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1-07
一級健康管理師 王水成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立冬是進補的最佳時節,這個時候人們需要適當食用一些熱量高的食物,如肉類、豆類、薯類等,以幫助人體增強抵御嚴寒的能力,同時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飲食掌握“三多”原則 降火多吃白色食物。立冬后北方大部分地區開始供暖,室內干燥的空氣容易讓人上火,這時可多吃一些白色食物。中醫認為,白色食物最能防燥熱。做菜時,可以選擇白蘿卜、白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等。其中,白菜、蘿卜功效最好,可謂是最經濟實惠的補品了。腸胃寒涼的人在冬季不要生吃蘿卜。
御寒多吃牛、羊肉。吃牛、羊肉可御寒。怕冷的人可多吃胡蘿卜、芋頭等富含無機鹽的根莖類蔬菜,以及海帶、紫菜、菠菜等含碘食物。
提高免疫力,多吃蛋白質。這段時間要多補充一些優質蛋白質,大豆中蛋白質含量最高,魚、蝦、肉、雞蛋、花生、核桃中蛋白質含量也很豐富。
順應自然早睡晚起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早睡可以保存陽氣,使身體保持溫熱,晚起可以補陽氣。
越冷越要多喝水 冬季氣候干燥,空氣濕度小,更應補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濃稠度就會升高,容易出現血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天多喝點水還能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運動選在下午三四點 冬天不但寒冷,而且污染嚴重,尤其是早上太陽沒出來前。冬天運動時間最好選在太陽出來之后,下午三、四點鐘最為適宜。
熱身時戴上口罩 運動會讓呼吸加快,再加上冷空氣的刺激,很容易引起哮喘。剛運動時可多穿點衣服,戴上口罩,等身體慢慢發熱后,再脫掉衣服和口罩。冬季建議選擇慢跑、快走等有氧運動,力量運動要少做。
運動后喝點熱糖水 冬天運動完要做拉伸,喝點熱糖水,運動后半小時洗個熱水澡。有慢性病的人運動時出現不適,要趕快去醫院就醫。
立冬過后寒風凜冽,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這個時候大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注重防寒保暖 在冬季,人們如果不能及時增添衣被,就會感受寒邪,導致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冬季防寒非常重要,在添減衣物的同時,尤需重視關鍵部位的保暖,避免因受寒而出現感冒、咳嗽等情況。
注意頭面部的保暖 外出時,戴上口罩、帽子或耳罩,以預防感冒、咳嗽、凍瘡面癱以及頭痛的發生。
注意背部的保暖 背部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是人體保護陽氣的屏障,所謂“背不寒,則全身不寒”。對于老人、兒童及慢性病患者來說,背部保暖尤為重要,穿一件貼身背心,就能防止背部受寒。
注意膝關節的保暖 有膝關節炎的患者可戴上護膝,或選擇加厚的秋褲,且不宜負重,從而保護好膝關節。
注意雙足的保暖 建議大家可在晚上9點左右用溫水泡腳,泡腳時可按摩足底涌泉穴,促進血液循環,既能御寒防凍,也能促進睡眠。需要注意的是,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15分鐘—20分鐘。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可適當縮短泡腳時間。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