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程子華與解州蘇家宅院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6-05

梁柱

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紅旗西路(原文奎巷)有一座四合院,名為“程子華故居”。該宅院曾是蘇文海的住所,兩進帶一偏院,占地兩畝,建筑面積約58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次有門房、東西廂房、過廳、走廊、后院、后門。東面有一偏院。蘇文海生子四人,長子蘇瑞五,次子蘇毓昌,四子蘇卜五,三子因過繼給姨母,改姓程,程子華就出生在該院的西廂房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蘇家人大都在外工作,這所宅院曾做過解州大隊衛生所。

程子華(1905~1991),山西解縣(今鹽湖區)人,1925年參加革命活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廣州起義、保衛海陸豐戰斗,組織了大冶兵暴,還參加了第二次到第五次反圍剿、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程子華曾任山西省委書記、民政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1991年3月30日,程子華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

走出解州

程子華出生于1905年6月20日,自幼聰敏,好讀書,愛勞動,7歲開始上私塾,12歲轉入模范國民小學,老師給他取名程世杰。1919年秋天,他于模范國民小學畢業。

程家和蘇家一樣,也是貧民家庭,父親在外縣做事,薪水微薄,就靠母親給城里的帽子鋪做針線活維持家計。每年暑假、寒假,程子華都要上山割草拾柴,攢夠家庭半年用的燒柴。程家供不起他繼續上學,要他去學商業,賺錢養家。他想讀書,自個兒跑到運城,考上了官費的第三貧民高小。學校補助每人每月一元兩角錢的伙食費,吃的是饅頭、辣椒和咸菜。住宿、課本、筆墨紙張全是公費,每年還發一套單制服和鞋。程子華就在那里繼續讀書,能書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那時正值五四運動高潮,校長張春華在教室里掛了岳飛、關羽、戚繼光等8幅歷史名人畫像,要同學們各選一人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程子華選的是戚繼光。他以戚繼光為榜樣,長大后投筆從戎。

程子華高小畢業后,程家父母勸他不要再上學了,讓他學做買賣,但他還是想上學讀書,便決定報考官費的太原國民師范。程家出不起路費,是蘇家媽媽給了他兩塊銀圓,他才到了太原,考上了國民師范。那是1922年的秋天,程子華已經17歲了。

在太原國民師范,他除了學好正課外,學會了木工活和紐扣、肥皂、粉筆的制作工藝,還會編織毛線手套、襪子和圍巾。學校設有軍事課,每周有一次野外演習。程子華認為,要反抗侵略就得學會打仗,因此他非常喜歡軍事課。他們班一名同學的哥哥是保定講武堂畢業的,有不少軍事書籍,他常常借來閱讀。那時在太原閻錫山軍隊里當司藥的大哥蘇瑞五,常常在生活上給他一些資助。

1924年,閻錫山創辦了進山中學,錄取比一般學校學生水平高的學生,全官費。第二年招收第二班,招生布告宣布改為自費,但窮苦學生可以申請官費。于是程子華犧牲了國民師范二年級學歷,投考了進山中學第二班。考生2000人,錄取40人,程子華如愿以償考上了。

入學后,程子華連每月的伙食費都拿不出,申請官費,學校當局卻不予批準,他就向國民師范體育教員請求回國民師范。因為他曾是國民師范學校足球隊的主力隊員,體育教員當然歡迎他回校。那時正值太原高、中等學校秋季足球比賽,國民師范同另一學校比賽,上半場輸了一個球,下半場要程子華上場,程子華踢進一球扳成平局。于是體育教員報告學校總干事、說服班主任,同意程子華回到國民師范原來所在的41班。

實踐鍛煉人,時勢造英雄。成立學生會時,學生中的共產黨員紀秀川被選為會長,程子華被選為副會長。他倆一起鬧學潮、在學生會工作,彼此了解、互相談心,討論如何愛國和報國。紀秀川還向程子華宣傳俄國十月革命,介紹《共產主義ABC》《社會進化史》等進步書籍,從而使程子華逐漸知道了共產主義思想,開始由單純的愛國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加入了國民師范由共產黨領導的外圍進步組織“青年學社”,積極響應上海反帝國主義暴行的“五卅”運動,帶領學生上街講演,開展抵制日、英貨等活動。

1926年6月,程子華由紀秀川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儀式在“青年學社”舉行,主持人是共產黨太原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崔鋤人同志。

1926年12月,廣州國民革命政府遷都武漢,并成立黃埔軍校武漢第一分校。此時,中共山西省委決定派曹海龍、曹壽銘和程子華三人投考黃埔軍校武漢第一分校。在同學韓撫民、張勛慷慨解囊資助下,程子華等三人坐火車由太原經石家莊到北京,接上黨的關系。他們帶上黨組織密寫的介紹信,經天津坐海船到上海,又坐江船到武昌。1927年年初,程子華考上了黃埔軍校武漢第一分校,編進入伍生第二大隊第八隊,實現了他從戎救國的夢想。

回鄉找黨

大革命失敗后,程子華躲在廣東的深山里,地方干部和群眾冒著生命危險給他送飯。后來敵人“清剿”厲害,地方同志把他送出東江。程子華到揭陽縣炮臺火車站坐火車到汕頭,從汕頭乘船到上海,在旅館里、馬路上都碰不到熟人,無法找到黨組織。這時,上海的白色恐怖更加嚴峻,他身上只剩4元錢,上海不能久停,便決定回山西解縣老家去找黨組織。

路費不夠,只好逃票。他坐中國的招商輪,沒買票怕船方搜身,就把僅有的4元錢綁在腿彎里。到了南京,他坐上津浦路的貨車可以不買票,到了徐州,轉乘隴海線的火車。隴海鐵路管理嚴格,不能逃票,程子華只好沿隴海線徒步西行。好在程子華曾是國民師范短跑運動員和足球主力隊員,又經過一年多的軍隊戰斗鍛煉,體質好,每天可走150里到170里。

他就這樣忍饑挨餓,日夜兼程,一直走到河南西部的會興鎮渡過黃河,到了山西平陸縣。當天越過中條山,下午走到解縣的鹽池邊,等到傍晚才敢進城。恰巧,他在東城門洞里碰到他小學和國民師范時的同學劉開化(在太原國民師范學校入的黨)的父親。程子華跟著來到他家,得知劉開化在一個月前被捕,已被押送太原,其弟弟跑到西安去了。劉開化的父親憨厚熱心,招待程子華吃了頓飯。程子華非常感激,辭別劉父后回家,見到了媽媽和妹妹。

久別重逢,大家都很高興,但又很害怕,因為她們住的是別人的房子,院子里有鄰居,當時到處都在抓共產黨人,怕走漏了消息。家里不能住,妹妹送他到蘇家。蘇家父親已去世,母親生病,常有醫生來看病,同樣容易走漏消息,蘇家也不能住,只能藏在紅薯窖里。后來,又把他送到外祖母家,外祖母已去世,只有大舅在。

第二天晚上,他向大舅打聽消息,聽說國民黨正在抓捕共產黨人。形勢嚴峻,家里待不住,我黨的關系更是找不著,怎么辦?家里人提議他到河南南陽去找在國民黨部隊里當軍醫的大哥。程家到當鋪當了些東西,給程子華兩塊錢做路費。

當時,解縣城門把守森嚴,晚上城門上鎖,不準人進出。幸好堂兄蘇繼昌在西門外開了個飼料鋪,供應過往馬匹加料,與城門把守關系熟稔,白天與城門把守說:“有個親戚是做買賣的,晚上要出城,請行個方便!”

“好說!你晚上來了,我把鑰匙用繩子吊下去,你開啟城門將人送走后再把城門鎖上,讓我把鑰匙吊上來就是了。”

第三天凌晨2時許,程子華在堂兄蘇繼昌、四弟蘇卜五的幫助下,經西門順利出城。程子華與蘇卜五相伴而行,披星戴月翻越中條山,迎著朝霞來到芮城陌南鎮,在柳灣渡口找到二哥蘇毓昌,在二哥護送下過了黃河,到會興鎮坐火車,再到駐馬店下車,去找在南陽縣岳維峻部當醫生的大哥,不料大哥隨部隊到襄樊去了。

日暮途窮處,柳暗花明時。程子華在那里幸遇黃埔軍校武漢第一分校的同學郭炳(山西靜樂人,也是共產黨員),經郭炳介紹,程子華到岳維峻部隊當了營部副官,并找到了黨組織,成為我黨在國民黨部隊里的秘密負責人。也就是從這時起,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程子華。

故土情深

北京和平解放后,程子華戎馬倥傯,率領大軍一路南下渡江,解放全中國,從河南、湖北打到湖南,所向披靡,連連取勝。在奪得衡寶戰役勝利后,黨中央一紙調令,任命他為山西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從此,他告別22年的戎馬生涯,全身心投入新中國建設的激情燃燒歲月中,宵衣旰食,日夜奔忙,直到1960年才抽暇回鄉一趟。此時,距他上次回家找黨整整32年了。

他高興地看到蜿蜒起伏的中條山,碧波蕩漾的硝池灘,氣勢恢宏的關帝廟,還有熟悉的鄉親們。聽聞堂弟蘇雷生擔任硝池漁場場長,帶領社員在硝池灘耕湖牧魚,發展水產業,不但供應運城市場,滿足了內遷上海工人喜歡吃魚的生活習慣,還支援了省城太原的市場供應;天旱歉收的當年,硝池漁場為滿足群眾生活需要和社會穩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心里非常欣慰。

他還驅車到東湖村看望當年送他出城的堂兄蘇繼昌。堂兄已經過世,他給堂嫂講了堂兄送他出城的經過,邀請堂嫂和孩子們到北京觀光旅游。

盡管程子華過繼給了姨母,但畢竟和蘇家兄弟一母同胞,血濃于水,手足情深,戰亂年代天各一方,仍然互相幫襯。

長兄蘇瑞五,太原中醫研究所畢業。抗日戰爭爆發后,曾隨三弟程子華到陜北紅軍醫院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解縣、解虞縣衛生科長兼縣醫院院長。

二哥蘇毓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在芮城陌南鎮經營碼頭,把守柳灣渡口,不知送了多少革命志士和進步青年前往延安。有一年,蘇毓昌和東底張村的任世杰(中共黨員,時任解縣游擊隊隊長)聯系,準備將收購的秋糧和棉花出售后參加游擊隊,不料內奸告密,遭到日軍圍擊,被擊中頭部,壯烈犧牲,以身殉國。

四弟蘇卜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做生意。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經程子華指引,他發揮多年經商優勢,參加抗美援朝,做后勤保障工作,給前線采購物資,志愿軍回國后轉業到北京文化用品公司擔任總保管。1960年,他響應黨和政府加強農業第一線的號召,返鄉務農。其子蘇鵬飛在北京尚未讀完小學,也隨父母回到解州老家繼續上學,從此成為這所宅院的主人。今年他已78歲,一面在此安度晚年,一面擔負著程子華故居的管護工作。

欣慰的是程子華故居已修葺一新,期待陳列布展,對外開放,盡快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