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1-04
■吳仕長
我常常覺得,音樂是一條回家的路。當盧江輝將軍將為家鄉原創的《愛在芮城》的詞作交到我手中時,我觸摸到的,是一顆用文字包裹著滾燙的游子之心。
作為一個福建人,我該如何詮釋北方小城的鄉愁?這個問題的答案,最終藏在了那四句重復的童聲里:“芮城的家,想家的家;芮城的家,回家的家。”同樣的文字,在歌曲的首尾兩次響起,卻因中間飽含的山水人文與詞作者對這片生他養他黃土地的深愛,而被賦予了截然不同的分量。
在構思時,我刻意讓前奏與尾聲使用完全相同的童聲朗誦。這不是創作的偷懶,而是情感的刻意留白。

歌曲伊始,孩子清澈的嗓音念出這四句時,那是尚未啟程的鄉愁,是每個游子離家時心底最原始的顫動。而在歷經整首歌的山水跋涉、情感跌宕之后,同樣的詞句再次響起,它已不再是單純的思念,而是千帆過后的確認與抵達。
這重復中的變化,恰如我們每個人對“家”的理解——出走半生,歸來時發現,家的意義從未改變,改變的是我們解讀它的深度。童聲的純粹,在這里成為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從簡單到豐富、從出走到回歸的完整心路。
作者的詞作,是家書,是鄉戀,更是一部微縮的芮城風物志。條山蘋果香,祥塔披煙霞,黃河岸畔的莊稼,西侯圣火的文明……這些意象在作者筆下鮮活起來,而我的任務,就是為這些文字找到合適的聲音歸宿。
我選擇用最質樸的旋律線條,來承載最深沉的情感。當唱到“條山腳下,蘋果凝香”時,音符是輕盈的、帶著果香的;當轉向“黃河岸畔,輕紗盈望”時,旋律便如黃河水般舒展流淌。
特別在間奏處,我加入了嗩吶。這個決定,源于我對這片土地的重新理解。在福建閩南,我們會用南音訴說離愁;在山西,唯有嗩吶一響,才能喊出黃土高坡的魂魄。當嗩吶聲撕裂長空,所有壓抑的情感瞬間釋放——那不是技巧的炫耀,而是鄉愁的迸發,是游子心中那聲最深的吶喊。
直到今年9月,當我真正站在芮城的土地上,才明白之前的創作,不過是在地圖上描摹遠方。
在詞作者的安排下,我走進了他筆下的“大河仙境”。站在條山腳下,我才懂得“凝香”二字的分量;面對黃河,我才理解“輕紗盈望”的柔情。但這些風景的觸動,都比不上一個瞬間,我見到作者九十多歲的老母親。老人家的一個眼神,一句叮嚀,讓我瞬間理解了什么是“夢中老去的爹和媽”。
身邊的人告訴我,他在家時每天都為母親做飯。每逢天氣晴好,他便會駕駛那輛“親子代步車”,那也是老母親的專屬座駕,載著母親四處去轉轉看看。這讓我不禁感慨:藝術最動人的,從來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這種將深情融入日常的質樸。那一刻,我真正讀懂了歌詞背后的重量——鄉愁,不只是地理的遙望,更是血脈的守望。
9月28日,站在“四季村晚”的舞臺上,面對著現場的芮城鄉親,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作者就坐在臺下。演唱時,我望著他的眼睛,突然產生了一種奇妙的代入感。在那一瞬間,我不再是歌者,而是化身為離鄉多年的游子,正對著生我養我的土地傾訴衷腸。這種體驗,是錄音棚里永遠不會有的。
歌唱是二度創作。而我相信,《愛在芮城》這首作品,正是在我站在芮城的土地上,面對芮城的人民傾情演唱時,才真正完成了它的生命歷程。藝術從來如此,它需要在真實的土壤里生根,在共鳴的空氣中開花。
作為曾經的軍人,我深知“家國”二字的重量。詞作者常謙虛地說:“我文根雖淺,但我鐘情文化,熱愛文化,誰熱愛文化,我就熱愛誰?!边@句樸實的話,道出了一個真諦:文化的本質,是愛與傳承。
通過《愛在芮城》的創作,我深深體會到:真正的藝術,從來不是閉門造車的產物。它需要創作者打開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去體驗,去愛。對于一個創作者來說,最幸福的莫過于找到一座可以終身挖掘的文化寶礦。對我而言,芮城就是這樣的存在。
如今,雖然相隔千里,但每當旋律響起,我就仿佛回到了那片深情的土地。音樂就像一座橋梁,不僅連接著福建與山西,更連接著游子與故鄉,連接著每一顆熱愛這片土地的心。
《愛在芮城》的創作,于我而言是一次文化的洗禮,更是一場情感的修行。它讓我明白:最好的音樂,不是從琴弦上流淌出來的,而是從心里生長出來的。
如果說《家在芮城》是我對這片土地的初識,那么《愛在芮城》就是我與這片土地的深情相擁。這個過程,恰如歌詞所寫——從“想家的家”到“回家的家”,完成的不僅是一段旋律,更是一個南方人對北方土地從陌生到熱愛的完整歷程。
藝術之路漫漫,但有幸通過音樂與這片土地結緣,與這里的真情相遇。這或許就是創作者最大的幸?!谠忈屗说泥l愁時,也找到了自己心靈的故鄉。
(作者系一級詞曲作家、退役軍人,現任唱響福建組委會主席、唱響福建藝術團團長。代表作包含《豐碑頌》《唱響鼓樓》等,累計創作歌曲2000余首。)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