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桑林禱雨:芮城桑林村 湯王曾祈雨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6-04

河東成語典故園“桑林禱雨”雕塑


記者 王捷 文圖

隨著夏日的炎熱愈發強烈,天降甘霖成為人們尤其是莊戶人的美好祈愿。在我們河東大地,就流傳著這樣一則祈求天降甘霖的成語典故——桑林禱雨,成為弘揚民本思想的典范,為我們傳遞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擔當,跨越時空依然能給我們帶來啟示。

這則成語典故發生在殷商祖地有娀(sōng)氏的桑林,即今芮城縣陽城鎮桑林村,距今約3800年。《呂氏春秋·順民》《淮南子·主術訓》《帝鑒圖說》等古籍中皆有記錄。

相傳,成湯當政之時,歲久不雨,天下大旱。靈臺官太史占侯說,這旱災,須以人為祭、祈禱上天,才能下雨以解旱災。成湯聽后不以為然,說:“我之所以求雨,正是要救濟生民百姓,又豈忍再殺人來祈禱呢!如果一定要用人命來祈禱,寧可讓我自己來承擔。”

于是,成湯修剪了指甲、頭發,乘坐素車白馬,身著樸素的服飾,披著白茅草,如同祭祀時的犧牲模樣一般,來到野外的桑林處開始祈禱上天,并以六件事自責道:“今天降災異來儆戒我,是不是我發布的政令違背天道了?使喚黎民百姓太殘暴了?建筑宮室殿宇太奢侈了?后妃太多了?朝廷苞苴賄賂太流行了?身邊進讒誣蔑者太猖獗了?有這六項中的一項,則請寧可降災于我一身,不可使黎民百姓遭受災厄!”成湯此言一出,一念至誠感動了上天,話猶未了,令人振奮的事情發生了,天降甘霖,大雨滂沱,范圍達數千里之廣。

歷來的許多典籍中,都為“桑林禱雨”作了生動的注解。《墨子》《荀子》等典籍將此事作為“兼愛”“民本”的典范;《史記》中強化了商湯的圣君形象;《帝鑒圖說》中,明代政治家張居正更是以“蓋人有善念,天必從之,況人君為天之子,一言一動,上帝降臨,轉災為祥,乃理之必然也”點評了此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都體現了后世將其視為賢君德行的典范,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在商代那個對自然認知有限的時代,人們相信通過虔誠的祭祀可以獲得上天的庇佑。長時間的干旱使得莊家無法生長,百姓隨時面臨死亡威脅,作為一國之君,商湯深知百姓疾苦,主動承擔罪責,提出“我一人有罪,不要殃及百姓”,并愿以自身為祭品換取降雨,其舉動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擔當,以及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也讓我們看到了商湯“以民為本”的崇高理念。

隨著時間推移,“桑林禱雨”已從一個具體的歷史事件演變成一種文化符號,不僅流傳著禱雨成功后《大濩》《桑林之舞》等禮樂,還有樸素的民間信仰、祈雨習俗等,同時,這一典故還被記錄在多種文學藝術創作中,成為一種象征,被賦予了更為深刻的歷史思考。

這則成語典故,亦作“湯禱桑林”“桑林祈雨”等,彰顯了商湯仁德愛民的品德和豐富的民族精神內涵,其所蘊含的敬畏自然、關注民生內核,早已融入民間的價值觀中,才得以代代相傳。如今,雖然我們早已可以通過現代科技人工增雨等幫助人們緩解旱情,但這場特殊的“求雨”儀式仍然能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讓我們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其所體現的“以民為本”理念,激勵著后世關注民生、施行仁政;商湯勇于擔當、舍己為民的行為,亦成為責任擔當的象征,鼓舞人們面對困難時敢于挺身而出。

而“桑林禱雨”這一將敬畏自然轉化為民生擔當的深刻思考,也正是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動體現。這些成語典故猶如中華文明長河中的活態基因,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光澤,澤被后世,歷久彌新。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