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7-10
凌晨4時,鳳城還沉浸在靜謐的夜色中,整座城市尚未從沉睡中蘇醒。鹽湖邊,環衛工人已率先打破這份寧靜,開著垃圾車,載著掃帚、垃圾袋等工具,準時抵達工作崗位。昏黃的路燈下,他們的身影略顯渺小,卻如往常一樣,為鹽湖開啟嶄新的一天。隨著太陽緩緩升起,湖邊的“捕撈工”也陸續“上線”,一場守“湖”行動悄然拉開帷幕。

風雨無阻的堅守
7月的運城,太陽像個大火球,肆意散發著熾熱的光芒。即便如此,鹽湖水邊依舊能看到3個忙碌的身影,他們是負責捕撈海藻的“小分隊”。
在這個“小分隊”里,王文龍總是站在水里撈水藻的那個人。只見他雙腳穩穩地踩在淺水區的淤泥里,手中的網兜迅速在水面劃過,將一片片肆意生長的水藻撈起。他不善言辭,專注于手中的工作,古銅色的臉上滿是汗水,衣服也早已被汗水和湖水浸濕,卻渾然不覺。
“這些鹽湖中肆意生長的水藻,會影響環境和美觀。”王文龍一邊撈著水藻向上甩,一邊認真地說。談起工作,他原本平靜的臉上露出了不一樣的神情。

弟弟王文科守在半坡位置,眼疾手快地接住哥哥甩來的海藻,再迅速傳遞給同事黃原溫。黃原溫作為最后一棒,負責將水藻倒入垃圾桶。三人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很快就裝滿了一車。
他們一天工作8個小時,每天至少要清掃十幾車的水藻,沒有固定休息日,只要鹽湖需要,他們就會出現。無論是烈日當空,還是風雨交加,鹽湖邊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
“對坐辦公室的人來說,‘寒來暑往’可能只是個詞匯,但對我們而言,這就是工作的日常。”黃原溫擦著汗感慨,尤其是夏天,藻類生長旺盛,清理工作格外繁重。但是,黃原溫話鋒一轉,笑著說,只要看到來游玩打卡的游客贊美清澈美麗的鹽湖,他們就會覺得很自豪。
說罷,他開著滿載水藻的垃圾車,緩緩駛向遠方。
無微不至的“呵護”

在鹽湖,還有一群像徐彩蘋這樣負責清掃地面衛生的人,他們和捕撈“小分隊”一起構成了鹽湖水面加地面的清潔體系。
徐彩蘋已經在鹽湖工作兩年了,她和另外兩個同事負責清掃解放南路(跨湖段)西面的一整條街,大概有20個路燈的距離。每天,她都要在這條路上來回清掃無數次,彎腰、清掃、起身,這樣的動作重復了一遍又一遍。
徐彩蘋覺得現在大多數游客的素質都很高,但偶爾也會遇到一些讓她苦惱的事,比如遛狗的人群。
“也有很多遛狗的人自己帶一個袋子清掃小狗遺留的東西,但也有人對此并不在意,放任狗狗隨地大小便。”徐彩蘋無奈地說。不過,她可不是個輕易認輸的人,面對這種情況,她有自己的辦法。
每天早上,她都會遇見一個遛著三條狗的女生,以前這個女生從不清理狗狗的排泄物。徐彩蘋沒有選擇直接指責,而是在某一天遇見她時,跟著她清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偶爾還“賣個慘”,說自己如果不及時清掃這些東西,萬一被抓到了會被扣工資。慢慢地,這個女生被徐彩蘋的堅持打動了。
第二天再見時,徐彩蘋驚喜地發現她手里提著一個小袋子,專門用來裝狗狗的排泄物。“其實現在的人同理心都還是有的,只要耐心溝通,大家都會理解。”徐彩蘋笑著說。
發自肺腑的自豪
在捕撈“小分隊”中,相比兩兄弟,黃原溫則顯得頗為健談,他說這都是因為自己平時書看得多。工作之余,黃原溫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看完書后,他最喜歡來鹽湖溜達。而在鹽湖,他最喜歡和大學生們打交道。
有一次,幾個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大學生來到鹽湖游玩,他們對運城的歷史很感興趣,便向黃原溫打聽。黃原溫一聽,來了精神,立刻打開了話匣子。他從運城悠久的歷史文化,講到鹽湖獨特的形成過程,再到當地的風土人情,滔滔不絕地向大學生們介紹著。
看著大學生們聽得入神,不時提出各種問題,黃原溫心里滿是自豪。“能把運城從自己的口中介紹出去,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黃原溫說。

徐彩蘋也經常和游客打交道。現在的游客素質很好,經常有人關心她:“阿姨,要不要喝點水?”“阿姨,我這里有紙,您擦擦汗。”每當聽到這些話,徐彩蘋心里都覺得特別溫暖。
許多游客對鹽湖的七彩顏色很感興趣,常常會向她詢問。徐彩蘋笑著說,自己幾十年生活在鹽湖邊,也沒有現場俯瞰過“七彩鹽湖”。
可有一次,一位帶著無人機的游客在聽到徐彩蘋的心愿后,神秘地把無人機飛了起來,然后熱情地把她叫到監視器前,讓她一起看。那一刻,屏幕里呈現出的絢麗色彩,讓徐彩蘋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我也不清楚為什么,就是覺得特別震撼,特別自豪。”徐彩蘋回憶道。
在鹽湖,像王文龍、徐彩蘋、黃原溫這樣的守“湖”人還有很多。日復一日,他們的身影早已成了鹽湖的一部分。當游客驚嘆于鹽湖的壯美,或許不會注意到那些沾滿水藻的褲腳、曬脫皮的脖頸,但正是這些默默堅守的身影,讓鹽湖始終保持著最美的模樣。
(記者 趙澤艷 )
記者手記
在平凡中觸摸溫暖與堅守。
初次來到鹽湖岸邊采訪捕撈“小分隊”時,面臨黃原溫犀利的追問:“你要采訪什么選題?有主題嗎?”記者瞬間緊張,他目光中的期待與審視,恰似在等待一個能讀懂他們故事的答案。
當“守‘湖’人”3個字脫口而出,他們先是挑眉一笑,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這選題有意思!”可轉瞬,他們又擺擺手,語氣云淡風輕,“我們算不得什么守護,不過是做著最平凡的工作罷了。”那份質樸的謙遜,讓記者明白,在他們眼中,日復一日的堅守、不懼風雨的付出,都只是尋常之事。
與環衛工人徐彩蘋阿姨交流時,一個意外的發現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得知彼此都屬兔,阿姨立刻熱情地拉住記者的手,笑容滿面地感嘆:“真是有緣!若不是干這份工作,既遇不上你,也遇不見那么多善良的游客。”話語間,滿是對這份工作的感恩。在她看來,這份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讓她收獲了溫暖與善意。
采訪結束,回望鹽湖,波光粼粼間,那些守“湖”人的身影依舊忙碌。他們用平凡的雙手,守護著鹽湖的美麗;用真誠的心靈,傳遞著溫暖與善意。或許在他們眼中,自己只是做著平凡的工作,但正是這些平凡,匯聚成了守護鹽湖的強大力量,也讓這座湖、這座城,充滿了動人的溫度。 記者 趙澤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