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7-01
□胡春良

聲東擊西(資料圖片)
說起“聲東擊西”,大家都非常熟悉,歷史上流傳有許多“聲東擊西”的經典戰爭案例。“聲東擊西”名列兵法名著《三十六計》之一,這三十六計也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
而《淮南子·兵略訓》中也對“聲東擊西”做了介紹:“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也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睂τ跐h初著名的軍事家韓信,也在戰爭中具體實踐過“聲東擊西”的計策平定河東。
韓信平定河東,如今在運城還留存有許多遺跡和傳說。遺跡之一,就是著名的魏豹城遺址。魏豹城,具體位置就在中心城區禹都市場以南。據介紹,該城系魏文侯所筑,為魏國邑城,后因韓信擒魏豹于此,故稱魏豹城。
在夏縣,也有韓信的遺跡和傳說。傳說中,把韓信和魏豹之間的戰爭演化成一場為了保護鹽池,韓信同水怪魏豹之間的戰爭。而居住在這一帶的百姓為不忘韓信的功勞,在他安營扎寨的地方蓋起了廟宇,敬稱韓王廟,每到秋收完畢就聚集逢會,殺豬宰羊,燒香磕頭,進行祭祀,同時敲鑼打鼓舉行慶賀活動,還把廟周圍的七個自然村取名為“韓王村”,即今夏縣裴介鎮樊韓王、喬韓王等村莊。
韓信平定河東,主要就是針對魏豹的戰爭。魏豹(?~前204年),姬姓,魏氏,秦末漢初時期群雄之一,但是反復無常。魏豹原是魏國公子,其兄名魏咎。陳勝起義反秦,派魏人周市攻下魏地,周市認為應迎立魏國王室后人為魏王,以贏得人心,于是陳勝以魏咎為魏王。秦將章邯反擊攻破陳勝軍,進兵擊臨濟,魏咎被困自殺。魏豹逃到楚軍中,得援軍數千人,復攻魏地。此時項羽已破秦軍,章邯投降,魏豹又被立為魏王,引軍隨項羽入函谷關。公元前206年,項羽封諸侯,欲占有梁地,于是遷魏王豹于河東,都平陽,為西魏王。漢王劉邦定三秦,魏豹降漢。劉邦在彭城戰敗后,魏豹又叛漢。
魏豹率軍跟隨劉邦東征,一是深覺劉邦傲慢無禮,心懷不滿,二是確實感到西楚霸王勢大難敵,看不到取勝的希望,所以計劃投靠西楚霸王。打定主意以后,他就借故母病,請旨探親。一旦金蟬脫殼,回歸故地,魏豹便封河(津)斷道,背漢從楚。劉邦得知后,急忙遣使酈食其勸說魏豹回心轉意,可是魏豹已經鐵了心叛漢。劉邦大光其火,忍無可忍,便命韓信率軍討伐。魏豹陳兵蒲坂(今永濟),阻塞臨晉,嚴陣以待??墒俏罕睦锸恰氨酢表n信的對手!韓信經過周密謀劃,布疑陣于臨晉,伏兵馬于夏陽(今韓城),偷渡黃河,奔襲安邑。
猝不及防的魏豹聞訊大驚,退守護城河環繞、城防堅固的都城——魏豹城。韓信采用圍而不攻的策略,緊緊包圍住魏豹城。足智多謀的韓信,故伎重演,再來一個“聲東擊西”,一面明令士兵用木桶挑水,制造攻城假象,迷惑魏豹;一面暗中部署,利用夜間在早已偵察好的東南方向加緊開挖泄水溝渠,直通一個叫作湯里灘的地方。
魏豹還以為韓信懾于魏豹城的堅固城防,又有寬闊的護城河作掩護而無計可施,甚至竊笑韓信,你會挑水,我會增水,看你挑到何日,從而沾沾自喜。
他哪里知道韓信挑水是假,挖溝是真。當他還沉浸在美夢中時,不曾想壕溝挖成,一夜之間護城河里的水全被排到了湯里灘。失去護城河保護的城池,在韓信率領的大軍的猛攻下,很快陷落。一代梟雄魏豹成了韓信的俘虜。韓信乘勝平定了河東之地,改魏國之地為河東郡,成為拱衛漢中的戰略要地和屏障。如今被稱為“韓信溝”的排水溝遺跡尚存,成為古戰場的見證。
緊接著劉邦又采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于滎陽”,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萬,命其率軍東進,開辟北方戰場。韓信率軍滅掉了趙國和齊國,為劉邦最終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話說魏豹被俘后又投降了劉邦,后來在守衛滎陽時,被劉邦下令殺害了。
在夏縣一帶流傳的韓信與魏豹對決的戰斗的傳說中,魏豹作為法力巨大的水怪,驕狂非常。他一旦吃醉,讓小妖抬上城樓,面對岸上的百姓,張開大嘴,大吹大擂:“我是千年修行的蛤蟆,萬夫難敵,你們誰若不服,請坐船過來較量較量!”他看到沒有人應戰,就又傲慢放言:“要想征服我嘛,辦法有的是,不過得用桶把這城周圍的水擔完!”這是神話版的韓信平定河東。同時,也反映出韓信“聲東擊西”之計的精妙,被民間當作神話來傳揚。
滄海橫流,英雄爭雄,在河東大地上上演了千年的傳奇,成為百姓津津樂道的故事。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