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24
建設好現代化人民城市,必須營造高品質城市生活空間。
創造性地“變廢為寶”,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空間使用效率。各地通過打造更多融入城市記憶的公共文化空間,走出了拓展城市公共空間和保護傳承歷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相統一的新路徑。這表明,城市公共空間的存量與增量并非簡單的替代關系,以文化賦能激活存量可以在化學反應中創造增量。
高品質城市生活空間,不僅是物理概念,更是治理目標。優化城市公共空間,還應該注重以更豐富貼心的服務、更可靠安全的環境吸引人。依托24小時書屋開辦藝術夜校,讓市民在業余時間有新追求、好去處;打造集直播培訓與實踐、社區閱讀、文創產品展示等功能于一體,居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多樣化文化服務。
城市公共空間,也是面向未來的發展概念,由此衍生出的“公共空間+”,為人民城市延伸出更多可能性。“公共空間+傳統農貿市場”,把“菜籃子”變成社區客廳;“公共空間+老年食堂”,以“餐飲+服務”綜合體理念助力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公共空間+書城”,通過舉辦作家簽售會、攝影展、時裝展、音樂會等活動,實現書城從圖書賣場向文化生活空間轉型。總之,從公共空間的多重功能出發,激活城市各項資源的發展潛力,有助于推動城市品質提升、治理增效,實現內涵式發展。
期盼人們擁有更多享受知識、交流思想、放松身心的好去處,讓城市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家園。
(據《人民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