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25
主旨報告結束后,兩位專家學者對上述觀點展開評議。
“田野調查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用腳丈量、用心感受的過程。”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教授、三峽研究院院長王志清從田野調查的厚度、理論分析的深度、人文關懷的溫度、學者責任的高度4個方面肯定了邢莉教授在講論會上所闡述的觀點。在他看來,關公信俗在山西、內蒙古等地的傳播,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現,印證了多民族融合。邢教授以學術的方式講述關公文化與關公信俗的形成與跨區域傳播,充分彰顯了學者在文化傳承與價值引領中的責任擔當。
此次來到運城,王志清收獲頗豐。接下來,他將結合地域特色,整合重慶當地的關公文化資源,并借鑒運城的成功經驗,聯動多方力量,形成傳播合力,讓關公文化傳播得更遠。最后,他也借“五行”——“首先得自己行”“有人說你行”“說你行的人行”“大家都說你行”“最后廣行致遠”,表達了對關公文化和運城的美好期許,希望有更多人來運城這座好運之城。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帥,亦肯定了邢莉教授的觀點。他用“5個結合”總結邢教授的講座:以文獻考證與田野調查夯實研究基礎,用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提升研究厚度,借歷史意義與現實價值明確研究方向,憑理性分析與感性體悟豐富研究維度,靠宏觀論述與微觀分析完善研究體系。
同時,他在邢教授講座的基礎上圍繞“3個方向”展開了自己的思考與談論:一是立足“祖地文化”,推動關公文化從運城走向世界,“辦好一個會,帶火一座城,推動關公文化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走向全世界”。二是緊扣“情感紐帶”,讓關公文化從歷史連接現實,“關公文化是中國一體多元的典型代表,無論什么民族、何種地域,背后都是其所承載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三是打造“文化符號”,助力關公文化從中國走向全球。他建議深入發掘關公文化內涵,可借鑒哪吒、悟空、鐘馗等文化IP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推動關公文化走向全世界。
第三次參加關公文化旅游節和關公文化主題講論會,王帥感慨萬千。他表示,自己切身感覺到關公文化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感受到運城這座好運之城所承載的熱情、勇敢與勤奮,更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魅力。相信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以關公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會如長江、黃河一般奔流不息,走向全中國、全世界、全人類。
記者 王捷 薛麗娟 楊穎琦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