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08
□記者 薛麗娟

主角:青玉琮
出生時間:龍山文化
尺寸:通高6.8厘米、直徑8.3厘米~8.5厘米、孔徑7.1厘米、腹高3.5厘米~3.9厘米
藏寶地:鹽湖區博物館
自古以來,金銀玉石不僅是財富的象征,更承載著一定的文化信息和內涵。黃金璀璨代表尊貴,白銀溫潤寓意純潔,玉石無瑕寄托美好。“琮”作為玉器的典型代表,自古便被視為祭祀天地的禮器,蘊含著“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也有莊嚴、祥瑞之意。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家長為男孩取名時用“琮”字,希望孩子能如玉般溫潤堅毅,心懷天地,擁有不凡未來。
在鹽湖區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便有一件龍山文化時期的青玉琮。這件青玉琮通高6.8厘米,直徑在8.3厘米~8.5厘米之間,孔徑7.1厘米,腹高3.5厘米~3.9厘米,1992年由運城市公安局鹽湖分局移交。它由青玉雕琢而成,表面附著歲月留下的灰褐色沁,外方內圓的造型很特別。這顯然并非隨意為之,而是古人對天地宇宙認知的具象化。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玉琮的形制正是“天圓地方”宇宙觀的體現。琮身厚薄不均,且沒有繁復的紋路和裝飾,看似簡潔質樸,卻也恰恰彰顯出原始藝術純粹、大氣的風格,讓人感受到一種不加修飾的美。
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玉琮是極為重要的祭祀禮儀用器。當時的祭祀儀式上,玉琮可是充當著溝通天地、連接人神的關鍵媒介。當時人們對天地的敬畏與崇拜之情不言而喻,古人深信,借助玉琮,巫師或部落首領能夠與神靈交流,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部族平安。玉琮后來不僅限于禮器,也是喪葬用器,象征著持有者的身份與地位,也進一步揭示了龍山文化時期社會階層分化的現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禮器的功能減退,但寓意仍在,“琮”“璋”等字眼用于人名,不僅代表著權力,寓意吉祥、尊貴,更成為品德與才華的代名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而這小小的青玉琮,也見證了河東地區龍山時期人類的生活狀況。自古,河流兩岸,氣候適宜,土壤肥沃,利于耕種,一直以來就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區域,而且河東地區還有中條山的銅礦、鹽池的食鹽等重要資源。從運城出土的青玉琮,為研究龍山文化在河東地區的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這件青玉琮,不僅讓我們直觀領略到4000多年前先民們精湛的制玉工藝,更引領我們深入探索古代文明的精神世界與社會結構,讓那些沉睡在歷史深處的故事,漸漸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