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梅花樁上的青春躍動

——“醒獅少女”張湉湉的舞獅夢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17

□記者 楊穎琦

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上,舞獅、舞龍首次被納入全運會群眾展演項目,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而在運城,一段父女同舞的短視頻在今年經《中國青年報》抖音號傳播后,32萬粉絲在屏幕前看見了河東舞獅父女張杰與張湉湉的躍動身影,也見證了河東舞獅在青春血脈中的鮮活延續。近日,記者采訪“10后”張湉湉,聽她講述與醒獅共舞的10年成長。

從上樁“腿抖”到父親的“黃金搭檔”

鼓點敲到第三通時,2.8米高的梅花樁在燈光下縮成一道影子,一頭“雄獅”突然騰空躍起,在高高的梅花樁上輕盈躍動。臺下觀眾屏氣凝神,看到“雄獅”穩穩落地后才回過神來,爆發熱烈的掌聲。周末在嵐山根·運城印象景區(以下簡稱為嵐山根),張湉湉和父親張杰照例進行舞獅演出,這是他們當天的第二場演出。演出結束,摘下“獅頭”的她,頭發已被汗水浸濕,與父親相視而笑的默契里,藏著10年“獅藝”傳承的酸甜苦辣。

“對舞獅最早的記憶,是小時候看爸爸在高高的臺子上跳來跳去,感覺很帥,我就說也想學。”2015年,彼時才4歲的張湉湉第一次自己試著舉獅頭,卻重心一歪摔在道具箱上,獅頭絨毛蹭得她臉頰發癢。第一次上梅花樁時,湉湉的腳剛接觸到樁面就忍不住發抖?!皠e怕,我扶著你呢?!本瓦@樣,她跟著爸爸踩樁的節奏一步一步向前挪。

這份“勇敢”的背后,是父親張杰數十年的“獅藝”積淀。幼時癡迷武術的他,2003年北漂做武行時與舞獅結緣,為精進技藝南下佛山,拜師學習南獅梅花樁技術。次年創立自己的舞獅團隊后,他的獅子從北京各大景區舞到上海世博會,2011年回到家鄉運城,傳藝授徒。帶女兒入門,也是希望“獅藝”能夠讓孩子更健康、更堅韌。

此后的日子,練習場的燈總為父女倆亮到很晚?!疤瑟{子會‘耷拉腦袋’,太緊手臂會酸”,父親握著她的手調整獅頭姿勢;“探樁要提胯,飛躍要盯落樁點”,父親糾正她落地時的腳步發力……訓練結束后,張杰維修受損的獅頭道具,湉湉則會抓緊時間學習。

有人問“學舞獅難嗎?”她會認真回答:“難,但每次完成一個動作,都特別開心。”從梅花樁上跌落的次數早已記不清,膝蓋的淤青消了又起,手指也被重重的獅頭骨架磨出厚繭,但湉湉從未想過放棄?!坝浀媚谴窝莩鰰r,人很多,我就特別緊張,害怕摔倒,也害怕演砸了被人笑話。但演過三四次之后,這種緊張感就消失了,我開始享受演出?!被貞浧鸬谝淮卧趰股礁窖莩觯难劾餄M是興奮,“觀眾看到獅頭下是個小姑娘,都很驚訝,但當我完成高難度動作時,大家熱烈的掌聲能蓋過所有的疼痛。”

到今天,學習舞獅10年的張湉湉,已經能夠與父親在2.8米高的梅花樁上自如騰躍。獅頭的靈動與獅身的沉穩配合默契、相映成趣——她知道父親下一步會向左挪,父親能預判她躍起的高度,10年時光,讓這對父女成了梅花樁上的“黃金搭檔”。

“想讓更多同齡人了解舞獅”

嵐山根的文化廣場、解州關帝祖廟的表演現場、央視《豐收集結號》的舞臺……如今,張湉湉與父親舞獅的身影遍及運城各大景區,甚至走向全國舞臺。

抖音直播和短視頻的傳播不僅讓河東獅藝被更多人看見,還吸引了不少舞獅愛好者慕名前來學藝。表演間隙,張湉湉會像父親教她那樣,指導學員練習桌面基礎動作,分享握獅頭的技巧。有個小朋友說:“湉湉姐姐,我以后也要舞最酷的獅子?!彼嗣⒆拥念^,想起10年前那個站在樁上發抖的自己——原來傳承,就是把別人給她的光,再傳給更多人。

今年8月,父女倆還受邀登上了央視《豐收集結號》舞臺。彩排時突然的跌落讓湉湉慌了神,“摔下來的那一刻我感覺腦子一片空白,有些懵了,還是爸爸把我扶起,才回過神來”。就這樣,心里憋著一股勁的她在正式演出時順利完成?!半m然每次表演只有十幾分鐘,但我們都拼盡全力。因為這是中國的非遺,我想一直傳下去,將來站上更大的舞臺?!彼f。

沒有演出時,湉湉會抓緊一切時間看書學習,對于她來說,學習和舞獅同樣重要;閑暇時,喜歡跳舞的她會在網絡上發布自己的舞蹈視頻,也會向別的團隊學習新的舞獅技巧。她還想通過自己的力量,讓更多同齡人了解舞獅、學習舞獅?!敖衲晡液桶职值轿覀儗W校表演,同學們看舞獅時都激動地站了起來。演出結束后,有好幾個同學都跑過來跟我說‘舞獅太酷了’,還問我怎么學會的。”同學們的夸獎和贊賞讓她堅定了將舞獅學好的信念,也讓她更堅定了要把舞獅向同齡人“傳播出去”的想法。

“今年過年最忙的時候,我和爸爸分頭帶隊,奔赴不同的地方表演,這種能獨當一面的感覺也很不錯?!币鼓唤蹬R,還未褪去表演服裝的她站在路燈下繼續練功,獅頭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從4歲時仰望父親的小女孩,到如今扛起舞獅傳承的少女,湉湉在梅花樁上跳出的,不僅是青春的躍動,更是文化傳承的新節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