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30
欣聞
范純仁(1027年~1101年),字堯夫,蘇州人,官至同知樞密院事,因廉潔,人稱布衣宰相。他是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參知政事范仲淹的次子,曾兩次在河中府(今永濟市)任職。
北宋神宗主政時期,范純仁剛調到河中府任知府不久,收到一封匿名舉報信,反映府衙內一名書吏周志正曾有過私竊銀庫、盜走銀庫銀子的罪行。
據了解,周志正是河中府衙內的一位老文書,45歲,在府衙當文書已有20多年。這人一向辦事認真,又小心謹慎,所以,河中府知府換了一任又一任,都喜歡重用周志正,覺得他敬業謹慎放心。
范純仁看過舉報信后,心里想,自己剛到河中府,雖聽前任知府介紹過周志正,但是,畢竟是一面之詞,不知這人到底如何。若舉報信反映的問題屬實,說明周志正是一個表面和善內心險惡的兩面人,欺騙了前幾任知府,自己便不能再上當受騙了,必須要把他辭退,另請一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人當文書。
可是,怎樣才能搞清楚周志正的問題呢?范純仁苦思冥想,只有把寫舉報信的人找到,讓他再提供一些線索,才能把周志正的問題查清。
范純仁把舉報信又反復研究了幾遍,終于發現一個切入點。舉報信中有幾句話都是引自當地先賢柳宗元的文章,柳宗元故鄉就在河中府,可見,這個寫舉報信的人一定熟讀柳宗元的文章。范純仁從柳宗元詩句中又想到筆跡,突然靈光一現,不由得把桌子一拍:“有辦法了!”
第二天,范純仁召集河中府幾位有地位的鄉紳開了個小型座談會。范純仁說:“我剛到河中府,對這里還不熟悉。但是,我很早就讀過柳宗元的文章,知道柳宗元是河中的名人。所以,我來河中做知府,想先辦一個柳宗元學堂,讓柳宗元的故鄉繼承柳宗元文風,發展河中文化教育事業?!狈都內蔬@么一說,幾位鄉紳都舉雙手贊成。
范純仁又說:“要辦這個學堂,就得有先生教書,我們辦的是柳宗元學堂,就得有熟讀柳宗元文章的先生,這從哪兒找呢?”鄉紳們議論了一番,一致提出一個辦法,請知府大人出一張告示,聘請熟讀柳宗元文章的人做先生,凡熟讀柳宗元文章的人都可報名投考,考中者就可聘為柳宗元學堂的先生。范純仁同意了這個辦法。
官府的告示一貼出,就有二十幾位先生來參加考試??纪曛?,范純仁詳細審查考卷,發現其中一位叫王文宗的文化人的考卷筆跡與舉報信上的筆跡一模一樣。范純仁把王文宗叫到府衙,拿出舉報信說:“王先生,這封匿名的舉報信是你寫的吧?”王文宗看過舉報信后卻連連搖頭:“大人,不是小人寫的?!狈都內收f:“但這信上的字跡與你考卷上的字跡一樣,你又怎么解釋?”
王文宗見有證據,只好承認舉報信是他寫的。范純仁說:“你反映周志正有偷竊銀庫的事,我一定認真查清,依法辦理。但是,你在信上寫得太簡單,無法去查,所以,請你把知道的情況講得再詳細一點?!蓖跷淖谕蝗荒樕厦昂?,兩腿哆嗦。范純仁再嚴厲追問,王文宗才說了實話。
原來,王文宗的內弟與鄰居發生糾紛,失手將鄰居打死了。本來,王文宗已托人給前任知府說情,并送了一份厚禮,前任知府也已答應按過失殺人罪判處,只判王文宗的內弟坐牢,不判死刑。不料,府中文書周志正堅持要判死刑,并向上級寫了文書。前任知府無奈,只好判王文宗的內弟死刑,將他執行死刑。從此,王文宗對周志正懷恨在心,尋機報復,乘新知府范純仁剛到任不了解情況之機,就寫舉報信誣告周志正,想砸了周志正的飯碗。范純仁將事實弄明白之后,認為周志正辦事公道、為人正派,從此以后對周志正更加信任。同時,他也把王文宗誣告周志正一事予以澄清。周志正說:“王文宗內弟名叫劉二虎,是當地有名的地頭蛇,向來魚肉鄉親、橫行鄉里。審劉二虎一案時,我發現有人向前任知府送禮,前任知府曾有改判案件之心,因我據理堅持,才沒改判。但是,我一直沒有弄清楚送禮者是誰。現在查明是王文宗,依法應判處王文宗行賄坐牢?!狈都內什杉{周志正的意見,將王文宗以行賄案判刑入獄。
范純仁雖兩次擔任河中知府,但時間都不長。他一生多次擔任京官和地方官,幾上幾下,都始終踐行乃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理念,曾兩度為相,風評甚佳,頗有政聲。
《宋史》評價說:“純仁位過其父,而幾有父風?!狈都內实男愿衿揭讓捄?,不以疾言厲色對待別人,但認為是符合道義之處卻挺拔特立,一點也不屈從。從布衣到宰相,堅持原則、敢于擔當、廉潔勤儉、關注民生始終如一,十分難能可貴。曾有親友來請教為人之道,范純仁說“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意思是只有儉樸才能鑄成廉潔之風,只有寬恕可以成就好的德行。親友認為這句話說得很對,便將這兩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