協會,共同開展“九九重陽敬老情,濃濃餃香暖人心”主題活動,將貼心服務與暖心關懷,送給村里老年人。
“起初,村里慶新春的文藝表演都是請‘外援’,不僅開銷大,村民參與度也不高,反響平平?!睏顏喨貞浀?,“后來我們鼓勵村干部帶頭表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內容為題材,自編自演,一下子激發了大家的興趣,反響特別好。”自此,一提到舉辦新春文藝演出,村民都“爭著上”。這種精神認同不僅提升了村民參與自治的熱情,還大大增強了村“兩委”干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面對農村黨員管理難題,界村巧打“榮譽牌”:鼓勵老黨員講黨課,組織黨員干部寫心得、廣宣傳,增強黨員榮譽感,也讓群眾更加向往黨組織?!艾F在參會黨員越來越多,活動也越來越規范。”楊亞泉欣慰地說。
今年,界村鼓勵入黨積極分子和年輕黨員組成黨員志愿服務隊,分別包巷掛牌、亮明身份,既監督群眾,也接受群眾監督,還定期為孤寡老人、困難戶打掃庭院,用行動傳遞組織溫暖。
“下地路破爛不堪”“村里80歲以上老人有86名,吃飯是個難題”……走訪中,村民的每一條呼聲,黨支部都認真記錄、放在心上。
經過系統摸排,界村形成“為民辦實事清單”,整改成效定期向村民代表大會匯報?!叭罕婈P心的下地路已全部硬化。再過1個月,日間照料中心也將投用?!睏顏喨f。
一件件實事的落實,見證著界村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擔當作為,也描繪出一幅黨群同心、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圖景。
環境提質
繪就和美鄉村宜居畫卷
“這幾年,咱村的變化真是天翻地覆!好些原本在城里的鄉親,都爭著搬了回來。”一位村民滿臉笑意地說,“天然氣接到了灶頭,污水管通到了地下,環境美、空氣好,住著格外舒坦。”
村里的環境衛生,曾是干部們最頭疼的“老大難”?!按謇锸聞涨ь^萬緒,最吃力不討好的,就是搞衛生?!睏顏喨寡浴?/p>
轉機來自今年界村推出的新舉措:鼓勵入黨積極分子和年輕黨員擔任“環境管家”。楊亞泉解釋說:“一人負責10條巷道,看到村民門口有垃圾,就及時提醒、順手幫忙清理。每個季度我們還組織黨員實地檢查評比,考評結果直接與發展黨員工作掛鉤。‘管家’多費心,村民也更用心,村里的環境自然越來越好。”
除了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界村還把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列為發展的重中之重。
漫步村中,寬闊的柏油路縱橫貫通,綠植沿街點綴,廣場整潔明亮……處處皆景,步移景異。
“變化最明顯的,就是進村路。”一位村民回憶道,“這是2012年修成的水泥路,年久失修。今年村里把它全部鋪成柏油路,各條巷道也做了硬化,兩邊種上綠植,現在出門散步,就像逛公園一樣。”
村容村貌持續提升的同時,界村黨群服務中心旁,一座占地330平方米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也在加緊建設中。目前,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有86位。日間照料中心建成后,將有效滿足高齡老人的日常照料需求。
建設和美鄉村,既要扮靚“面子”,也要做實“里子”,讓鄉村建設有“形”更有“魂”。界村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孝老敬親、傳承家風等方面持續發力。
“我們堅持14年為老人發放物資,讓他們在日常點滴中感受到溫暖。同時,從2023年開始,村里每年評選‘十佳好媳婦’和星級文明戶,大家爭相效仿,家庭矛盾少了,鄰里更和睦了,文明鄉風越來越濃?!睏顏喨χf。
產業振興
多元發展拓寬致富之路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然而,對于界村而言,這條發展之路起初并不平坦。這里水資源匱乏,耕地多是“靠天吃飯”的沙土地。過去,村民辛苦耕種小麥,畝產僅三四百斤,收入一直難以提升。村集體經濟也缺乏產業支撐,主要依賴土地流轉,基礎薄弱,發展后勁不足。
困境之下,突破口在哪里?村“兩委”干部外出考察,尋找答案。經過反復調研論證,他們驚喜地發現,村里貧瘠的沙土地,恰恰是種植中藥材的寶地。方向明確了,黨員便帶頭試種,取得收益后,在全村進行推廣。
“如今,我們村3000多畝耕地中,超過2000畝地都種上了黃芩、柴胡等中藥材?!睏顏喨懔艘还P賬,“就拿去年來說,黃芩5元一斤的價格計算,村民每畝可獲收2萬元?!?/p>
今年,界村計劃由村委會牽頭成立中藥材合作社,推動產業鏈從種植向深加工延伸,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讓村民的腰包更鼓,村集體的家底更厚。
產業單一,終究不夠穩健。界村深諳“多點開花”的道理。在鎮黨委的支持下,他們外出取經,學習先進村的桃果種植技術。
“看到別人家的桃子品種好、賣價高,我們很受啟發。經濟林這條路,我們也要走起來。”楊亞泉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探索適合本村的特色經濟作物,為產業發展再添新引擎。
除了在土地上做文章,界村也把目光投向了更具文化內涵的領域。2024年,界村村集體收入超過25萬元,但主要來源仍是土地流轉。為了拓寬增收渠道,有更多資金為村民辦實事,一個關于“掐絲琺瑯釉畫”的創意開始落地生根。
掐絲琺瑯釉畫是一項傳統手工技藝,它以銅絲為筆,掐出萬千紋樣;以礦物質為墨,點染出絢麗飽滿、極具立體感的畫面。從定稿到固圖,從掐絲到點藍,再到最終定型,一幅成品需要歷經十幾道純手工工序方能完成。

界村婦女在農閑時憑借巧手制作掐絲琺瑯釉畫增加收入。
山西省省級非遺“掐絲琺瑯釉畫”的代表性傳承人梁文平在界村開設了工作室。立足這一資源優勢,界村黨支部積極爭取,于今年成功申請了70萬元專項資金,建設了一處集展示、研學、生產于一體的非遺工匠室。該工作室的建成,將幫助本村婦女在農閑時憑借巧手增加收入,實現“賺錢顧家兩不誤”。
“再過一段時間,這個工匠室就能正式投入使用了?!睏顏喨錆M期待地預估,“建成后,每年預計能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以上?!?/p>
從強化組織堡壘到激發治理活力,從改善人居環境到賦能多元產業,界村的每一步跨越,都沿著“黨建強、治理優、鄉村興”的內在邏輯扎實邁進。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不僅收獲了生態宜居的鄉村新貌和富民強村的發展實績,更探索出一條可感可及的善治路徑。
文/記者 曹欣怡 邢智軒 圖/記者 閆鑫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