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09
金秋十月,山河錦繡,萬家團圓。
當國慶遇上中秋,當文化牽手商業,這個假期,運城用一場文旅盛宴,為全力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注入澎湃動能。
從國旗下的熱淚盈眶,到國潮熱的方興未艾;從聽風賞景的悠然自得,到文博場館里的流連忘返……一幅情懷交織、人文交融、文商融合的國慶文旅新圖景,正點燃門戶熱度,映照新“潮”河東。
文脈煥新
文化IP筑就引流內核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更是文商融合的根基。假日期間,我市立足關公文化、池鹽文化、根祖文化等厚重而多元的文化遺產,通過“科技+非遺”的創新組合,讓千年文脈成為吸引游客的核心磁場。
博物館集群的“文化盛宴”成為假日亮點。運城博物館推出的“河東問道·華夏同根”主題活動,以“古今對話+趣味答題”的形式解讀民族融合故事,每日兩場的免費講解讓“華夏尋根”展廳成為游客必到之處。
鹽湖區博物館則將《中國古代銅鏡》《德孝文化大講堂》等專題講座融入古詩詞貼紙制作,讓文物鑒賞多了幾分趣味;永濟市博物館的金屬陶瓷文物保護修復展、芮城縣博物館的抗戰文物展,通過“一館一特色”的文化體驗矩陣,讓游客在沉浸式參觀中觸摸歷史溫度。
核心景區的文化創新更具沉浸感。坐落于解州關帝祖廟東側的關公文化數字體驗館上新的XR全感互動電影《千古云長·關帝伏魔》吸引了大批游客排隊體驗觀看。游客步入“春秋酒樓”,隨著“店小二”一聲吆喝,大家穿戴好智能裝備,進入全感互動電影現場,跟隨NPC角色感受一場關公降妖伏魔的傳奇。
“既有風感、熱感、水霧感,還有騎乘感、失重感,和大家一起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劇情當中,體驗感滿滿!”來自河南洛陽的大學生游客張語楓表示,在約40分鐘的體驗中,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游客乘坐巨型木鳶騰空而起,穿梭于燈火璀璨的解州城,飛越險峻的中條山峽谷,非常震撼。
夜幕降臨,解州關帝祖廟正門前的廣場上,一場以中條山為背景的大型激光秀激情上演。超過15萬平方米的山體成為天然巨幕,以光為筆、以影為墨,通過7分鐘5個章節的視聽體驗,講述了關公戎馬一生的傳奇故事,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當夜幕為鹽湖披上華裳,運城鹽湖景區的“夜精彩”正式拉開帷幕。湖心島旁,非遺打鐵花表演率先點燃全場熱情。1600攝氏度的熾熱鐵水在藝人們的奮力潑灑下,瞬間化作漫天“星辰”,配合靈動的火壺表演與驚險的火焰刀絕技,剛柔并濟的視覺沖擊引得現場掌聲雷動。緊隨其后的沉浸式情景劇同樣精彩,《涿鹿之戰》《鹽道送別》等劇目生動再現鹽湖千年歷史,水上舞蹈與夢幻燈光交織,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親歷鹽湖的滄桑與輝煌。
不遠處,500架無人機組成的“空中矩陣”迎來表演高潮。它們以夜空為幕、星光為筆,時而勾勒出獨特的鹽文化符號,時而變換出“歡度國慶”的醒目祝福,與湖面的光影交相輝映,引得游客們紛紛舉起手機記錄這一浪漫時刻。
非遺與演藝的融入讓文化可感可及。嵐山根·運城印象以“全天候無冷場”為目標打造的節目矩陣,通過集義踩高蹺、河東舞獅等非遺表演,讓全天歡樂不間斷。國慶中秋假期,全市30余家景區聯動推出百余場演藝活動,普救寺景區推出的百年婚書展,鸛雀樓景區推出的“詩月同輝映團圓 更上層樓慶華誕”系列活動,黃河大梯子崖景區推出的《鯉魚躍龍門》神話實景劇,后土祠景區推出的《圣母送福我來接》《同舟渡》情景劇等,讓游客在觀演中感受河東文化魅力,實現文化傳播與旅游體驗的雙向賦能。
業態融合
假日經濟釋放消費潛力
如果說文化是引流的內核,那么多元業態融合就是消費轉化的關鍵。國慶中秋假期,我市精準把握“文化吸引力向消費轉化力”的邏輯,通過“文化+商業”“景區+市集”等模式,將文化吸引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力,讓游客在體驗中消費、在消費中感受文化。
特色商業街區成為文商融合主戰場。嵐山根·運城印象上百家小吃攤位與非遺展銷形成聯動,河東說唱道情《鹽湖美景看不夠》等節目穿插上演,實現“白天逛市集、夜晚看演出”的全天候消費場景。新絳縣第十三屆絳州城隍廟會推出“古城文化體驗游”線路,非遺展與古巷美食攤相映成趣,帶動絳州署、福勝寺、白臺寺等周邊景點消費增長。
文創產品成為文化消費新載體。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推出盬皂制作、鹽雕拓印、古法合香等手工體驗項目,搭配“宋韻·南風歌”沉浸式演繹,讓游客既能帶走文創產品,又能留下文化記憶。為深化游客對古建文化的感知,萬榮縣飛云樓景區精心策劃了“文化+互動”系列主題活動,通過斗拱拼裝造飛云、古裝穿越夢飛云、好物美食品飛云、游戲技藝贏飛云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假期前3天,該景區累計接待游客突破5萬人次,創歷史同期新高。夏縣文物文創文化展推出424件涵蓋夏墟文明、衛夫人書法的文創產品,聯動縣體育中心周邊商鋪推出“觀展購文創”優惠,實現文化展覽與商業消費的無縫銜接。
在東湖農貿市場,經營糕點攤的張宏升正忙著烤制空心月餅,店內香氣四溢。他說,“今年訂單格外多,前兩天剛接到外地客商150箱的訂單,中秋節前一個月最忙,每天要烤800個到1000個,還雇了零工幫忙。”黃河夜市的空心月餅攤位前同樣排起長隊,10元4個的紅糖、椒鹽口味空心月餅現烤現賣,每天從早上7時賣到晚上10時,客人絡繹不絕。
地道風味是吸引客流的核心。作為深耕山西面食22年的老字號,運城隆興美面食館門店招牌長壽臊子面、雙醬面堅持手工制作,勁道爽滑的口感俘獲眾多食客。該店今年針對團圓需求推出了多種套餐,套餐中涵蓋“四菜一湯一餅”等特色菜,讓游客在游覽河東的同時品嘗到地道的“河東味道”。
圍繞“國慶獻禮”和“月圓中秋”雙主題,我市多家商場推出大規模促銷活動,通過折扣優惠、文化體驗、夜間經濟等多元方式激發消費潛力,滿足市民與游客多元化需求,助力假日消費持續升溫。蘇寧廣場推出非遺漆扇手作體驗,供消費者免費體驗;南風百貨推出冰皮月餅DIY、風箏彩繪等活動,負一樓的盲盒套圈與中秋夾月餅游戲區人氣火爆,消費滿額還可領取國慶觀禮包。
農文商融合同樣受到青睞。稷山國家板棗公園創新“采摘+文創+游樂”模式,26.9元的團購套餐包含入園門票、鮮棗采摘與觀光火車體驗,帶動棗制品文創銷售熱潮和田園體驗新潮。芮城縣菊花小鎮全新升級的沉浸式互動設施和網紅打卡點,成為年輕人和親子家庭的“快樂大本營”,孩子們在游藝項目間穿梭嬉笑,年輕人在精心設計的打卡點前拍照留念。李家大院景區推出的《施粥濟貧》情景劇與盲盒挑戰、國潮服飾體驗形成互動,周邊農家樂推出“景區聯票+特色餐飲”套餐,實現景區與鄉村消費的聯動提升。
門戶升級
文旅輻射能級再拓維
立足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打造,我市不僅靠文化與業態吸引游客,更通過“IP破圈+區域協同+服務升級”,不斷拓展“旅游熱點門戶”的輻射范圍,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變“流量”為“留量”。
10月3日,來自湖北的游客王先生一家一下飛機,便來到運城鹽湖國際機場“好運卡”領取咨詢服務點,用手機輕輕一碰小藍環,按提示完成個人信息登記,即輕松領取了“好運卡”。“來運城旅游之前,我們做了攻略,聽說有這個‘好運卡’可以同步獲得景區門票及‘酒旅’優惠券,入園時,只需刷身份證或掃臉,便可憑借‘好運卡’的權益輕松入園,為我們一站式旅游解決了出行所需。”說話間,王先生已經通過“好運卡”預約了景區和酒店。
在“流量”時代,“流量”如何變“留量”,不僅需要便捷高效的服務,更需要通過外來游客的口碑打好“宣傳牌”。國慶中秋假期,河南鄭州游客李女士在社交媒體分享:“運城有深厚的文化、地道的美食,更有熱情的人民”;兩名在運城生活的外國友人,在萬榮縣飛云樓景區用視頻向海外親友展示“中國美景”;許多網紅博主專場來到運城,通過美食、美景宣傳運城……這些“民間宣傳大使”,不僅讓運城的文旅吸引力突破地域界限,也讓更多游客感受到了運城旅游的誠意和暖意。
IP效應更讓運城文旅“破圈”傳播。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后勁”依舊很足,其主要取景地永樂宮、飛云樓、廣仁王廟等建筑依然是全國游客“跟著悟空游運城”的打卡地。同時,央視《宗師列傳?大唐詩人傳》拍攝“詩佛”王維人生軌跡,讓“詩意運城”走進全國觀眾視野;董宇輝帶領“與輝同行”開啟“好運之旅”;導演王潮歌連發3條視頻點贊運城;主持人劉儀偉推薦“運城美食總有一款適合你”……名人與優質內容的加持,讓運城的“自然”“人文”“美食”“古建”等標簽愈發鮮明。
亮眼的數據印證著門戶能級的提升。今年春節假期,運城全域游客接待量達440.72萬人次,居山西省首位;“五一”假期首日,鸛雀樓景區躋身“山西十大熱門景區”,與云岡石窟、平遙古城共同引爆全省文旅;國慶、中秋期間,京、豫、陜游客占比超三成,4元的饃夾菜、15元的北相羊肉胡卜等“平價非遺美食”,更讓運城作為全國最受歡迎的“小眾旅游目的地”持續升溫。
從千年文脈的科技煥新,到文化IP的消費轉化,再到區域門戶的輻射升級,運城的國慶中秋假期文旅實踐,不僅繪就了“文化有活力、商業有溫度、消費有深度”的新圖景,更探索出一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商興旅”的融合發展新路徑。這座黃河岸邊的城市,正以持續拓維的文旅輻射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澎湃動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