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千年文字中的櫻桃意象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5-22

春末夏初的河東大地,一簇簇紅寶石般的櫻桃悄然成熟,令人眼花繚亂,浮想聯翩。元代詞人洪希文在《如夢令·櫻桃》中以“四月朱櫻乍熟,甘露一般清味”,將這份清甜凝于筆端。這一枚枚玲瓏果實,不僅以其鮮美的果肉滋養著人的味蕾,更在數千年的時光流轉中,成為文人墨客筆下寄托情思、承載文化記憶的獨特意象。

作為“春果第一枝”,櫻桃在中華文明誕生之初就與這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考古發現為櫻桃的“文化意象”勾勒出清晰脈絡。商代與戰國墓葬中出土的櫻桃種子,無聲訴說著彼時先民的生活圖景。《禮記·月令》中也明確記載了天子以“含桃”祭祀宗廟的禮制,足見其在古代社會的特殊地位。

在唐代,櫻桃更成為宮廷賞賜的珍貴貢品,劉禹錫的“上苑新櫻摘未稀,承恩初入鳳凰池”,生動描繪了群臣接受皇帝賞賜櫻桃的熱鬧場景。唐人喜愛櫻桃,唐代詩壇也難免成為記錄櫻桃的黃金時代。白居易對櫻桃的喜愛近乎癡迷,聽聞櫻桃花開,便迫不及待邀友共賞“曉報櫻桃發,春攜酒客過”;被貶江州時,仍念念不忘江南櫻桃的鮮美“含桃最說出東吳,香色鮮濃氣味殊”。在《櫻桃歌》中,他以“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燒人”的精妙比喻,將櫻桃的形態色澤表現得栩栩如生。唐太宗的《賦得櫻桃》別具一格,“朱顏含遠目,翠色影長津”將櫻桃的嬌艷與山河壯麗融為一體,盡顯盛唐氣象。南唐后主李煜則以細膩筆觸,在《一斛珠》中借“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營造出一種細膩而柔美的情感氛圍。

到了宋代,文人賦予櫻桃更多生活意趣和風雅意向。蘇軾“獨繞櫻桃樹,酒醒喉肺干”的顧影自憐,陸游“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市井煙火,都不經意勾勒出櫻桃與日常生活的交融,詞句間使人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明清以后,人們借櫻桃寄托情懷的意愿也并未消減。鄭板橋在《天仙子·惜櫻桃》中,以“翡翠玉盤紅瑪瑙”贊嘆其美,又借“她自向東愁欲倒”抒發對美好易逝的惋惜。

近代詩人楊柳青“紅艷欲滴若寶石”的描寫,既傳承古典韻味,又以“桃鮮杏艷不爭濃”賦予櫻桃淡泊品格,展現新時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從《詩經》時代的宗廟祭品,到唐詩宋詞中的風雅意象,再到明清文人的情感寄托,櫻桃始終在中國文化中占據獨特地位。“櫻桃小口”的經典比喻,將果實的玲瓏與美人的嬌態完美聯系;《西廂記》“胭脂淺淡櫻桃顆”的名句,也將櫻桃提升為古典美學的重要符號。這枚小小的果實,早已超越自然屬性,化作承載民族審美與情感的文化密碼。

當我們品嘗櫻桃時,舌尖上的不僅是酸甜滋味,更是千年文脈的流轉,讓人垂涎欲滴的紅珠上凝結著先民的智慧、詩人的靈感,以及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在浩如煙海的古典詩詞中,關于櫻桃的詠嘆仍在繼續,等待著后人去發現、去續寫新的詩意篇章。 (任卉)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