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以“雙輪驅動”繪就高質量發展生態畫卷

——我市推進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述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10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辦)

經濟體制改革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密不可分。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應有之義。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然要求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2024年以來,我市緊扣經濟體制與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雙主線”,成立了由19家市級部門組成的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錨定“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攻堅、全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力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不斷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以改革之力破解發展難題,以生態之筆勾勒幸福圖景。

統籌重點領域改革

夯實發展根基

在推進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專項小組聚焦國資國企改革、民營經濟發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多項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成效顯著。持續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目前已完成85%以上主體任務。同時,全面完成監管市屬企業管理層級、法人層級壓減工作,并制定《運城市市屬企業員工招聘管理辦法(試行)》,構建起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用工體系。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積極推薦優質民營企業申報各類資質。其中,亞寶藥業、大禹生物等9家企業申報民營科技領軍企業,千岫制藥、新泰恒信納米材料等7家企業申報民營科技新銳企業。截至目前,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數達352家,躋身全省第一方陣,規范化股份制改造工作領跑全省。今年1月至7月,全市民間投資完成368.34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7.5%,同比增長14.5%,兩項指標均位列全省第一,民營經濟“主力軍”作用持續凸顯。

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縱深推進。不斷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基礎性制度,扎實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推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地見效,為市場主體營造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

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穩步落地。完成消費稅改革意見征求反饋工作,開展留抵退稅全流程管理,順利完成2025年度省下達的置換存量政府隱性債務專項債券化債資金支出任務。同時,全市存款保險風險差別費率平穩運行,民營小微企業信貸實現較快增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提升。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改革創新做法被《山西改革信息》采納推廣。自助政務服務超市建設成效顯著,已完成15個街道、93個鄉鎮級網點建設,實現既定覆蓋目標,企業群眾辦事更便捷。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激活發展動能

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布局上協同發力,產業發展活力不斷提升。

完善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統籌發展機制,做強特色產業。召開鎂產業政金企對接會,現場達成7項合作,簽約金額達9.6億元。同時,積極籌備國家鎂業大會,推動鎂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兩化融合貫標,全市兩化融合貫標企業數量位居全省前列,亞寶藥業榮獲“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成為山西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藥企。

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打響農業品牌。運城蘋果、臨猗蘋果成功入選2025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百強榜,萬榮蘋果入選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產品;新絳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績效評估,并被推薦為典型案例,農業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

完善產業鏈專業鎮機制,壯大產業集群。打造形成“3+14+N”專業鎮梯次培育格局,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1月至8月,全市10家工業類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98.4億元,同比增長8.9%;工業投資預計完成142億元,同比增長8.7%,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深化能源革命試點,推動綠色轉型。積極推進綠電園區試點創建,絳縣經開區綠電園區試點項目已獲批并有序推進,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綠電園區和萬榮縣綠電產業園實施方案已上報省能源局待批。持續豐富綠色能源供給,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6個項目已全容量并網,全市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69.5%。

強化創新引領,賦能高質量發展。企業首席數據官試點正式啟動,與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共建運城分中心,已促成8項產學研合作;積極推薦申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兩家;絳縣1000P智能算力中心項目完成關鍵前期工作,預計10月投入運營,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擦亮生態底色

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抓手,積極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綠色轉型、生態修復和污染防治,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筑牢生態屏障。2025年共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點項目274個,截至8月底,251個項目已開工,開工率91.6%,完成投資172.7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78.2%;168項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率達98.5%,10個省級工業園區及4個省政府認定的化工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均實現達標運行;萬元GDP用水量降幅達24%,超額完成“十四五”末省定18%的任務;中心城區山水城融合發展規劃基本編制完成,《山西運城鹽湖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修編)(2025—2035)》已上報文化和旅游部。

推動綠色轉型,踐行低碳發展。推薦威頓水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申報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管理體系試點,山西陽光焦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試點;全面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全市綠色建筑標準執行率達100%,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加快生態修復,改善生態環境。積極開展姚暹渠綜合治理等工程前期工作。截至8月底,全市壓采地下水開采量完成比例達76%,水土流失治理任務完成全年總任務的57.1%,完成造林1.82萬畝,生態修復成效逐步顯現。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藍天碧水凈土。全市10個國控斷面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水質,優良水體比例達100%;截至8月底,納入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考核的23個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當前,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年綜合指數為4.71,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120位,優良天數達174天,同比增加12天,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

促進共同繁榮

統籌推進中心城區、縣域、鄉村協同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城鄉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深化中心城區承載能力,提升城市品質。南風廣場提升改造、堯夢公園與舜風公園功能拓展、科創文化園及口袋公園建設順利推進;地下管網攻堅行動加快實施,槐東路道路工程項目加緊征收,學苑路北延一期道路工程項目有序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租房籌集、池神廟社區等城中村改造及45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按計劃推進,城市功能持續完善。

提升縣域發展能級,激發縣域活力。我市成功入選全省第一批市級水網先導區,13個縣(市、區)已全部編制完成縣級水網規劃;新絳縣作為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省級試點,已謀劃骨干項目42個,《新絳縣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完成編制,即將進入評審階段。

推動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補齊鄉村短板。全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數量和運行率均居全省前列;全市2142個建制村通車覆蓋率保持100%,147個鄉鎮(辦事處)中104個實現通城鄉公交,占比達70.7%,城鄉公共服務差距不斷縮小。

提升對外開放能級

拓展發展空間

積極主動融入國家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對外開放平臺建設,深化外貿外資體制改革,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

融入國家戰略,深化區域合作。大國品牌高質量發展推進辦公室正式落地運城;河北達信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赴芮城實地調研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并開展投資洽談;積極籌備成立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企業聯盟,扎實推進運三高鐵項目前期工作,區域協同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建設開放平臺,暢通開放通道。運城跨境電商綜試區生態日益完善,跨境電商備案企業總數達77家;運城鹽湖國際機場國際貨運庫通過驗收并正式啟用,已安全保障國際航班417架次,出入境旅客達3.2萬人次,對外開放“窗口”作用持續凸顯。

深化外貿外資改革,提升開放實效。全市進出口實績企業數量居全省前列。1月至8月,全市進出口總額達112.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9個百分點,增速排名全省第5位,總額排名全省第2位,外貿發展韌性持續增強。

從經濟體制改革的“加速度”,到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可持續”,從經濟活力持續迸發、產業體系迭代升級、環境質量不斷向好,到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統一、相輔相成、綠色發展,運城正通過深化改革實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運城經驗”。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