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17
新絳縣三泉鎮,春秋時名“雄鎮”,乃古絳州之名鎮。九原山下,三灣碧水潺潺東流,繞村而過,故得“三泉”之名。如今,古鎮在歲月流轉中仍留存著獨有的厚重與靈秀,村口那座歷經數百年風雨的藥王閣便是明證。

藥王閣門樓 王婷麗 攝
相傳,“藥王”孫思邈曾在此隱居采藥、懸壺濟世,護佑一方百姓。為感念其恩德,三泉鎮不僅建有保護完好的藥王閣,更曾立藥王廟、筑曬藥閣,“一廟二閣”共同供奉藥王,成為古鎮最鮮明的文化印記。藥王閣始建于明天啟二年,閣門前額“三泉鎮”三字筆力遒勁、氣勢恢宏,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依舊清晰可辨,早已成為三泉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精神地標。
對于在外闖蕩的三泉游子而言,無論前路是坦途還是坎坷,故鄉那座高大的閣門,永遠是照亮歸途的一盞明燈,承載著最深沉的鄉愁與牽掛。而藥王閣上四副楹聯,更是以筆墨為媒,將古鎮的風光、歷史與人文鐫刻其中,成為解讀三泉鎮的密碼。
高逼青天,凌云可望;
近連碧水,得月最先
此聯雕刻于藥王閣面東外側,作者以略帶夸張的筆法,既勾勒出藥王閣的雄偉氣勢,又點染出其周邊的秀美環境,更于字里行間暗藏著對上進之路的期許。
上聯“高逼青天,凌云可望”,化用唐代孟浩然《越中逢天臺太乙子》中“上逼青天高”之句,描繪出藥王閣危樓高聳、直插云霄的壯闊景象。登臨其上,視野開闊,仿佛世間所有凌云壯志皆可觸及,令人心生豪情。
下聯“近連碧水,得月最先”,源自北宋蘇麟“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千古名句。三泉鎮依水而建,藥王閣緊鄰碧水,仿佛能最先捕捉到月亮的清輝。此句含蓄委婉,借閣與水的相依之景,隱喻希望獲得提攜、優先得遇機遇的美好心愿。
每一個登臨此樓的學子與游人,見此聯中“凌云可望”“得月最先”的期許,或許能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與對機遇的向往。
覽景開軒,首懷邱老;
臨風倚檻,跡憶吳仙
若說外側楹聯繪盡了古閣的雄奇與機遇,那內側這副則藏著三泉鎮與歷史名人的不解之緣。此聯中“邱老”與“吳仙”兩位歷史名人,為三泉古鎮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讓閣之景更添幾分傳奇韻味。
“邱老”即丘處機(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號長春子,乃全真七子之一,金庸先生《射雕英雄傳》中“中神通”王重陽的弟子。相傳,這位曾為帝師的道家高人,曾在三泉鎮設壇傳道,留下了不朽的足跡。
“吳仙”則是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被后世尊為“畫圣”。三泉素有“晉南水鄉”之譽,碧水環繞、風光旖旎,這般景致引得吳道子慕名而來,在此潑墨揮毫,將古鎮之美定格于筆墨之間。
推開軒窗,臨風倚檻,眼前是潺潺流淌的碧水,岸邊楊柳依依、蘆葦青青,水車旋轉、碧蓮綻放,良田美池、桑竹環繞,屋舍儼然、如詩如畫。遙想當年,丘處機見慣名山大川,吳道子閱盡人間風光,卻皆為三泉美景駐足流連,留下千古佳話,更讓這座古鎮的歷史底蘊愈發深厚。
遙指風光,三橋虹舞;
豁眸色相,萬井龍鱗
移步藥王閣西面外側,此處鐫刻的楹聯中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三泉古鎮的水鄉盛景,既有“三橋虹舞”的靈動,又有“萬井龍鱗”的壯闊,盡顯晉南水鄉的獨特韻味。
“豁眸”一詞,出自唐代李中《登毗陵青山樓》“高樓閑上對晴空,豁眸開襟半日中”,此處指登高望遠、開闊眼界;“色相”為佛教用語,意為萬物的形貌姿態,在此處則指代眼前的自然風光。
“三橋”的由來,與隋代正平縣令梁軌治水的典故息息相關。梁軌為疏導鼓水,依地勢將其分流為三條河流,中間主河之上建有一座三孔石橋,名曰孚惠橋,俗稱三眼橋。橋兩端有巨型石獅鎮守,兩側石欄柱上雕刻著形態各異的獸果圖案,栩栩如生。歷經千余年風雨滄桑,三眼橋依舊風姿不減,成為三泉鎮一張珍貴的歷史名片。昔日,三眼橋東西兩側各有一條小河相伴,如今雖已消失,但從藥王閣前流過的小河上,石橋與石護欄依舊完好,河岸青石鋪就,盡顯古鎮韻味。
站在藥王閣上,遙指遠方,風光無限:黃昏時分,女子齊聚河邊洗涮,搗衣聲、洗衣聲、鳥鳴聲、談笑聲交織在一起,悅耳動聽;落日余暉灑下,千里風光盡收眼底,田間禾苗初長,水面波光粼粼,宛如龍鱗閃耀,一幅美不勝收的水鄉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魚躍鳶飛,秀橫艮閣;
天光云影,月冷戌樓
與第三副楹聯相對,藥王閣西面內側的這副楹聯化用經典詩句,將三泉古鎮四季之美與藥王閣的靜謐融為一體,字里行間盡是“晉南水鄉”的鐘靈毓秀。
“魚躍鳶飛”出自《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描繪出魚兒在水中自在遨游、雄鷹在天空展翅高飛的景象,寓意萬物各得其所、自由自在。“天光云影”則源自南宋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勾勒出天空與云朵的影子在水面上隨波晃動的靈動畫面。
“艮”為八卦方位,指代東北方向;“戌樓”即瞭望樓,此處與“艮閣”一同指代藥王閣。站在閣上,四季風光各有韻味:春和景明時,皓月臨空,微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盛夏時節,閣門外河槽薄霧縹緲,蛙鳴蟬噪交織,垂柳依依、荷花映紅,盡顯生機盎然;秋風乍起時,碧浪拍岸,登高遠眺,又催人生出積極奮進的豪邁之情。
藍天白云、清風晚霞,水之靈秀、花之芬芳,讓三泉古鎮恰似煙雨江南。這座依水而建、因藥聞名的古鎮,不僅是宜居的膏腴寶地,更是承載著千年歷史與人文的精神家園。
數百年風雨侵蝕,藥王閣依舊矗立,四副楹聯依舊清晰。它們不僅是筆墨與時光的對話,更是三泉人鄉愁的寄托、文化的根脈。往后歲月,這座古閣與楹聯,仍將繼續訴說著古鎮的故事,照亮游子的歸途,傳承著千年的文脈,讓三泉的底蘊與靈秀,在時光長河中永不褪色。
朱青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