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11

在韓國首都首爾地鐵六號線,有一站叫“東廟站”。這個“東廟”指的是位于首爾特別市鐘路區崇仁洞238-1號、被列為韓國寶物第142號的東關王廟。
公元1592年,明神宗萬歷二十年,朝鮮王朝宣祖二十五年,日本后陽成天皇文祿元年。輔佐日本天皇司行政事的關白豐臣秀吉,派遣十余萬倭寇,悍然入侵朝鮮釜山浦。朝鮮王朝緊急向宗主國大明帝國求救。接到命懸一線的朝鮮國王緊急求援后,明神宗萬歷皇帝立即下旨,出動明軍,抗倭援朝,前后派出了14萬明軍進入朝鮮作戰。
彼時的大明帝國,關公信仰已成燎原之勢,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年)將關公褒封為“協天大帝”,萬歷十八年(1590年)加封為“協天護國忠義帝”。軍隊尤甚,把忠義仁勇的關公奉為戰神祭拜。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的戰斗中,流傳著不少關公顯靈助陣殺寇的傳說。于是,明軍部隊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建關帝廟,每臨戰事,必拜關神,祈佑勝利。
此番抗倭援朝,亦不例外。馳援朝鮮王朝的明軍,與日軍作戰打得異常艱苦。明軍習慣性地祭起了關神,請關神“助戰”。
朝鮮半島史料明確記載,首爾的第一座關帝廟就是入朝的明朝將領集資修建的。1598年農歷正月初四,明軍進攻蔚山不利,退師。游擊將軍陳寅力戰中賊丸負傷,載還漢城(即今首爾)調養,乃于所寓崇禮門外之山麓,創廟堂一座,中設神像,以奉關王。明軍統帥楊鎬帶頭捐了50兩白銀,麾下諸將也各出銀兩,朝鮮君臣亦以銀兩相助,關王廟很快就建起來了。
轉眼之間,快到農歷五月十三日,明軍呈請朝鮮國王宣祖一同前往關王廟祭拜。這可給朝鮮王朝君臣出了道難題。
那時朝鮮王朝還未興起關公崇拜,對跪拜來自異國的神靈心理上還難以接受。不過,他們對大明帝國崇拜關羽之盛早有所聞。1569年,朝鮮使臣柳成龍出使大明帝國時,就曾親眼看見大明境內到處都有祭祀關羽的香火。他在《記關帝廟》中寫道:“余往年赴燕都,自遼東至帝京數千里,名城大邑及閭閻眾盛處,無不立廟宇,以祀漢將壽亭侯關公。至于人家,亦私設畫像掛壁,置香火其前。飲食必祭。凡有事必祈禱。官員新赴任者,齊宿謁廟甚肅虔。余怪之,問于人,不獨北方為然。在在如此。遍于天下云。”
明軍盛情邀請,不參加顯然不合適。明軍畢竟是來抗倭援朝的。而且,明軍統帥楊鎬也在邀請時明確說,這是為東國(指朝鮮)祈求戰神相助卻賊退敵。這就沒有不參加的道理了。

《朝鮮王朝實錄》記載,就在朝鮮宣祖車駕啟程前往時,突然下起了大雨,宣祖折返。明將恰好說過,如果天有風雷之異,就是關神降臨。一想到剛剛還天空晴朗,現在真的風雨大作,宣祖將信將疑。關神真的如此靈驗嗎?卻又不由得不信,于是第二天專程駕臨崇禮門外關廟。《朝鮮王朝實錄》載,宣祖親祭于廟,進跪焚香,連奠三爵,前后各行再拜禮。
同年,明將茅國器在朝鮮慶北星州建關侯廟,薛虎臣在安東建關王廟,水軍都督陳璘在全南康津古今島建關王廟,第二年明將藍芳威在全北南原又建起一座關王廟。1599年,在明經理萬世德倡導下,選址漢城興仁門外,又動工興建一座更大規模的關王廟,明神宗萬歷皇帝資助了四千兩白銀。此廟耗時兩年,1601年方竣工,即今東關王廟。
無巧不成書!無巧不見神奇!1598年農歷五月十三日,明軍將領和朝鮮君臣祭拜了關帝。12月,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病死了,日軍全線退兵,壬辰倭亂宣告結束。朝鮮于是出現了一種說法,說關王果然“顯圣”。
1675年,朝鮮肅宗即位。朝鮮君臣將對大明的懷念寄托于當年入朝明軍修建的關王廟,對全境關王廟統一修繕,并將祭祀儀式規范化,同時將當年入朝抗倭作戰的明軍將領紛紛塑像,立于各地關王廟,亦成為享祀對象:
首爾南關王廟,以陳璘和朝鮮王朝的李舜臣配享;首爾東關王廟,以陳璘和李舜臣配享;古今島關王廟,以陳璘、鄧子龍和李舜臣配享;星州關王廟,以祖承訓、茅國器、盧得功配享;南原關王廟,以李新芳、蔣表、毛承先從祀。
這個時期前后,朝鮮王朝出現了以壬辰戰爭為題材的著名講史小說《壬辰錄》,后被傳抄翻印出20多種版本。
一種朝鮮國語版本中寫道,倭將加藤清正與朝鮮將軍作戰時,忽然間只聽空中一聲呼喊:“敵將休走,吃我一刀!”聲如霹靂,清正大吃一驚,舉目一望,只見一員大將,頭戴閃閃金盔,三角須,手提青龍偃月刀,跨坐青驄馬——蜀漢大將關云長來也!清正驚慌失色……
在一種漢文手抄本中,更神奇地寫著:忽然靈風大起,神云四合。有一員大將面如赤棗,丹鳳目,三角須,乘赤兔馬于空中殺伐,倭兵惶怯昏倒,自斃不起,一陣皆死。
韓國學者蘇在英《壬丙兩亂與文學意識》一書統計,在21種文本的《壬辰錄》中,對關公顯靈援助朝鮮抗倭的敘述有7種之多:或托夢于朝鮮國王,預告倭兵將入侵朝鮮;或托夢給明神宗,勸他派援軍支援朝鮮;或做朝鮮軍的守護神,保護朝方名將的安全;或出現于敵陣中,擊退、斬殺倭軍……
這些,無疑是將關公的忠勇神話了。不過,當時留下的6座關王廟,卻成了關公文化在朝鮮半島的歷史見證。
(淮戰科)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