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好“運”有我 文明有愛

——我市深入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觀察③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6-03

文明有愛,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內核與價值底色,對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市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

在深入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中,我市以“好‘運’有我·文明有愛”行動為核心,重點從黨員先鋒我帶頭、文明實踐我行動、傳統節日我傳承3個方面創新實踐、落實舉措,著力構建覆蓋全域、浸潤人心的文明培育體系,推動市民素質與城市文明程度實現“雙提升”。

黨員先鋒我帶頭

賦能基層治理

“希望小區能安裝綠化帶圍欄”“希望小區能增設消防設施”……前不久,市稅務局與包聯社區鹽湖區北城街道金稅社區開展居民“微心愿”征集座談會,面對居民提出的問題和訴求,市稅務局與包聯社區居委會聯合小區物業公司、業委會召開聯席會議,迅速將問題清單轉換為服務清單,為包聯社區安裝綠化帶圍欄,清理環境衛生,并針對3個“三無”小區的實際情況,配備40個垃圾桶和20套消防器材?!鞍撝贫群芙o力!黨員進社區給我們辦了很多實事?!毙^居民王先生逢人便夸。

一個個看似微小的心愿背后,承載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一項項精準落地的服務,彰顯著基層治理的溫度與力度。做實“微服務”,點亮“微心愿”。這場基層治理中的“雙向奔赴”,正是我市全面深化“社區吹哨、黨員報到”行動,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的生動縮影。

在深入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中,市委組織部動員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深度參與社區治理,構建黨組織有責、在職黨員有為、居民群眾受益的良好局面。

“‘哨聲’代表的是群眾訴求,‘報到’實質上就是向群眾報到、解決群眾的問題,切實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具體實事上,真正讓群眾可感可及。”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同志介紹。

今年,市縣兩級組織部門健全完善“雙報到、雙服務、雙包聯、雙評價”工作機制,各單位黨組織主動安排在職黨員到社區(小區)報到服務,與包聯社區(小區)黨組織共駐共建、同向發力。

截至4月底,市縣兩級今年已有1227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3.4萬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小區)報到,認領服務崗位,參與社區治理,共開展1962場志愿服務活動,辦實(好)事2176件,服務居民群眾18萬余人次。他們積極開展幫扶慰問、政策宣傳、環境整治,解決急難愁盼,辦好民生實事,用實際行動將黨組織的關懷與溫暖傳遞到千家萬戶,讓文明友愛的種子在基層的每個角落生根發芽。

與此同時,全市還注重發揮離退休黨員示范引領作用,組織引導“河東銀發人才庫”專家和老干部志愿服務隊發揮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和專業優勢,助力市民素質提升。

在基層治理一線,老同志們化身“青藍工程”的經驗傳承者,為年輕干部傳授工作智慧;成為政策理論的“宣講員”,推動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擔綱矛盾調解的“和事佬”,化解矛盾糾紛;變身群眾心靈的“守護者”,開展心理疏導服務,以實際行動為建設“一城兩區三門戶”注入“銀齡動能”,繪就基層治理的溫暖畫卷。

文明實踐我行動

倡樹文明風尚

妙趣橫生的游戲互動如春風化雨,將文明新風融入每一次歡笑與挑戰;非遺傳承攤位前,傳統技藝與現代文明理念交相輝映,吸引群眾駐足品味;文藝舞臺上,歌舞、小品輪番登場,用鮮活表演傳遞文明溫度。

這是永濟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近日聯合栲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舉辦的“文明集市”活動現場。這場以“文明實踐+非遺傳承+文藝匯演”為特色的活動,讓文明之花絢爛綻放,引領當地群眾共赴文明之約。

“文明集市”活動,是聚合資源的“結對共建”,是觸動心靈的“學習體驗”,是細水長流的“關懷溫暖”,是向上向善的“力量聚合”。

在深入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中,我市持續用好“文明集市”這一有效載體,推進優質資源下沉基層,寓教育于服務中,在服務中凝聚和引領群眾,從而讓群眾擁有更加堅實的情感依托與精神家園。

今年以來,在市委宣傳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的安排下,各縣(市、區)積極響應、因地制宜,圍繞移風易俗、文明祭掃、交通安全、法律服務等主題,在市區廣場、基層社區、鄉村大集等場所,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明集市”實踐活動。臨猗縣開展“愛心聯動進社區 情暖留守兒童心”活動,為17名留守兒童送去了溫暖與關懷;平陸縣16名鄉村文化帶頭人積極發揮引領作用,組織村民或社區居民參與文體活動48場,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精心打造15個特色鮮明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將便利與實惠實實在在地送到居民身邊……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我市以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有發展“六有”標準為指引,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建成接地氣、有活力、可持續的百姓之家,并做到大門常開、內容常新、活動常態,實現服務群眾最大化、最優化。

文明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為了讓文明實踐活動更具生命力,我市創新“文明實踐+”模式,打造系列具有地域特色和示范效應的文明實踐精品項目。聞喜縣“亮家風·傳家訓·立家規”活動深入挖掘河東傳統家風文化,通過家庭故事分享等形式,弘揚優良家風,促進家庭和諧;鹽湖區“好運之城?多彩鹽湖”以關公忠義文化、舜帝德孝文化、河東池鹽文化為核心,舉辦蒲劇表演、河東美食節等活動,助力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萬榮縣“數智文化禮堂”整合優質公共文化資源,開發線上“云平臺”,用“小平臺”展示“大文明”、撬動“大治理”,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傳統節日我傳承

堅定文化自信

端午佳節至,粽葉飄香時。5月31日,“好‘運’有我 文明潤城——我在文明實踐中心過端午”全市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在萬榮縣李家大院景區舉辦。

活動現場,激昂歡快的鑼鼓表演、韻味十足的蒲劇演唱,將積極向上的文明風尚融入聲聲律動。劃旱船、扁擔擔水等民俗游戲有序開展,群眾在歡聲笑語中感悟傳統民俗文化、體會團結協作的文明精神?;顒舆€設置了手工縫香包、手工包粽子體驗區,讓群眾親手制作傳統香囊、包裹鮮香粽子,沉浸式感受端午民俗的文化底蘊;設置了體重健康管理指導區、中醫藥文化展示區等,由專業醫師提供個性化健康建議,為大眾構筑健康生活防線。

端午節前后,全市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立足實際,深挖端午蘊含的愛國愛家、健康向上的文明理念,精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讓傳統節日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臨猗縣委宣傳部在雙塔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我在文明實踐中心過端午”暨“文明集市”活動,傳統手藝人指導社區居民包粽子、縫香包,感受端午文化魅力;河津市文清閣子夏書屋舉辦端午文化講座,文化學者深入解析端午文化內涵,引導聽眾共讀主題詩詞佳作,解鎖傳統節日的文化密碼;新絳縣圖書館舉辦“粽香飄逸潤童心”主題活動,通過點面額、踩艾葉等趣味形式,結合手工體驗、文化互動,讓孩子們沉浸式感受節日魅力;平陸縣河陽社區開展非遺竹扇編制體驗活動,邀請非遺傳承人指導選竹、編織等步驟,參與者親手制作竹扇,在實踐中傳承非遺……這些充滿煙火氣的傳統文化體驗和惠民服務,成為市民素質提升的生動注腳。

在推進市民素質提升工程過程中,我市深入挖掘傳統節日蘊含的時代價值、道德理念和精神內涵,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主要節日,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擦亮“我在文明實踐中心過佳節”活動品牌,將愛國愛家、崇文厚德等文化基因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道路上,市縣兩級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多點開花,持續開展“非遺進校園”“蒲劇進鄉村”“優秀移風易俗節目大展演”等活動;舉辦優秀傳統文化公益大講堂,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挖掘河東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制作發布《鹽湖故事》《河東故事會鹽湖專輯》等優秀文藝作品;舉辦歌唱大賽、器樂大賽、革命經典歌曲千人大合唱等活動……這一系列主題活動成為市民提升精神境界、厚植文化自信、凝聚文明共識的重要載體,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市民素質整體躍升。

市民素質提升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持續推進。在扎實做好黨員先鋒我帶頭、文明實踐我行動、傳統節日我傳承3項主題工作的同時,我市還著力寫好典型榜樣我學習、志愿服務我參與“兩篇文章”。一方面,持續深挖凡人善舉,健全典型推選機制,拓寬群眾推薦渠道,讓“平民英雄”從市井巷陌中脫穎而出,讓榜樣精神浸潤人心;另一方面,強化黨建引領志愿服務體系建設,凝聚黨員干部、新就業群體、市民群眾等多元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打造兼具時代特色與運城韻味的文明實踐品牌,推動市民在見賢思齊與躬身實踐中,共繪城市文明新圖景。

每一份“有我”的擔當,都是城市文明的基石;每一束“有愛”的光芒,都在照亮城市的未來。讓我們攜手前行、共赴新程,以“好‘運’有我”的主人翁姿態,踐行“文明有愛”的行動自覺,于舉手投足間傳遞善意溫度,在崗位奮斗中彰顯責任擔當,為全面建設富裕、文明、幸福的好運之城貢獻力量。 (記者 付 炎)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