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19
受本報《新絳“富榮文化園”:十萬個老物件“講述”河東故事》報道影響,11月17日,運城市旅行社協會組織30余家會員單位走進絳州富榮文化園實地探訪,為園區發展建言獻策,共謀合作新篇。
自10月報道刊發后,絳州富榮文化園熱度一路攀升:一個月內接待游客超5萬人次,10月31日“新絳戲迷協會專場”直播斬獲百萬點贊,各類參觀團體絡繹不絕,運城市旅行社協會此行便是園區熱度的生動縮影。

參觀展廳
相較于10月初見,如今的富榮文化園已添諸多新貌。仿古大門氣勢恢宏,門頭精美雕飾盡顯匠心;研學場景持續升級,練兵場整修得肅穆規整,農耕園新栽的樹苗正待孩子們前來探索;展館內不僅新增藏品陳列,區域劃分也更清晰有序;民宿樓提前通上暖氣,為冬日游客提供溫暖舒適的住宿體驗。
步入30多個主題展館,十萬個老物件承載著歲月記憶,協會成員不時駐足驚嘆。鎮館之寶——一幅書寫著4.5萬余字的蠶絲綾衣尤為吸睛,眾人紛紛上前拿放大鏡觀賞,導游介紹:“據資料考證,這些字極可能是用老鼠胡須蘸墨寫成,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還有一件古人的放書架子,因造型酷似現代手機支架,被大家調侃為“古代版手機支架”,古老智慧與現代生活的奇妙呼應,讓現場笑聲不斷。

品嘗美味
文化園里的絳州名吃廳成為此次探訪的“重頭戲”。廳內熱氣氤氳,香氣四溢,做飯的大師傅們在餐桌前方圍成一圈做菜,明廚亮灶肉眼可見,來此吃飯的游客和附近村民絡繹不絕。由豬腸包裹新鮮豬肝、豬肺等下水制作而成的豬卷子味道醇香濃郁,搭配香醋、辣子蘸料,一口一個停不下來;新絳火鍋咕嘟作響,層層碼放的酥肉、丸子與豆腐、白菜等在濃湯中翻滾,配上一口暄軟的花卷,暖胃更暖心;現炸的油糕外酥里嫩,輕輕一咬,香甜的紅糖漿便流淌而出;就連家常的小米粥都是用柴火灶熬得黏稠醇厚,散發著純粹的米香。有成員在品嘗后興奮地建議:“可以增設研學體驗項目,比如讓孩子們親手制作面條,在勞動中深入感受新絳美食文化的魅力。”

精美展品
參觀結束后,一場別開生面的“飯桌座談會”在絳州名吃廳熱烈展開。運城市旅行社協會會長郭光明帶領會員,與園區負責人楊富榮圍坐一堂,就園區發展中的問題暢所欲言。針對學生研學,大家建議設計專屬游覽線路,降低文化理解門檻;提出“分流體驗”方案,待練兵場、農耕園等設施進一步完善后,可分批次開展軍事體驗、農耕實踐與展館參觀,有效提升接待能力;同時,與會者一致呼吁打造獨具特色的IP項目,進一步增強園區的吸引力與辨識度。

溫馨住宿
座談會上,雙方初步達成合作意向。未來,各家旅行社在組織新絳線路時,將把富榮文化園作為絳州文化展示的重要站點,讓更多游客親身感受絳州文化的深厚底蘊。目前,園區建設仍在穩步推進,一幅文旅融合的嶄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文 記者 李婉玉 趙澤艷 荊毅萍
圖 記者 朱超逸丁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