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17
“您好,您家是哪棟樓?外賣馬上到!”“叮咚——您有個快遞到家門口了。”這些話,是不是特別耳熟?在我們城市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外賣騎手、快遞員們忙碌的身影。這些“熟悉”的陌生人,撐起了我們“動動手指”的便利生活。
但他們在為我們送來便利的同時,自己卻可能碰上一些“頭疼事”:小區大門不好進,樓號像迷宮一樣找不著,想停車找不到離得近的停車點……如今,這一狀況正在悄然改變。越來越多的溫暖舉措,正投向這些為我們生活“奔跑”的人。
在中心城區濱湖壹號小區,外賣騎手李宏斌熟練地掃碼完成“來訪人員登記”,隨即順利進入小區送餐。“我從事外賣工作一年多了,感覺現在大多數小區都挺友好的,基本都能送餐進去。”他說道。
變化的背后,是全市層面的推動與探索。近年來,隨著平臺經濟蓬勃發展,外賣騎手、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規模持續擴大。為解決他們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市住建局積極協調物業協會發布倡議書,并指導各縣(市、區)鼓勵物業企業與外賣平臺開展戰略合作,通過設置引導地圖、取餐柜,在小區外劃定專用停車點,配備小推車、自行車等方式,切實為這一群體減負增效。據了解,目前全市已有1004個小區為外賣騎手提供各類便利服務。
在建投·博府小區東區,記者看到南門門口設置了十分醒目的“外賣員專屬車位”。“以前怕超時,現在有了固定位置,心里踏實多了,效率也高了!”外賣員王先生對此贊不絕口。
不僅如此,該小區門口還配備了小推車、平板車、雨傘等工具,免費供外賣員、快遞員和居民使用。“特別是送米、油這種重物,有這個小車省力太多了,一趟就能送完。”一位正在使用小推車的快遞員說。

便民服務用車
導覽指引系統也在持續完善。從南門進入該小區,兩側均設置了夜間也可識別的平面導覽圖,清晰標注出入口、樓棟號等關鍵信息。據小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送餐員特別趕時間,我們的保安也會用巡邏車將其送達,盡可能為他們提供方便。”
各小區也正結合實際,積極探索相關服務模式。以實行人車分流的嘉禾·華僑城小區為例,一般情況下,外賣、快遞車輛需停在門口的非機動車停車區域,人員登記后步行入內配送,也可使用門口的存儲柜臨時存放物品。但遇到需配送的大件重物時,經登記后也可臨時駛入。
“管理既要有硬度,也要有溫度。我們既堅持了人車分流的原則,也希望通過這份‘通融’,補齊配送‘最后一百米’的人情。”負責該小區服務的山西悅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女士道出了其中的平衡之道。
從一張導覽圖、一輛小推車到一個停車點,這些細微的改變,共同構建起一座城市的善意網絡。這不僅是設施的升級,更是城市治理理念從“管理”到“服務”的生動實踐,彰顯了精細化與人性化的治理方向。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繼續聚焦新就業群體的實際需求,從從業環境、勞動關系、社會氛圍等多方面入手,打造一批有保障、有溫度、有價值的服務設施和場所,全方位提升他們在城市的歸屬感與幸福感,讓這份溫暖成為城市文明的新底色。
記者 趙雪 文圖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