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關漢卿的足跡、籍貫和作品(上)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06

□關英才

1959年蒲劇電影《竇娥冤》劇照,蒲旦宗師王秀蘭飾竇娥。 (資料圖)

關漢卿是中國戲劇的奠基人,世界文化名人。對他一生飄忽不定的足跡、籍貫與豐碩作品的研究,是客觀公正講好其故事、探索其藝術成就、探討其思想深度和人生高度的關鍵,更能讓這位享譽天下的文學巨匠光照文壇、滋養民心,助力社會文明進步。


1959年蒲劇電影《竇娥冤》劇照,蒲旦宗師王秀蘭飾竇娥。 (資料圖)

足跡尋蹤

關漢卿出生在金代末期,名關睢,字漢卿。為什么關睢沒有叫起來,漢卿反而叫響了世界,有些論者認為,他出生在少數民族統治時代,叫響漢卿有懷念大漢、反抗當朝的意思。

關漢卿是關公第45代孫,出身書香門第,父親關季元是金代一位不見品級的文墨小吏,伯父關叔元是一位醫術不錯的鄉間醫生。關漢卿幼時,家里全力支持他讀書科考,希望他金榜題名、從政為官。他也從小埋頭讀書,積累了深厚的詩詞歌賦功底。

一次,五龍峪村給龍王爺獻演一臺木偶戲,報答其一年風調雨順的恩德,請關季元為戲臺撰寫一副對聯。關季元因身處亂世、胸中郁悶,竟將此事忘得一干二凈。關漢卿在旁聽說了此事,怕誤了人家演戲,便偷偷寫了一副聯“雖然猴猴蛋蛋;倒也熱熱鬧鬧”給五龍峪村送去,說是父親讓他送的,不料此聯廣受贊賞。關季元得知真相后,對兒子小小年紀竟有這樣的學識而感到很是高興。關漢卿也是一心想通過科舉入仕實現人生抱負,然而生不逢時,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打來,直抵中都,金朝危在旦夕。原來的768萬戶人家,銳減至100多萬戶。兵荒馬亂,戰火狼煙,關漢卿的科舉夢被徹底粉碎,他再也無法“一心只讀圣賢書”了。

面對蒙古大軍來犯,身為金朝小吏的關季元只得逃離故鄉,跑到汴京(今開封),關漢卿和伯父關叔元留在了故鄉。當時戰亂中瘟疫流行,醫德高尚的關叔元便帶著關漢卿在難民處搭起草棚,支起一口鍋,采來黃連、黃芩、連翹、蒲公英等熬成藥湯,為百姓清熱解毒、療治疾病。關漢卿也因此學得了一身醫術。

戰亂過后,關漢卿的母親、伯父又讓他開始準備科考,但元代一直沒有開科考。關漢卿雖滿腹經綸,卻也無處施展。閑暇時,他常到龍巖寺看鑼鼓雜戲,到運城池神廟看戲。一次,戲臺上演《關大王戰蚩尤》,該劇中,因鹽池水流銳減,難以生鹽,有人說是蚩尤作亂所致,人們便編排了關公戰蚩尤的情節。關漢卿熟讀三國,認為關公是漢末人,蚩尤是上古先民,加上鹽池本是蚩尤的地盤,戲中對蚩尤的指責與史實不符,讓自己的圣祖關公打敗蚩尤,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便跑到后臺對戲班主說明情況。戲班編劇石君寶說,不演能行,但戲班急排新戲,便邀請他寫一出,并提議寫關公的“忠義仁勇”。于是,關漢卿在家鄉第一出戲就寫了《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演出后一炮而紅,也讓他從此走上了戲劇創作之路。

因《關大王獨赴單刀會》,關漢卿名聲大振,并隨戲班走向了當時元雜劇最早的繁盛活動中心——平陽(今臨汾)。在這里,他融入燕爾巷,融入散樂大行院,融入雜劇演藝圈,成了“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去平陽的途中,他曾路過聞喜,祭拜了裴晉公祠,演出時到過介休,了解了尉遲敬德,這些都令他記憶深刻,成為他后來創作劇目的素材。在平陽,他目睹了漢人蘇公式洋洋得意騎在馬上為蒙古軍運送物資,十分氣憤,創作了《關張雙赴西蜀夢》,痛斥殘害張飛的內賊,為冤死的英雄鳴屈叫冤。

在平陽停了不久,關漢卿第三程又去了汴京。一種說法是因為戰亂平息后,他父親在汴京站住了腳,叫他去讀書備考。另一種說法是,因薛文輔嫉妒他才高壓人,被誣告“惦念大漢,壯懷英烈”而被迫前往。去汴京途中路過澤州,關漢卿聽說一家出了三位狀元,創作了狀元戲《狀元堂陳母教子》。然而,抵達汴京后,蒙古兵再度逼近,金哀宗出逃自盡,城中百姓流離失所,關漢卿也難以立足。

第四程,關漢卿去了河北安國伍仁村。安國是藥都,素有“草到安國始為藥,藥到祁仁方生香”的美譽。在一位藥材商的引導下,他和伯父在安國伍仁村落腳。剛到伍仁村,關漢卿就憑借醫術救回一位被誤認為死亡的難產婦女。眾人都夸贊他是神醫,從此尋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他的伯父和藥材商合伙經營,在伍仁村買地建房,暫住了下來。因伍仁村藥王廟年年都唱戲,關漢卿唱得好,很受歡迎,這里也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也因此有了關漢卿是祁州人的說法。

關漢卿第五程便是北漂燕京(即大都),進入創作鼎盛期。他結識了眾多名家、大師,于是牽頭成立了玉京書會。在書會里,楊顯之創作了《鄭孔目風雪酷寒亭》、石君寶創作了《李亞仙花酒曲江池》。在戲友們互相激勵下,關漢卿創作了《鄧夫人苦痛哭存孝》《尉遲恭單鞭奪槊》等戲,在京城走紅。后在文友建議下,關漢卿以裴度為原型,創作了《山神廟裴度還帶》。同時,還寫了《溫太真玉鏡臺》《錢大尹智寵謝天香》《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望江亭中秋切鲙》等。在大都的戲劇舞臺上,關漢卿風光無限,這也讓“關漢卿是大都人”的說法流傳開來。

雜劇界淪為權貴走狗的葉和甫嫌關漢卿劇本文辭尖銳,多次勸他將文辭改得圓滑些,還奉命收買關漢卿誣陷他人。關漢卿嚴詞拒絕,并以“去南方游逛”為由而脫身。

關漢卿第六程游歷了蘇州、杭州。他在杭州看到一本《列女傳》,書中記述了漢時一位孝婦被冤枉的事:這位孝婦每天侍奉姑姑很是周到,但姑姑不想拖累侄女便自縊而亡。姑姑的女兒卻誣告孝婦虐殺自己的母親。官府偏聽輕信,處死了孝婦。那件事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新太守得知緣由,便到墳地祭奠孝婦,為她另修新墓。老天便下起了大雨,莊稼也連年豐收。人們還傳說,孝婦名周青,她死之前,用車載了十丈竹竿,上面懸掛著五尺白布幡,發誓說:“我若有罪,一刀砍下,血便順流地上;我若冤枉,血會逆流,濺紅布幡?!毙行毯螅篂R紅了布幡。

關漢卿被這件事觸動了,便結合自己看到的大小貪官的丑行,以及被冤枉良民的遭遇,創作了《感天動地竇娥冤》。這出戲是他對世道、對人生絕望的吶喊,一上演就久唱不衰,一直唱到今天。此后,關漢卿又在杭州寫出了《劉夫人慶賞五侯宴》《杜蕊娘智賞金線池》兩出彰顯思想高度的好戲。

晚年的關漢卿想回河東老家奈何無力返回,最終回到了河北安國伍仁村,唱著“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去了!一代戲劇宗師走完了他的人生歷程,靜靜地躺在了磁河邊。

關漢卿去世700年后,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將其列入世界七位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創作了68出劇作,比世界有名的大戲劇家英國的莎士比亞多了30出,比法國的莫里哀多40出。他的作品,100年前就流傳到法、美、英、德、日等國。蘇聯人民藝術家、普希金話劇院總導演彼德洛夫,在紀念關漢卿戲劇創作700年紀念大會上說:“關漢卿的戲劇作品是全人類最美好的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1958年6月29日,關漢卿戲劇創作700年紀念大會在北京舉行。主辦者是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出席大會并講話,應邀出席大會的還有各國駐華外交使節,以及在北京的外賓。紀念大會主席團由郭沫若、田漢、夏衍、梅蘭芳、周揚等名家組成。紀念大會由時任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文聯主席郭沫若主持。他作了《學習關漢卿,超過關漢卿》的主報告,田漢作了《偉大的元代戲劇戰士關漢卿》報告,鄭振鐸作了《中國人民戲劇家關漢卿》報告。

同期,世界文化名人、中國偉大的戲劇家關漢卿紀念展覽在北京開幕。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關漢卿戲劇活動文獻文物、劇本劇照和研究關漢卿著作的學術論文。北京等許多城市1500多個劇團用100多種不同的戲劇形式,同時上演關漢卿的劇作。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公演了田漢的新作《關漢卿》,正在北京參加現代戲匯報演出的江蘇錫劇團、福建省實驗閩劇團及中國京劇院、中國評劇院、北京京劇團等20多個劇團演出《竇娥冤》《救風塵》《血手印》《五侯宴》《調風月》等名劇。中國郵電部發行了紀念郵票一套,包括4分的蝴蝶夢、8分的關漢卿像、20分的望江亭等。

關漢卿被譽為“世界文明瑰寶”,彰顯了其在戲劇界的高深地位和深遠影響。

籍貫辨析

關漢卿的籍貫,歷史上有3種說法:最早的是元代鐘嗣成著的《錄鬼簿》。書中說他是“大都人”,以及元末熊自得著的《析津志》一書中說他是“燕人”。因“大都”和“燕”都指北京,所以這兩種說法可以歸為一種說法。第二是清乾隆二十年編纂的《祁州志》中,說他是“祁州人”(今河北省安國縣)。第三是《解州全志》《山西通志》《元史類編》中記載,關漢卿是山西解州人。

《錄鬼簿》《析津志》都說關漢卿是大都人。因為它們成書時間早,這一說法就被暫做權威性肯定,并被各處引用。但細讀《錄鬼簿》《析津志》,會發現這兩本書存在諸多錯誤,其中明顯的錯誤有4處:

其一,把好多人的籍貫記錯。將曹光輔和曹元用混為一人,曹元用是山東汶上人,曹光輔揚州人,二人身份截然不同,《錄鬼簿》卻將二曹不分;李好古是西平人,卻記為東平人;孔文卿是江蘇溧陽人,卻記為山西平陽人。因此關漢卿出生地的記載,也讓人不能信服。

其二,《錄鬼簿》作者在后記中坦言,書中記載是其朋友陸仲良從吳克齋先生那里取來的,他本人并不了解這些出處,只是抱著“聞則必達”的態度記載下來;關于“關漢卿是大都人”其“未知其詳”,材料也“不知出處”。

其三,眾所周知,關漢卿的代表作是《竇娥冤》,但《錄鬼簿》竟將“竇娥冤”遺漏了,《析津志》竟把關漢卿列入“名宦”欄目,更是與關漢卿沒做過官的史實相距過遠。

其四,從關漢卿現存的劇作看,雜劇中反映的地點有山西、河南、山東、湖南及揚州、杭州等省市,就是沒有以大都為背景的。作家創作的作品離不開他所生活的環境和土壤,因此說關漢卿是大都人證據不足。

我們回過頭來,再剖析籍貫“祁州說”。它的依據是《祁州志》卷八《記事·雜說》中記載的一段話:“漢卿,元時祁州伍仁村人也。高才博學,而艱于遇。因取《會真記》作《西廂》以寄憤。脫稿未完而死,棺中每作哭泣之聲,狀元董君章往吊,異之,乃檢遺稿,得《西廂記》十六出,曰:‘所以哭者,為此爾,吾乃續之’。攜去,哭聲遂息。續后四出,以行于世?!?/p>

我們查閱資料發現,此說法同樣存在明顯漏洞?!段鲙洝废騺頉]有“關作董續”之說,即使是“王實甫作關漢卿續”,學術界也早已否定。至于“棺中哭泣”的荒誕說法過于離奇,也無法作為關漢卿出生地的依據。伍仁村雖有關漢卿墓,但也只能說明關漢卿客死于此,也無法證明關漢卿的出生地在河北安國。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