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綠電助飛“運城造”

來源:時間:2025-11-10

記者 朱 姝

秋日的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光伏板在陽光下鋪展成藍色畫卷,電力工程車穿梭于基建現場。

10月中旬,隨著合作建設方華潤新能源總公司一行人前來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作深度訪談調研,作為山西省13個綠電園區試點中唯一聚焦低空經濟的特色園區,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綠電園區的項目建設又向前邁進扎實一步。

如今,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綠電園區正以“能源革命+產業升級”的雙輪驅動模式,書寫著資源型地區綠色轉型的新篇章。從方案謀劃到項目落地,從能源布局到產業集聚,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用系統性思維勾勒出綠電園區建設的清晰路徑,為低空經濟發展乃至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綠色動能。

綠電錨定低空賽道

打造產業轉型新引擎

“目前運城在建的綠電園區有3個,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另外兩個不同的定位是錨定低空經濟,明確了‘聚焦低空經濟新賽道,打造航空器綠色制造高地’的發展定位。”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發展部部長周朝兵介紹道。

作為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實踐,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綠電園區的布局始終緊扣全省“差異布局、分批實施、滾動推進”的總體思路。在山西省分3批布局的13個綠電園區試點中,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憑借獨特的產業基礎,明確了以低空經濟為定位的綠電園區建設方向,與絳縣的鑄造產業綠電園區、萬榮的液體燃料綠電園區形成互補發展的“1+2”推進格局。

這一差異化定位,使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綠電園從建設之初就具備了不可替代的產業辨識度。同時,這一定位的背后,是政策機遇、產業需求與區域優勢的深度契合。

政策東風為定位提供根本遵循。國家“雙碳”目標推動下,綠電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要素,而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期。山西省順勢而為,分3批差異化布局13個綠電園區試點,明確鼓勵結合地方優勢打造特色產業載體。據周朝兵介紹,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緊抓政策窗口,將綠電園區建設與全省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示范項目征集政策銜接,既響應能源革命要求,又承接新興產業風口,形成政策疊加效應。

產業特性與綠電供給形成天然契合。低空經濟已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低空經濟涉及眾多高新科技領域,有效促進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三大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培育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一是汽車裝備制造產業積極拓展低空經濟整裝航空器零部件配套領域,同時增強對低空經濟裝備制造的支撐能力;二是銅基新材料產業以北方銅業為核心,重點布局低空經濟所需的輕量化、高導電、高導熱銅基新材料,有效滿足低空飛行器對市場高端銅基材料的需求;三是電子信息產業產品可廣泛應用于低空飛行器的感知、通信、能源管理與人機交互系統等方面。

培育發展低空經濟產業已經成為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破局之鑰。

“選擇低空經濟作為綠電融合的載體,是因為航空器制造對能源成本和綠色屬性的雙重需求極為迫切。”周朝兵解釋道。

數據顯示,航空器零部件制造的電力成本占生產成本的15%以上,而歐盟等高端市場對產品的綠色溯源要求日益嚴格。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綠電園區的建設,正是要通過電價優勢和綠證保障,破解低空經濟發展的雙重瓶頸。

綠電直連+就近消納 

構建綠電生態

自今年9月綠電園區建設獲得批復以來,一個多月的時間,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馬不停蹄推進項目落地。

“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構建綠色低碳綠電園區為目標,利用‘集中式綠電直供+分布式就近消納’等創新發展模式,滿足出口型企業的綠電需求,打造出口型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生態的綠電園區。整個項目的建設依負荷情況同步進行,預計在2027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產。”周朝兵說。

綠電園區建設一方面針對亞新科工業技術(運城)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出口歐盟的綠電需求,以“綠電直供”方式考慮建設37MW屋頂光伏,年發電量0.39億千瓦時。

“亞新科目前現有負荷6MW,年用電量0.4億千瓦時,隨著規劃新增負荷,終期規模達到16MW。預計明年12月,新增屋頂光伏將完工。”亞新科辦公室負責人說,“屆時,電費將由原來每度電6毛錢降低至每度電5毛5左右,加上歐盟征收的碳關稅,綜合每度電成本下降3到4毛錢左右。不止電費降低,對于出口占到30%的企業來說,綠電直連將為我們未來出口帶來重大便利。”

綠電園區另一方面建設新增負荷183MW,配套新能源共計360MW,其中園區規劃風電200MW、集中式光伏100MW、分布式光伏60MW,配套兩座110kV綠電專用變電站。

“這部分建設正在資源排查階段。目前,集中式光伏建設初步選定在夏縣廟前鎮,預計風電的100MV選在鹽湖區、100MW選在平陸縣。”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發展部能源管理科段黎璽介紹道,“分布式光伏建設方面已完成19.92MW分布式光伏、10MW/20MWh儲能及相關配套綠電直連高壓線纜、微電網等建設項目可研批復,目前正處于設計施工階段。”

據悉,此次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綠電園區項目總投資為15.44億元,其中風電8億元、光伏4.8億元、輸變電工程1.44億元、新型儲能1.2億元。

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綠電園區建成后年用電量約12.08億度,其中自發綠電5.65億千瓦時,綠電交易0.994億千瓦時,綠電消納比例超55%,碳排放因子僅0.3503kgCO2/kWh,綠電直連部分到戶均價約為0.4053元/kWh,綜合到戶均價約為0.4597元/kWh,顯著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

據介紹,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為綠電園區建設配套零碳園區與綠電溯源服務平臺。

其中,零碳園區通過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能源智慧管理平臺搭建、雙碳大腦平臺等方式,打造零碳示范園區。綠電溯源服務平臺的打造,則是針對園區內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外向型企業,集成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記錄企業從發電到用電全過程信息,實現綠電信息的透明化和可驗證性。

創新的不僅是供能模式,更有建設運營機制。園區以運城空港開發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主導,同華潤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成立平臺公司,負責綠電園區的建設運營。這種模式既發揮了政府在規劃布局、政策保障上的優勢,又借助央企的資金實力和技術經驗加快項目推進,實現了“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

綠電磁場效應 

吸引高端項目

綠電園區的建設,正在產生明顯的產業“磁場效應”。憑借獨特的能源優勢和產業定位,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吸引一批低空經濟領域的高端項目簽約落戶,實現了綠電供給與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

園區將重點吸引面向國際市場的低空經濟零部件制造商、整機集成商和研發平臺落戶,打造從原料加工—無人集成制造—精準場景應用整條產業鏈。

目前,園區內已簽約和正在洽談的多用途無人機集成制造項目9個,總投資92.1億元,產值約62.2億元,用電負荷46.6WM,其中:已簽約項目3個、意向洽談項目6個。

在區域發展層面,綠電園區將成為運城“低空經濟示范區”的核心支撐。通過綠電賦能,運城的低空經濟產業將實現從“零散布局”到“集群發展”的轉變,與周邊的機場、物流基地形成聯動發展格局,打造低空經濟產業集群。同時,園區的綠電交易平臺將與全省乃至全國的綠電市場互聯互通,成為山西綠色能源輸出的重要窗口。

對于企業發展而言,綠電園區帶來的不僅是成本優勢,更是發展優勢。隨著全球綠色貿易壁壘日益嚴格,綠證已成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綠電園區建立的完整綠電溯源機制,將有效解決出口企業的綠色認證需求,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

除了在產業聚集方面的經濟效益,綠電園區還具備社會效益。綠電園區項目建設利用清潔高效的新能源代替傳統燃煤發電,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2.6萬噸。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