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14
本報訊(記者 游映霞)近日,國家文物局、國家林草局、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公布第一批“國保單位·古樹名木”協同保護名錄,全國28處文物與古樹共生的活態景觀入選。運城舜帝陵廟及其“活柏抱死柏”“連理柏”特色古樹名列其中。
古樹名木是與文物互為印證的“活文物”,更是中華文明延續性的生動證明。此次入選的28處保護對象呈現“南北均衡、特色鮮明”的分布特點。其中,北方多地以古樹與古建筑承載中原文化根基,運城舜帝陵廟便是典型例證。
舜帝陵廟“活柏抱死柏”及“連理柏”協同保護對象,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舜帝陵廟和樹齡約4000年側柏“活柏抱死柏”“連理柏”。陵廟內古柏成群,與殿宇、碑刻相映成趣,形成建筑與古樹聯動的文化景觀群落,成為研究舜帝文化的重要史料和依據。
在舜帝陵廟的古柏奇觀中,“活柏抱死柏”最為動人。一株枝繁葉茂的新柏緊緊包裹支撐著枯槁古柏,“死柏不倒、活柏相擁”的景象已持續千年,古往今來人們視其為舜帝“孝感天地”精神的化身。活柏象征生生不息的傳承,死柏代表不朽的圣德,二者相依構成跨越時光的精神圖騰。與之齊名的“連理柏”則以枝干纏繞的姿態,成為忠貞愛情的文化象征,被民眾親切稱為“夫妻柏”。此外,“子孫柏”“五子登科柏”等古樹各有傳奇,與陵廟建筑共同構成四季有景的文化空間。
舜帝陵據載由大禹選址定陵,陵寢嵌有明萬歷年間“有虞帝舜陵”石碑,建筑群歷史可追溯至唐開元二十六年,歷經元末戰火、嘉靖地震等劫難后,于明萬歷年間復建留存。作為國家AAAA級景區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內博物館通過文物文獻生動講述舜帝“制五常之教”“撫琴作《南風歌》”的故事,而“五子登科柏”的五枝分杈形態,更成為家長寄托期許的文化符號。
此次運城舜帝陵廟入選協同保護名錄,不僅強化了古樹與古建筑的整體性保護,還讓蘊含其中的德孝文化與生態智慧在新時代煥發新生。隨著協同保護機制的落地,這些千年古柏將繼續守護文脈、見證傳承,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的重要紐帶。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