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高高擎起河東文化的大旗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30

趙戰生

黃河,偉大祖國的母親河。她千萬年奔騰不息,源遠流長,用無與倫比的甘甜乳汁,孕育了中華彪炳世界的亙古文明。

在大河之東,母親之河張開雙臂,擁抱八縣(市),徜徉七百里,催生滋養了德孝、禪讓、火種、農耕、繅絲、盬鹽、道教、忠勇、祭祀等包羅萬象的古代文明,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淵藪”。

如此眾多的文化符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猶如滿天星斗,熠熠閃光,璀璨夜空,為人類步入不同階段的文明社會,賦能提速,作出了不可或缺的巨大貢獻。

為了賡續文脈,傳承優秀,踔厲復興,我們有必要做一番功課,將散見的合浦之珠,穿成手鐲、項鏈,美麗人生,光鮮前行。這就須有一條紅線,串聯起時空隧道,歷史見證;歷歷簡牘,河東文明,使其不斷發揚光大,成為永恒的河東記憶。

這條紅線非河東文化莫屬。

上 篇

河東自古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堯初都蒲坂,后遷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上古“三賢王”皆發軔、興盛于河東,并由唐堯肇立禪讓制度。所謂“禪讓”,就是天子擇賢而立,自動遜位,彰顯了天子虛懷若谷,讓賢安天下、富萬民的博大胸襟。這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首義之舉,在全世界絕無僅有,影響巨大,順應民心,堪稱仁政觀止。

堯天舜日,是古代人心目中最為美好的社會藍圖。堯,陶唐氏,名放勛,系氏族部落聯盟領袖。他敬天恤民,設官掌管時令,制定歷法,使域內六畜興旺,五谷豐登,百姓安居樂業;他老之將至,即以天下為重,選賢任能,禪讓于舜。

舜,姚姓,有虞氏,名重華,以德孝之身,名傳遐邇。他端坐盬池瑤臺之上,撫五弦琴而歌《南風》:“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彼男哪钅畹?,不是自己的生死安樂、榮華富貴,而是普天下百姓的福祉安康。

流年似水,高光易逝。舜依照循例禪讓于禹。禹,姒姓,名文命,亦稱大禹、夏禹,曾鑄造九鼎,以象天下。禹的最大功績在于治水,使江河歸道,湖海安瀾?!叭^家門而不入”,是他克盡厥職、公而忘私的歷史形象寫照,流傳千古。

堯、舜、禹聯袂治世,功德圓滿,把仁德博愛、敬事創業的種子,撒遍河東大地,生生不息,不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形成了山河壯麗、代有精英的人文勝景。

火,是人類先祖告別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的神來之物。始則得之于山野天火,但火種不易保存,難以為繼。直到古魏西侯度的“人疙瘩”上,出現了最早的人工火種,開啟了人類進化的新紀元。

經現代考古學專家的發掘、考證,西侯度人工用火的遺跡,一下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推論到了243萬年以前。而后世希臘神話津津樂道的普羅米修斯及雅典娜的“盜天火”之說,則相形見絀,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民以食為天。遠古時期,人類先祖靠漁獵、采集獲得食物,雖然時有驚喜,但很難維持長久。億萬斯年之后,人類學會了豢養家畜、種植農作物,生活才有了質的飛躍。

在河東地域,首創農耕文明的,當數“農神”后稷。后稷名棄,相傳帝嚳的長妃姜嫄,因踩踏了巨人的足印而生下了棄。為何取名棄?緣于他出生時并非人形,而是一個渾圓的大肉球。姜嫄覺得晦氣,令人將肉球丟棄在荒野,任其自生自滅。

誰知在一群天鳥的護佑下,肉球破裂,里面一個胖乎乎的男嬰手舞足蹈,像哭又像是笑,憨態可掬。人們把他抱回交給姜嫄,姜嫄這才轉悲為喜,傾注了全部的母愛,將兒子撫養成人。這也使棄后來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是早期母系氏族社會的直觀反映。

棄自幼對農作物有一種天然的愛好,他把豆子、高粱的種子埋進土中,時常細心觀察它們生長的狀況,逐漸掌握了其種植規律。長大后他不僅熟知土地,勤于耕耘,且不違農時春播秋收,收獲頗豐。他把自己的一套農藝傳遍十里八鄉,教民稼穡,被奉為“農神”。

堯帝聽說了棄的故事,任命他為“農師”;舜帝繼位后,授予棄為“農官”,并將他冊封到邰地(今陜西武功縣境)。在這里,棄帶領百姓開墾荒山,廣植阡陌,使山上林木旺盛,荒野谷物蔥蘢。人們為了銘記棄的偉大功績,尊稱他為“后稷”?!昂蟆钡囊馑际蔷酰梆ⅰ眲t是指糧食作物。

棄積勞成疾,落葉歸根,逝于稷王(今山西省聞喜縣稷王山北),人們將他葬在“都廣之野”。這里乃一處人間仙境,相傳天梯“建木”就生長在這里。后來各地還興建了多座“稷王廟”,世代供奉這位“衣食父母之神”。

百里鹽池像一面巨大的天鏡,鑲嵌在河東腹地。自遠古以來,它就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盬鹽資源,給生活在河東的廣大百姓,帶來了有滋有味的美食,稱羨于世。

眾所周知,古代的調味品主要有二:鹽與梅。鹽主咸,梅主酸;有鹽則興,無梅則無傷大雅。為了奪取鹽池,歷史上發生了多次戰爭,最著名的當數涿鹿之戰。

這是黃帝與蚩尤為爭奪鹽池而發生的一場決戰,結果是黃帝大獲全勝,蚩尤身首異處,血染盬池。很明顯,這是兩大氏族部落之間的生存興衰之戰,并非個人恩怨引起。

然而有史料記載,古涿鹿縣在河北省西北部,涿鹿大戰即于此發生。竊以為此論存疑。

《太平御覽·尚書刑德考》對“涿州”的解釋是:墨刑在面稱黥,在額稱涿鹿。“涿鹿者,笮人顙也?!编嵭靼椎刂赋觯骸颁寐棍艚韵鹊扼袀?,墨布其中,故后世謂之刀墨之民也。”

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發生在河東的涿鹿大戰,是以一群戴罪自贖的刑徒為主要戰力的爭奪戰。當然無論誰勝誰敗,都難以抹掉盬池的爍爍其華,更難以阻隔“南風”的徐徐吹拂,鹽花阜民。

根深蒂固、舉世無雙的河東鹽文化,光耀神州,給國家帶來了繁榮昌盛,給人民帶來了綿綿福祉,功莫大焉。

山東一人,是謂“文圣”孔子;山西一人,則謂“武圣”關公。歷代帝王為了穩坐龍椅,永葆自己的江山牢固,把關公當作一面金字招牌,不斷加封晉爵,使他由人而神,成了端坐在廟堂里的泥塑金身。

其實,關公最具真金白銀價值的,只有一個身份——扶漢人物。在三國有名有姓的400余眾中,能勝此盛譽的,絕無僅有,唯關公一人而已。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許多人都想建功立業,扶漢揚名,而少不更事的劉協,卻是位“扶不起的漢獻帝”。但他畢竟是名正言順的小皇帝,可利用的政治價值很大。于是乎,漢丞相曹操便“挾天子以令諸侯”,拿他做了許多的大文章。

劉備系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血統純正,但實力不濟,常常以淚洗面,慨嘆天不佑人。

關公以其逸群絕倫的仁義忠勇之魂,樹起了獵獵飄揚的關公文化大旗,成為河東的自豪與驕傲。

下 篇

名門望族是封建王朝不可或缺的顯著標志,彰顯著一個時代的興衰榮辱。歷數前朝古代,鮮有超越“天下第一”河東裴家的。

祖籍河東聞喜裴柏村的裴氏家族,自魏、晉而興,歷六朝而盛,至唐達到輝煌的頂峰,先后有59人為宰相,59人為大將軍,其余冠冕不可勝數。故韓愈說:“自魏、晉以來,世為名族,支分派別,各成大家。”

作為鄉賢的涑水先生司馬光,更諳悉本地的人文歷史,揮筆斷言:“聞喜,士大夫之林藪也?!倍未盼倪\動領袖歐陽修,慧眼識珠,對聞喜裴氏家族的評騭為“天下無二裴”。

裴度,是裴氏家族中的佼佼者,他以大唐宰相的身份親臨前線,指揮平定了吳元濟之亂,厥功至偉,時人為其樹起了一通煌煌于世的“平淮西碑”。此碑的價值,不在于碑體的大小,而在于文化的厚重,“三絕碑”是它的文化符號。所謂“三絕”,一是碑主乃唐之“中興賢相”裴度;二是碑文系唐之文壇宗師韓愈所撰;三是書寫者祁寯藻為清代帝師。

在中華烝烝皇皇的碑碣叢林中,“三絕碑”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熠熠生輝,成為河東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

書法,系藝苑奇葩,國之瑰寶。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名人輩出,繁花似錦,至晉代形成新的鼎盛。“書圣”王羲之于東晉永和九年(353年),邀約諸多名士列坐溪畔,以曲水流觴高吟低唱,由此誕生了書法至寶《蘭亭集序》,名垂古今。

王羲之年少時曾師從衛鑠學書,長大后書藝精進,自成大家。衛鑠即衛夫人,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女書法家,其《筆陣圖》妙論迭出,堪稱秘籍。

衛夫人祖籍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其家族盡出書法宗師,衛顗、衛瓘、衛恒三代,祖孫衣缽傳承,聳立奇峰。衛瓘工草書,出于張芝而參酌父顗之法,時人把他與索靖并稱“二妙”。衛恒善作草、章草、隸、散隸四種書體,官至黃門侍郎。衛恒的弟弟衛宣、衛庭,兒子衛璪、衛玠,亦皆以書法馳名。

歷數中國書法世家,鮮有超越河東衛氏家族的,謂其書法淵藪,實至名歸。

亭臺樓閣,向來是一方文化的地表標志。中國古代四大名樓,江南居其三,北方獨“鸛雀”。此樓之所以名垂古今,皆因大唐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而興。他的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開闊了世人的胸襟,帶來了詩的遠方。

王之渙,字季凌,河東絳州人。其幼年聰穎,弱冠能文,喜騎射,慷慨有大略,倜儻富異才,他對家鄉的最大貢獻,即是成就了鸛雀樓的盛名,譽在當代,名垂千秋。

此外,聳立于萬榮汾陰脽后土祠中的秋風樓,也因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的《秋風辭》而響徹云霄,名揚天下。斯樓高聳,攬云披虹,慣看秋風,穿越千年,“望秦”“瞻魯”,守望神州,是歷代帝王祭祀后土的風水寶地。

橋梁,是水上交通的便捷之道。千里黃河九曲十八彎,始建于戰國秦,興盛于大唐的蒲津連舟浮橋,時號“河橋”,乃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大奇觀。該橋以舟相連,鐵索牽引,兩岸各數十噸重的八尊鐵牛,穩如泰山,巋然不動,日夜守護著大橋安全。尤為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牽牛者服飾各異,相貌奇特,屬典型的胡人模樣。不難看出,這是盛唐政治寬容、民族融合的立此存照。

戲曲,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半個家當,不僅普天下老百姓喜聞樂見,連帝王將相也樂此不疲。誕生于晉南蒲州的蒲劇,俗名“亂彈”,雖然只是個地方小劇種,卻也算得上一塊彌足珍貴的戲劇活化石。

孔尚任,字聘之,號東塘,系孔子的六十四代孫。憑借一出令觀眾“嘖嘖在口,歷歷在目”的《桃花扇》,孔尚任一炮走紅,成為康熙年間名滿天下的戲劇大家??滴跛氖昵?,他應邀幫助修撰《平陽府志》,觀看了蒲劇,寫下了兩闋“亂彈詞”。其一為:“亂彈曾博翠華看,不到歌筵信亦難。最愛葵娃行小步,氍毹一片是邯鄲?!?/p>

此詞佐證了“翠華”(指康熙帝),曾親自觀看過“亂彈”,非常欣賞名伶“葵娃”的精湛表演。皇帝的贊譽價值連城,大大提高了“亂彈”的知名度,并由此刮起了一陣舞臺“邯鄲學步”的旋風。

后來,“寧看存才《掛畫》,不坐民國天下”之說法更是把“亂彈”推到了極致,達到了嘆為觀止的高度。由此,蒲劇走出了晉南,紅遍豫西秦東,風靡隴南,成為地方戲劇的佼佼者。其代表劇目《竇娥冤》擿奸發伏,石破天驚,喊出了被壓迫、被欺凌的民女的心聲,兩度被拍成電影,轟動全國;其《西廂記》沖破封建藩籬,化悲為喜,殢云尤雨,成為男女真愛的愛情經典,流傳千年,生生不息。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儒、佛、道,其三足鼎立,各富春秋。佛教,亦稱釋教,因其最高教主為釋迦牟尼而名,系舶來文化。道教則是貨真價實的“國粹”,千百年來,國人奉若神明,誠惶誠恐。

呂洞賓,又名巖,祖居古魏永樂鎮招賢里。他生而與道教有緣,傳在鐘離權度化下,羽化升仙,成為道教北方大神,俗謂“八仙”之一。

元帝順應民心,大力助推漢文化,把呂洞賓作為金字招牌,不斷加封晉級,其故居亦由祠而觀,由觀而宮。美輪美奐、壁畫精絕的大純陽萬壽宮,因地處古魏永樂鎮,又名永樂宮,不僅一躍成為東方明珠,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受到頂級青睞與推崇。

永樂宮之所以名傳天下,除了建筑雄渾奇特,兼有唐風漢韻、元代特色,更以“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的碩大神仙畫卷稱著于世。

三清殿,又名無極殿,是永樂宮內最大的殿堂,其292尊諸神《朝元圖》,畫面總達429.56平方米,氣勢磅礴,精妙絕倫,堪稱世界“東方畫廊”。

幾近三百尊天神,面目迥異,服飾鮮明,絕無雷同;三米多高的身形,一筆畫下,渾然天成,栩栩如生。純陽殿內的“鐘呂談道”圖,出神入化,無言勝有聲,精髓凝于眉目之中,堪比“蒙娜麗莎”之瞳。

20世紀60年代初,舊址處于三門峽水庫淹沒區的永樂宮,實施整體搬遷,從建筑到壁畫,構件無一遺漏,壁畫毫發無損,原汁原味安居新址,譜寫了文物搬遷史上的世界新奇跡。

仰望星空,數不盡群星璀璨,北斗明亮,光彩奪目;千言萬語,訴不完河東文化源遠流長,驚濤拍岸,新浪迭涌。欣逢盛世,河東兒女賡續文脈,重任在肩,更當砥礪中流,踔厲前行,喜迎中華復興。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