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情感講述>

八旬老人的香包“情緣”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5-30

記者 楊穎琦 文圖

蘇香串老人與女兒柴玉琴

臨近端午,街巷里總有一些帶著時光溫度的手藝人,在歲月的流轉中向我們訴說著城市的文化脈絡,81歲的蘇香串老人便是其中一員。在她的攤位上,五顏六色的香包整齊排列,有塞滿了香草和朱砂的心形香包,有幾塊花布拼接而成的蝴蝶和粽子形狀的香包,也有憨態可掬的虎頭鞋……這些香包造型別致,散發著淡淡的藥香。

蘇香串老人是鹽湖區席張鄉席張村人,從小看著長輩針線活長大的她自然也會些針線功夫。“小時候沒有現成的花樣,都是跟著老人一針一線學的,先從剪花樣開始,再學配色、填充香料。”她說。回憶起初學手藝的日子,老人眼中泛起光亮。如今,已是81歲高齡的她,依然每日坐在窗前,戴著老花鏡,專注地縫制著一個個小巧的香包。

在運城的傳統習俗中,每到端午,除了要吃粽子、插艾葉,還要戴香包、佩香囊。香包有心形、葫蘆、福袋等形狀,手巧的長輩還會在上面繡一些寓意吉祥的圖案。“戴上這些香包是希望能保佑大家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都是最真誠的祝福。”她說。

因此,每年快到端午節,蘇香串的家便成了制作香包的“小作坊”。虎頭、獅頭香包的威風,老鼠香包的憨態,心形香包的精巧,都在她的巧手下一一成型。“老虎的眼睛最關鍵,一定要用黑布繡出精氣神,這樣香包才傳神。”老人一邊展示著手中的半成品,一邊說道。雖然現在已經跟著兒女住在了槐樹凹,但她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每年端午前幾個月便開始準備材料,布料、香料、彩線在她的床頭堆成小山,窗外的陽光透過紗窗灑在繡布上,映出一片歲月靜好。

“手工活兒急不得,布料紋路要順著走。”戴著老花鏡的蘇香串,坐在窗前一坐就是半天。小輩們心疼她,不希望她這么累,但她總是閑不下來。用手邊剩下的灰布做老鼠,用碎花布剪蝴蝶,老人總能根據布料即興創作。為了貼近現在年輕人和小朋友的喜好,老人還讓小輩從網上購買半成品布料,并琢磨著把“開口笑”“十二生肖”等傳統元素融入造型中。“手工縫的是心意。”老人家有些耳背,卻總能用手勢讓顧客感受到一針一線的溫度。

蘇香串的手藝也激活了全家的手工基因。女兒柴玉琴在工作不忙的時候會幫母親擺攤位,兒媳婦則是家里的又一位“手工達人”,在網上看教程就能編出各種款式的五彩手繩,還能按顧客需求定制長度。就連家中的小輩孩童,也會拿著碎布頭給布娃娃做“迷你香包”。每逢周末,老人還會跑到解州關帝祖廟門口擺攤,那小小的攤位也成了他們的“家庭工坊”,“媽媽縫香包,弟媳婦編手繩,我則幫著招呼客人,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就把這些心意傳遞給大家了。”柴玉琴說。

“給娃娃戴香包,是驅蟲更是祝福。現在會做香包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就多做點。”蘇香串每年都會留些香包送給鄰里孩童,看著孩子們戴著自己親手制作的香包在外面玩耍,是她最開心的時刻。如今,她最大的心愿是保持身體健康,可以教家里的小輩剪花樣、配香料。“哪怕學會縫個最簡單的,也算給老祖宗的手藝續了香火。”她說。

臨近中午,老人收拾起自己的東西,準備回家吃飯。下午,她還要趕到人更多的商圈廣場去擺攤。她的背影看起來有些佝僂但卻堅定——這雙繡了幾十年的手,縫住的不僅是布料與香料,更是一座城市對傳統的眷戀。她的一針一線里,不僅縫著對生活的熱愛,更系著對傳統手藝傳承的堅持。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