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姚青苗與詩人艾青的一段交往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07

□夏明亮

姚青苗(1915~2004),原名姚玉祥,筆名青苗、桑泉等,臨猗縣陶唐村人,是我國現當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他出生于書香門第,少年時代博覽群書,17歲時即加入“左聯”,開始文學創作,24歲畢業于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抗戰期間,他發表了數以百萬字的抗戰題材小說和散文、隨筆、雜論等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說《中條山的杜鵑花》《暴風雨中的幾個女性》等,短篇小說《特魯木旗的夜》《馬泊頭》等,當時的評論界將其與姚雪垠、姚奔并稱為抗戰文學題材“三姚”。

1938年,華北大片國土陷入日寇鐵蹄之下,山西成為抗日的主戰場。第二戰區在晉南臨汾創建了一所“民族革命大學”(簡稱“民大”),主要用于短期抗戰干部培訓,吸收流亡學生、知識分子參加抗戰。同時“民大”在運城設立了運城分校。一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和進步青年來到晉南,或在“民大”任教,或進入“民大”學習。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著名詩人艾青和妻子張竹如于這年春天經風陵渡跨過黃河來到“民大”運城分校任教。那時的姚青苗也在運城從事抗日宣傳活動,因而因緣際會,結識了艾青夫婦。

那時的艾青只有28歲,雖然只比姚青苗年長5歲,卻于幾年前發表了詩歌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并出版了詩集《大堰河》,已是全國聞名的詩人了。

晚年的姚青苗曾回憶說:“1938年春,艾青偕其夫人張竹如女士經風陵渡到運城,并帶來他那時尚未發表的《向太陽》詩作原稿,那時他的情緒亢奮而激昂,我們不久便相識了,而且很快成為密友,整天在一起,連吃飯也不分開。”“時間已過了半個多世紀,每日想起當時以水代酒、侃侃而談的情景,心情還是很激蕩的。”

二十出頭的姚青苗幾年前就讀過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詩作,對艾青十分欽佩,經常向艾青請教文學寫作中的問題。艾青后來在運城創作的《雪落在祖國的大地上》《火把》等詩作未發表前,姚青苗也曾先睹為快。艾青離開山西后創作發表的《風陵渡》《懷臨汾》等詩作,姚青苗也一一拜讀過。他覺得艾青的詩作既承載著詩人個人的生活際遇,更蘊含著對祖國山河和同胞的深沉情感,是不可多得的能夠以情感人的成功之作。

在那一段時間,姚青苗計劃聯合運城二師等幾所學校的師生出版一個刊物。他知道艾青曾在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和法國巴黎學過繪畫,因此他特別請求艾青為刊物設計繪制了封面,可惜的是,不久運城被日寇占領,他們創辦刊物的計劃也不得不擱淺。

在運城,姚青苗還曾陪同艾青夫婦游覽了一些名勝古跡,特別是對鹽池鹽場的生產情況進行了調查。那時,鹽場分為許多“鋪”,每個鋪像一個小村莊,是一個最小的生產單位。每個鋪都被各地土豪鄉紳所霸占,擁有數量不等的鹽工,從事繁重的鹽業生產勞動。這些鹽工大都是河南、山東等地在家鄉生活無以為繼的貧民。鹽場鋪主和鹽工的生活可謂冰火兩重天:鋪主大都過著奢華的生活,家里擁有仆人、丫鬟、廚師等雇傭人員,出門有馬車,而鹽工們早出晚歸,勞務苦重,沸湯濺足,烈日炙肌,痛苦萬狀。直接管理鹽工者被稱作“老和尚”。“老和尚”實際上就是工頭,他們本來也是鹽工出身,卻因受到鋪主信賴享受著更高的薪金收入和與鋪主同桌吃飯的特殊待遇,進而成為鋪主的心腹。

艾青知道姚青苗已經發表過一些小說,便勸他將鹽場中鋪主和鹽工的生活作為素材寫成小說。后來,姚青苗雖然寫過一些與鹽場生活有關的散文和雜文,卻一直沒有寫出此類小說。晚年的姚青苗說:“想起艾青對我的殷切期望,不免有些愧疚。”

艾青在運城停留的時間僅有幾個月就離開了,但這段友情讓姚青苗一直難以忘懷。1996年艾青辭世后,姚青苗撰文回憶與艾青的交往,并以自己對詩人的理解,稱艾青是“中國的涅克拉索夫”,祝愿“艾青的詩魂在祖國的大地上永放光芒”!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