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7-21

致富桑林
在絳縣古絳鎮下高池村,一片郁郁蔥蔥的桑樹林正煥發著勃勃生機。這里,是郭艷霞用7年光陰精心打造的七彩高效農業示范園。
2018年,郭艷霞帶著30余年的蛋白桑種植經驗回到家鄉,將一片閑置的核桃林改造成桑樹種植基地。7年間,郭艷霞不僅成功培育出多個適應當地氣候的優質桑樹品種,更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了桑樹的多元化開發,讓傳統農業綻放新的光彩。
如今,該示范園已發展成為集種植、養殖、加工、休閑采摘于一體的綜合性示范基地,并帶動周邊村民發展生態養殖,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條,為鄉村振興描繪出一幅生動的實踐圖景。
精心試種篩品種
“這兒以前是核桃林,我們接手后用來試種蛋白桑。”郭艷霞說,2018年,她返鄉創業,成立山西七彩中條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創辦七彩高效農業示范園,從海南省引進20余個優質桑樹品種,開啟了漫長的品種篩選之路。

悉心管理
“做農業急不得。多年的經驗告訴我,試種桑樹,成活問題不大,但是抗寒性需要長期觀察,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時間。”郭艷霞說,去年倒春寒,凍死了一些品種。7年時間里,她篩選出了最適合當地氣候的五六個品種,抗寒效果都不錯。憑著這份嚴謹,她又將100畝的種植面積擴張至300余畝。
攤子鋪得這么大,不怕賠嗎?“前幾年還在試種階段,基本處于虧損狀態,說不著急是假的,但我知道苗木是基礎,只有篩選出適宜生存的優質品種,才能考慮后續的長遠發展。”郭艷霞說,她心中有底,桑樹渾身都是寶,關鍵要形成產業鏈。
全鏈開發挖價值
“用蛋白桑葉、山楂粉、紅棗粉,可以做出一款不用抗生素、不含添加劑的環保動物飼料,這是生態養殖的‘密碼’。”郭艷霞說,除種植外,她還建了飼料廠。
有了飼料,示范園內陸續養起烏雞、柴雞、鵝和黑豬,用環保飼料喂養的禽畜,其糞便經過處理可成為桑樹的有機肥料,形成“以桑養畜、以畜促桑”的綠色閉環。
今年以來,郭艷霞啟動了“示范園+農戶”的保底收購合作模式。“我們提供飼料,農戶只管養殖,動物生病了我們幫忙治,養成了我們收,不怕賠本。”郭艷霞說。

桑葉產品
而產業鏈的延伸不止于此。桑葉面粉、桑葉饅頭、桑葚醋、桑葉茶……
“這些都是‘藥食同源’的產品,能降三高,很受歡迎。”郭艷霞說,所有產品都經過化驗,安全有保障。未來,示范園還將推出桑葚系列產品,讓桑樹發揮更大的價值。
農旅融合拓新路
“五一”期間,游客們在七彩高效農業示范園一邊領略田園風光,一邊體驗采摘樂趣。
“桑葚采摘期,最多一天來了兩三百人。”郭艷霞說,今年她計劃建大棚,延長桑葚采摘期,實現大棚采摘與露天采摘的無縫銜接。同時,一個集垂釣、摸蝦、篝火晚會、直播帶貨于一體的沉浸式農旅體驗區正在規劃中。
除了文旅,她還忙著和當地多家協會合作,計劃開展文化研學、文學采風等活動,讓大家吃得健康、玩得開心。
目前,該示范園每年用工上千人次,大多是周邊村民。2023年,山西七彩中條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獲得山西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的稱號。
“桑樹長成了,養殖業搞起來了,現在要做的就是穩扎穩打,耐心延伸產業鏈,明年就能見到大效益。”郭艷霞說,未來,她更想做的還是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讓這片桑樹林成為大家的致富路。
記者手記
郭艷霞有著30余年的種植推廣經驗,但她卻選擇以最“笨”的方式重新開始。沒有急于求成,而是用7年時間篩選品種、精心照料、耐心等待,只為讓外來的桑樹真正扎根鄉土。這份不急不躁的堅守,最是動人。
更難得的是她的產業鏈思維。從一片桑葉到飼料、養殖、加工,再到農文旅融合,她將“桑樹渾身是寶”的潛力挖透,更用“保底回收”“技術兜底”的模式,讓農戶敢參與、能受益,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堅定。當烏雞的啼鳴混著游客的笑語傳來,一幅鄉村振興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站在郁郁蔥蔥的桑林間,陽光透過葉片在地上投下斑駁光影。記者發現,郭艷霞種下的不只是桑苗,更是鄉村發展的新希望。土地上的每一片桑葉,都在訴說著新時代農人最樸素的智慧:扎根土地,守望時光,終會等來滿園芳華。 記者 郝麗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