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6-03
本報訊(特約通訊員 羅曉慶)今年以來,持續干旱給農業生產帶來嚴峻挑戰。臨猗縣迅速行動,通過泵站接力取水、老站更新增水、科學合理調水、降本增效用水等一系列“開源”“節流”舉措,全力打好抗旱保澆主動仗,最大限度降低干旱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提水達12511萬立方米。其中,黃灌11248萬立方米,井灌1263萬立方米,累計灌溉農田165.6萬畝。糧食作物第一輪灌溉已全部完成,第二輪灌溉完成60%,累計提水量6936萬立方米,灌溉農田88.6萬畝。
在角杯鎮元上灌區零級水源站,3臺水泵開足馬力,24小時不間斷向灌區內各級泵站供水。臨猗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付振飛介紹:“正常情況下,計劃第二天澆地,前一天零級水源站就開始起機注水,送至01浮船站,再從那里起機,將水輸送到元上三級站,角杯鎮部分區域就能進行灌溉。目前,元上所有泵站滿負荷運行,確保灌區老百姓及時用水。”
臨猗縣元上灌區提水工作從每年正月初五持續到10月份,用水期提水量達2300萬立方米。在用水空檔期,該縣啟動元上灌區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對一級泵站廠房及水泵、電機、電柜等主要設備進行更換。“工程去年9月13日開始拆除,歷時7個月,今年3月設備安裝完成并進入調試階段,清明節前后調試完畢后便持續上水,除非黃河水不穩定,否則供水不間斷。”臨猗縣元上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監理柴紹棟表示。改造后的元上灌區一級站,兩臺泵機同時運行,每小時提水量達11200立方米,日輸水量26.4萬立方米,灌溉效率提升20%。
據了解,臨猗縣域內提黃灌溉有夾馬口、楊范、元上和回龍四大灌區。用水期內,各灌區各級泵站24小時接力,日均提水193萬立方米。為確保每家每戶都能及時用水,各灌區推行“先急后緩、先糧后果”策略。回龍灌溉中心站站長劉曉鵬介紹:“我們根據各村種植面積和結構分配水量,糧食作物多的村優先灌溉,待糧食作物基本完成灌溉后,再保障林果澆灌。”孫吉鎮蔡村村民丁小斌的300多畝地已完成第二輪灌溉;王午村村民潘英虎也表示,先澆小麥,后澆果樹,灌溉后心里踏實多了。
除了“開源”,該縣在“節流”上也下足功夫。該縣農業農村局積極推廣節水技術。嵋陽鎮祁任村山西偉民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偉民算了一筆賬:“大水漫灌一小時用水180立方米,費用60元,加上人工20元,共需80元;而噴灌使用兩臺井,電費20多元錢,用水70立方米,一小時能澆兩畝地,成本僅20多元,相比之下每小時節省50多元。”此外,節水灌溉還能實現水肥一體化,助力增產,每畝收益比普通灌溉增加約600元。
“我們以井黃雙配套灌溉系統為基礎,大力推廣滴灌、噴灌技術。目前,全縣糧食作物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1.2萬畝,實現‘水肥一體化’精準管理。通過智能監測與管網改造,節水率超35%,作物畝均增產12%。同時,依托黃河水與機井水互補模式,保障干旱期灌溉穩定。”臨猗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員薛允翔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