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09
來到永濟市城東街道東環社區下轄的東環二區住宅小區,仿佛步入一個琳瑯滿目的藝術宮殿:墻上的巨幅藝術字體“幸福 平安”十分吸睛,昔日貼滿小廣告的“牛皮癬”墻面被竹籬笆取而代之,廢舊汽車輪胎變身彩繪花盆,油漆桶、泡沫箱變身藝術盆栽……很難想象,3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無物業、無業委會、無人管理,人人都躲之不及的“三無小區”。
這座始建于1987年的老舊小區,占地面積30余畝,現有15排房,常住居民118戶388人。由于住戶群體復雜,缺乏有效管理,多年來,這里巷道坑洼不平,遇雨便積水成潭;主干道南北兩座公用旱廁年久失修、異味彌漫,令住戶苦不堪言。
東環二區的蝶變,緣于“黨支部出題、物管會干事、居民齊參與”的治理新模式。2022年,東環社區深挖小區黨員中的骨干力量,于當年6月成立小區黨支部,同年9月由社區干部、黨員代表、退役軍人等組成物業管理委員會,構建起“黨支部+物管會”協同治理架構。
支部領航,靠前服務。“黨支部通過黨員包戶、網格走訪,廣泛收集居民需求。當時居民反映最強烈的是‘出行難’和‘如廁難’,黨支部就把巷道硬化和公廁改造作為首要‘命題’,采取‘政府補一點、居民籌一點’的方案開展工作。”東環社區黨總支書記朱禹萌說,“物管會按照社區黨支部部署,由黨員帶頭入戶動員,征得居民同意——主干道由政府補貼硬化,居民自籌資金改建自家上下水、增建家用衛生間。”
2023年4月,伴隨著機器轟鳴聲,小區主干道路面硬化工程啟動,1排至4排小巷同步完成硬化;同年10月,主干道北端的旱廁拆除后原地建起了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可供居民協商議事、娛樂休閑;主干道南端的旱廁拆除后則被改造成集停車、紅白事辦理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場所,徹底解決了居民“出行難”“如廁難”“辦事難”等問題。
“優化硬環境,扮靚新生活。”朱禹萌說,“硬件改造只是‘打底’,我們還要讓小區有‘顏值’、有‘溫度’。”在社區黨組織的提議下,物管會在今年5月發起“零成本美化”行動,號召居民捐贈廢棄物品參與環境提升。
為讓美化更貼合居民需求,社區黨組織還精心“出題”,針對小區老人多、租戶多的特點,確定“勤儉節約”“誠信”“孝老愛親”等主題,由物管會對接志愿者落實墻繪內容。高齡老人的院墻上,被畫上了象征長壽的桃子;“我很喜歡永濟,想在這里定居!”租房戶李乾林的心聲被物管會制成“沒錯,我也很喜歡永濟”的標語墻繪,成為小區打卡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標語,則被書寫在用廢棄瓦片制成的文化墻上,可謂寓教于樂、引人入勝……
“微改造”帶來“大幸福”。如今的東環二區,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監控和門禁系統,實現技防全覆蓋;東西、南北主干道被裝點得生機盎然,30盆居民捐贈的綠植沿巷擺放,曾經的“臟亂巷”成了居民散步聊天的“詩意道”;黨群服務中心常態化開展健康義診、節日慶典、民生代辦等服務,年均開展活動50余場,覆蓋2000余人次。小區從“簡單粗放”走向“精準精細”,從“無人管事”變為“人人管事”,從“三無小區”變成“老有所樂、幼有所育、困有所幫”的幸福家園。
支部“打頭”,幸福“上頭”。東環二區的蝶變,是永濟市城東街道以黨建引領推進“幸福家園”創建的一個縮影。通過組織建設、網格管理、設施改造、自治提升、文化滋養“五維驅動”,城東街道黨工委全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幸福平安共同體,使43個老舊小區得到全面提升。
9月9日,南山社區龍湖灣小區內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員在對小區內2006年建設的電線桿進行改造升級——將原本6米高的電線桿改造成10米,進一步消除安全隱患,提升供電可靠性。而就在前一天下午,物業負責人胡孟民就在小區居民微信群里發了通知,詳細說明施工安排和注意事項,提醒居民注意出行安全。這及時的提醒與有序的施工,正是龍湖灣小區以黨建為引領破解管理困境、服務居民的生動寫照。
龍湖灣小區于2009年建成,因初期入住率低,物業公司接連退出,一度陷入“管理真空”,水電暖故障頻發、盜竊時有發生。2021年年底,在南山社區黨支部的指導下,龍湖灣小區成立黨支部和物管會,5名物管會成員中,3人是黨員,1人是社區工作人員,形成了堅強的自治核心。退休教師胡孟民以其豐富的從業經驗和良好的道德口碑,被居民聘請為小區自治物業負責人。
在黨支部引領下,物管會接連解決了水電暖供應、綠化養護、監控升級等治理難題,并新建便民車棚、安裝充電樁、改造人工湖,大幅提升居住品質。如今的龍湖灣小區,綠樹掩映,花草環繞,兩三米高的噴泉清涼宜人,休閑廣場上總有居民相聚聊天,處處洋溢著宜居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治理透明,黨支部指導建立“千元支出雙簽”制度,要求物管會單筆支出超千元需經業主代表書面確認,且每季度公示物業費收支明細。如今,龍湖灣小區物業費收繳率達95%,居民滿意度超90%,曾經的“煩惱小區”成了宜居之地,居民幸福感、自豪感爆棚。
幸福家園,共享共建。今年3月,盡享小區治理紅利的小區居民張曉峰主動聯系小區黨支部,無償出讓自己的80平方米閑置房,供小區黨群服務站使用。之后,他又向服務站捐贈價值4萬元的乒乓球桌、臺球桌等康體娛樂設備,供小區居民免費使用。“我也是小區的一員,能為小區出點力,我心里特別高興!”張曉峰說。
記者 楊紅義 高 琳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