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25

周末文藝劇場惠民演出
9月20日,“好運之城·多彩鹽湖”周末文藝劇場之第36屆關公文化旅游節專場文藝演出,在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精彩上演。
整場演出內容豐富多樣,既有傳統戲曲的韻味,也有現代創作的活力,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視聽與文化交織的盛宴,也為第36屆關公文化旅游節的開幕營造了濃厚氛圍。
更為重要的是,此次演出把持續半年多的“好運之城 多彩鹽湖”系列群眾文體活動推向了高潮。今年3月起,鹽湖區以“好運之城 多彩鹽湖”為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文體活動,從周末文藝劇場到群眾歌唱大賽、從器樂比賽到各類體育賽事,多層次、多樣化的活動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滲透到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表演的是原創曲目《忠義關公》。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周末文藝劇場演出這個節目,正好趕上第36屆關公文化旅游節,想通過這次活動,把關公文化發揚光大。”演員崔麗萍說。
政府搭建的這個平臺,不僅有專業演員登臺表演,還有不少群眾也帶著才藝亮相。
時間回溯到9月6日晚的“好運之城 多彩鹽湖”群眾器樂大賽第三場復賽現場。“很榮幸能參加這次群眾器樂大賽,我給大家帶來的是《北國之春》。”演出后,參賽者岳安居感慨地說,“在這個舞臺上我認識了新的同行,也學到不少東西,以后還會參加更多的比賽。”
此次系列活動中,像岳安居這樣從觀眾變為演員的市民不在少數。更早之前的群眾歌唱大賽海選之時,來自不同年齡層、不同行業領域的參賽選手們用風格各異的演唱,展示出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
觀眾呂肖波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我覺得歌唱大賽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給普通老百姓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
這種從“旁觀”到“參與”的轉變,正是鹽湖區群眾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義。鹽湖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些比賽,挖掘更多‘民間高手’,推動群眾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為社會注入更多的精神活力。”
當然,讓群眾從“旁觀者”演變為“參與者”,只是“好運之城 多彩鹽湖”系列群眾文體活動的一個積極影響。在實地走訪和觀察中,記者發現,該系列文化活動的獨特價值正被進一步放大。
其一,這些活動實現了“政府引導”與“民間主體”的良性互動。“政府搭建平臺、提供支持,充分發揮民間藝術團體和市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種模式既保證了活動的規范性和持續性,又保持了群眾文化的鮮活性和多樣性。
其二,鹽湖區的做法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表達”的有機結合。它不是簡單地重復傳統,也不是盲目地追逐潮流,而是在尊重傳統精髓的基礎上,用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表達和傳播,使文化傳承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其三,鹽湖區采用了“線下開展”與“線上傳播”的并行策略。線下活動注重現場體驗和互動,線上傳播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兩者相互促進,使文化活動的效益最大化。
夜幕降臨,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燈光漸歇,但群眾討論演出、交流心得的聲音仍不絕于耳。這種由文化活動引發的情感共鳴和社交互動,或許正是“好運之城 多彩鹽湖”的內涵所在。
群眾文化不再是簡單的“送文化”,而是真正的“種文化”——將文化的種子播撒在民間,讓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鹽湖區的實踐表明,當群眾從被動的文化接受者變為主動的文化創造者,城市的文化活力才會真正迸發,城市的精神面貌才會真正煥新。
隨著時間的推移,“好運之城 多彩鹽湖”系列群眾文體活動將繼續書寫它的精彩篇章。這項持續至10月底的文化盛宴,正在為鹽湖區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活力,也為其他地區的群眾文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記者 景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