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國慶假期我市文博場館“潮”好玩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9-30

本報訊(記者 游映霞)這個國慶假期,全市多家博物館聯動,圍繞“雙節遇國寶,運城‘潮’好玩”主題,用一場場有溫度、有新意的活動,讓河東文化變得可感、可玩、可親近,為游客提供了一份文化味十足的假期出游選擇。

從免費文化講座到特色文物參觀,再到沉浸式互動體驗,多樣活動讓河東文化以更鮮活的姿態與游客相遇,為假期出游增添了獨特的文化韻味。

在互動中觸摸河東文化根脈。作為此次活動的重要站點,運城博物館除每日延長一小時開放服務外,還準備了兩大特色活動。10月1日至2日每天10:00-11:30,將舉辦“河東問道·華夏同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河東故事”活動。該活動由中共運城市委統戰部主辦、運城博物館承辦,以“古今對話+趣味答題”的形式,挖掘運城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中的歷史角色,讓游客在輕松氛圍中深化“中華民族一家親”理念。

10月1日至8日,運城博物館每天都安排多場“大河之東”免費講解。從上午9:00開始,每半小時一場,直到10:30;下午則從14:00起至16:00結束。講解員會帶領大家走進一樓的“華夏尋根”“館藏珍品”展廳,細細講述展品背后的歷史細節,讓游客能更深入地讀懂文物里的河東往事。

講座與玩趣交織,體驗文化魅力。鹽湖區博物館的假期活動,把“學”和“玩”結合得恰到好處。多功能會議室里,四場免費專題講座依次開講:10月1日的《中國古代銅鏡》,結合館里的銅鏡實物,揭開古人“照面”器物里的文化秘密;10月2日的《中國屋頂等級》,用具體例子讓大家看清不同屋頂樣式里藏著的古代禮制規矩;10月5日的《德孝文化大講堂》,深挖德孝文化的內涵,探討這一古老文化在今天的傳承意義;10月8日的《認識可移動文物》,則用實物加卡通圖片的方式,幫大家輕松認識各種文物器型,聽懂它們的故事。

互動體驗區更是熱鬧。10月3日至6日的“尋文物 覓印章”活動,游客邊看展品邊收集印章,把展品知識記在心里;10月4日的“擲箭投壺社教活動”,還原了古人宴飲時的雅玩場景,既能練專注力,又能在投擲間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0月5日的法律法規宣傳活動,開展文物保護宣傳,傳承中華文脈的責任擔當;10月1日和7日,社教工作室里的“古詩詞貼紙制作”讓孩子們在動手做貼紙的過程中,記憶詩詞。

展廳里的活動同樣精彩。10月1日至8日,“鹽湖之光”展廳每天都有免費講解,講解員會細說鹽文化對當地發展的影響;10月1日至31日,四大展廳持續開放:“鹽湖之光歷史文物展廳”講透鹽湖的悠久歷史,“丁紹光版畫陳列館展廳”展出40余幅鹽湖籍旅美畫家的作品,東西藝術融合的風格很有看頭,“邵仲節繪畫藝術館展廳”讓大家感受牡丹畫的藝術之美,“丹青再現——中國古代珍品書畫展”則用高清復刻技術還原《宮樂圖》等名作,近距離看這些“珍品”,能直觀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些活動均由鹽湖區文物保護中心(鹽湖區博物館)主辦。

各縣博物館也紛紛拿出“看家本領”,讓假期文旅體驗更豐富。10月1日至8日,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博物館的“穿越歷史長河,共賞雙節盛景”活動新意十足。游客可以親手觸摸唐開元鐵文物,解鎖古渡口和冶鐵的秘密;到西四合院體驗舜陶手作,感受古人的制陶智慧;看遺址保護紀實,了解文物保護的故事;還能在盛唐廣場擂鼓祈福,逛一逛小吃集市,嘗地道風味。

永濟市博物館的“館藏金屬陶瓷文物保護修復展”即日起持續到10月15日,那些經過修復師妙手修復的金屬、陶瓷文物重新煥發生機,靜靜訴說著千年往事,讓游客直觀看到文物保護的力量。

夏縣的文旅活動也很有看點。10月1日至8日,墻下關帝廟免費開放,讓游客感受古建筑的獨特韻味;夏縣體育中心二樓展廳的“夏都文物文創文化展”,400余件展品涵蓋了夏墟文明、衛夫人書法等,逛一圈就能盡覽夏縣的歷史風華,該活動由夏縣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夏縣文保中心承辦。

芮城縣博物館在10月1日至8日推出“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抗戰勝利八十周年革命文物展”,珍貴的抗戰文物、歷史照片和文獻資料,結合影像敘事,真實再現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讓人深切感受到不屈的民族精神,活動由芮城縣文化和旅游局主辦、芮城縣博物館承辦。

9月30日,平陸縣博物館的《博物館里的生僻字》展覽提前開啟假期氛圍。展覽聚焦26個文物名稱里常見的生僻字,細細解讀它們的讀音和含義,帶領游客感受漢字的造字之美,探尋背后的歷史文化,該活動由平陸縣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平陸縣博物館承辦。

據介紹,國慶中秋假期全市共有73處文博單位對社會公眾開放,詳情請鏈接“運城文物”公眾號。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