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18
從城區路網的完善提升,到地下管網的生態重構;從大型公園的建設,到街角巷尾的“見縫插綠”……城市更新,不僅是打造高大上的地標建筑,更是關乎居民日常幸福的“微手術”和“細編織”。
近年來,為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臨猗縣住建局通過小切口瞄準城市發展的痛點難點,強化城市“里子”“面子”一體推進,讓城市更有韌性、更有溫度,也讓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打通地下“血脈”破解內澇之痛
9月15日下午,臨猗縣建設路主車道已實現通車。嶄新的路面黝黑平整,道路標識標線清晰醒目,車輛通行平穩有序。路邊經營了30多年鐘表鎖行店的李建軍夫婦正站在店門外,一邊瞧著正在鋪設的人行道,一邊感慨這條路的前后變化。
“以前雨一大,路上的水會往店里灌,我們老兩口總得忙著往外掃水。以后下雨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李建軍說。建設路因地勢較低,逢大雨容易發生積水倒灌,這也讓沿街商戶對這次道路改造格外關注。
建設路的煥新,只是臨猗縣雨污分流改造系統工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臨猗縣住建局持續推進城市道路提升與管網更新,不斷完善城市路網,同步實施雨污分流改造。作為重點民生項目的雨污分流改造(一期)項目,共涵蓋12條道路,總長度達30.4公里。
據了解,截至2024年年底,臨猗縣五一路、峨嵋大道、云夢路及縣城瓶頸管網所在的4條道路已率先完成改造。2025年,雙塔南路、北環路、建設路、郇陽街、合歡街5條道路的施工正穩步推進,剩余南環路、府東西街、東城路3條道路也將在2026年全部完工。
為何要推進雨污分流改造?臨猗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雨污分流是指將以往雨水和污水“同走一條管”的方式,轉變為“各行其道”——雨水直接排入涑水河,污水則收集到污水處理廠后經處理達標再排放。這一改造將有效緩解城市內澇、管網老化和水體污染等問題,同時改善因道路建成時間已久出現的龜裂、坑洼等現象,提升行車舒適度。
在改造過程中,臨猗縣堅持規劃先行、提升標準,不僅擴大了管徑,增強排水能力,還將二三十年前的磚砌排水溝更換為更堅固耐用的鋼筋混凝土承插管。“施工中我們采取分段作業、錯峰施工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對居民出行的影響。”該負責人表示。
以目前正在改造的北環路為例,項目負責人高松介紹,該路段施工采取“主輔交替、分段推進”策略,并在學校周邊等重點區域優先保障通行。
“像貴戚坊初中所在路段,8月25日實現主車道通行,雙塔小學附近則在8月30日實現主車道通車,開學接送孩子比較方便。”此外,結合實際需求,該路段的輔車道由4米拓寬至5米,大大改善了通行條件。人行道則全部鋪設透水磚,防滑耐磨,雨天不易積水。
隨著一條條道路煥新亮相、一段段管網升級,整座城市正變得更加宜居、更有韌性。
巧繡“口袋公園”盡顯方寸之美
近日,家住臨猗縣豐林花園小區的居民驚喜地發現,家門口多了道亮麗的風景線——一處小巧精致、綠意盎然的“口袋公園”。低矮的地被植物、錯落有致的灌木與綠樹相映成趣,為整座城市增添了幾分活力。“原來這兒是片荒地,現在一到下午,附近小區的大人孩子都愛來這兒玩一玩、坐一坐,大家悠閑愜意,特別享受。”居民李女士高興地說。
所謂“口袋公園”,就是指散落在城市中的一種小型開放空間,跟傳統公園比,它“塊頭”小、距離市民近、空間布局更靈活。近年來,臨猗縣住建局緊跟城市發展步伐,努力提升城市品質,巧妙利用城市街角閑置空地,因地制宜、見縫插“綠”,持續打造了一批“口袋公園”,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自然的愜意。
臨猗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局在峨嵋大道沿線的雙塔初中、五洲觀山悅小區、豐林花園小區3處啟動“口袋公園”建設。目前,豐林花園“口袋公園”已建成投運;五洲觀山悅“口袋公園”和雙塔初中“口袋公園”正加緊施工,預計今年年底投運。屆時,該縣的“口袋公園”數量將達到5個。
精致又溫馨的“口袋公園”如綠珠般點綴街頭,讓街角煥發顏值、氣質升級,既裝下了自然詩意,也安放了百姓日常。除了好看,還特別“實用”。每一個公園都根據周邊居民需求“量身定制”:豐林花園“口袋公園”主打休閑娛樂和中老年健身主題,五洲觀山悅“口袋公園”側重兒童游樂,雙塔初中“口袋公園”則圍繞青少年健身主題設計——它們共同構成集休閑、健身、游玩于一體的多元化活力空間。
城市更新永遠在路上。臨猗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推動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改善,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城市心聲
城市更新不僅重塑著一座城市的顏值,更在悄然提升著它的“氣質”。它所帶來的是看得見的改變,更是摸得著的實惠。
如今,漫步在臨猗街頭,“面子”上,一處處精致的“口袋公園”讓街角煥發顏值、氣質升級,也成了居民散步閑聊、孩童奔跑嬉戲的幸福驛站;“里子”中,持續更新的地下管網默默延伸,靜靜守護著城市的順暢呼吸與安全運行。這一切,正一步步融進百姓的日常,成為大家可感、可及、可享的幸福生活。 記者 趙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